民国满改汉姓,“满洲八大姓”都改为了什么?不止为避祸

清代,满族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罗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钮祜禄氏等八姓为满族八个显赫姓氏,俗呼“满洲八大姓”。至清末民初,满人普改汉姓氏。“满洲八大姓”都改成了什么?又为何要改呢?

瓜尔佳氏,元代,瓜尔佳氏女真姓氏为“古里甲姓氏”,从清代中期开始,瓜尔佳氏宗族就已大量以汉字“关”冠姓,后一直沿用。由于古姓“古里甲曰汪”,因而也有改为“汪”姓的,此外,还有改为“石”姓,“白”姓等。

佟佳氏,其原始姓氏为女真族大姓“夹谷氏”,《金史·国语》记载“夹谷日仝”,而仝与佟为同音异字。满改汉姓,佟佳氏主要更为“佟”姓,同时还有部分改为“童、董、赵、高”等姓氏。

马佳氏,马佳氏氏族原先散处于绥芬、马佳等地,元代为“费莫氏”,后也曾改为“裴满氏”。“裴满曰麻”,因而后来有部分马佳氏族人改为“麻”性,但主要还是以改“马”姓为多。

索绰罗氏,原为海西女真,由元金时期而至于清代,索绰罗氏曾先后使用过“尼忙古氏”、“尼玛哈氏”等。清末民初,索绰罗氏大多更为“索”姓。

赫舍里氏,元金时期为“纥石烈氏”。赫舍里氏改汉姓主要为三姓,除了“赫”姓,还有与“赫”同音的“何”姓,同时也有部分人改为“纥石烈氏”汉译后的“高”姓。

富察氏,“富察氏”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为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元金时期沿用。清末主要改为“富”姓,同时还有“傅”“付”等同音姓。

那拉氏,在明代散居于叶赫、乌拉、哈拉、辉发等地。明之前,“那拉氏”又称“纳刺氏”,“纳刺”汉译为“康”,因而有部分那拉氏族民改为“康”姓,大部分则改为“那”姓。

钮祜禄氏,“钮祜禄”汉译为“狼”,一般取同音的“郎”。

那么,当年满人为何要改汉姓呢?避祸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但并非唯一的原因。辛亥革命爆发后,清王朝迅速走向覆灭,当时散居各地的满族旗人担心遭到报复,纷纷以汉姓进行包装。除避祸外,当时朝代更替,很多八旗子弟流落街头,迫于生计,须以汉姓包装以方便获取工作。再有,事实上,清代中期开始,很多满人其实就冠以汉姓了,这和满汉民族融合有很大的关系。

历史已成烟云,如今,满汉一家,同为中华儿女。笔者认为,无论满人汉人,既都为中国人,自当平等同存,和谐互助,共同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