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菲律宾中期选举刚刚尘埃落定,国内权力棋盘重排尚未冷却,一道远在欧洲的铁门却也随之震动。那扇门,通往的是荷兰海牙,是国际刑事法院的审判席。而此刻,被羁押其间的罗德里戈·杜特尔特,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
国会过半,杜特尔特阵营翻盘
菲律宾24席参议院此次改选12席,原本被外界看好的小马科斯阵营仅收获5席,不及其预期的8席安全线,而杜特尔特及其联盟则拿下7席,顺势取得参议院多数的主动权。这一结果并不只是“选举失利”四字可以概括,更像是一场高悬已久的政变软着陆。
杜特尔特家族的力量,未被流放和监禁消解,反倒在风雨飘摇中,稳住了国内的支点。莎拉·杜特尔特,身为副总统,本就肩负“中流砥柱”角色,如今则是有了议会护驾、民意背书,随时可能反守为攻。
海牙裂缝:审判机构自身先崩了一角
选举的锣鼓刚落,远在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也不再稳固。5月中旬,一则来自法院内部的消息率先撕开裂口——杜特尔特的辩护律师尼古拉斯·考夫曼向法庭提出申请,要求两名负责杜特尔特案件的法官——利埃拉(来自墨西哥)与甘苏(来自贝宁)回避审理。
理由直指核心:这两位法官曾参与杜特尔特的其他案件,身份重叠,立场已定,继续审理难免先入为主。
这还未平息,另一颗重磅炸弹落下。国际刑事法院的首席检察官卡里姆·汗,被联合国暂停职务,理由是“涉及行为不端,正接受内部调查”。这位原本负责指挥公诉杜特尔特案件的核心人物,突然被边缘化,其影响可谓深远。检方换帅,案件材料需重头熟悉,杜特尔特的辩护团队由此迎来空前的操作窗口。
案件松动,背后是政治江湖的水翻涌
杜特尔特如今虽身陷海牙牢笼,但铁窗之外的风向,已然变化。国际刑事法院失去关键法官与检察官,而在马尼拉,昔日盟友重新掌控参议院。
莎拉·杜特尔特无疑是此局中最关键的棋子。面对小马科斯阵营推动的副总统弹劾案,她曾处于守势;但如今随着议会权力易主,不仅弹劾风波可望暂停,她甚至腾出手来,将目光投向远在欧洲的父亲案件。
在此政治气候转变之际,小马科斯也很难不权衡得失。对他而言,继续高压对抗杜特尔特家族,只会加速自身孤立。而当国内民意愈发倾向“释放杜特尔特”,他若依旧执意打压,只会为自己铺设败局。
“管辖权”的幻影与地缘的现实
值得指出的是,菲律宾早在2019年便宣布退出《罗马规约》,理论上讲,国际刑事法院并不具备继续审理本国前总统的司法合法性。杜特尔特之所以仍被羁押,根本原因并非国际法秩序,而是小马科斯政府出于政治目的的“主动配合”。
现在,菲律宾国内政局转向,旧账必然被重新清算。曾被拿来作为打压工具的国际司法系统,如今也在信誉危机和人事动荡中,陷入功能失调。而杜特尔特的被捕,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场权力博弈,而非法律公正。
从牢狱到归来:一场尚未完结的回旋
如果说莎拉·杜特尔特正在重整国内阵地,那么海牙局势的突变,就是她向外延伸势力的契机。而一旦她亲赴荷兰,配合法律团队展开全面反击,加上菲律宾新一届参议院可能提出施压决议,杜特尔特有望提前出狱,重返马尼拉。
更有甚者,若其重获自由、重新掌权,将意味着菲律宾外交政策重回“务实主义”轨道,亦可能缓解南海局势中的部分紧张。
海牙不是终点,只是中转。杜特尔特也许不是“被审判的人”,而是那些利用法律为自己加冕、对异己构陷的政治精英们,才是该被历史记账的对象。
当海牙的铁门不再沉默,当马尼拉的议会重新点亮老杜的灯塔,这场横跨半球的较量,已不再是关于罪与罚的法理辩论,而是一场横亘在血统、权力与秩序之间的回潮。归来的人,不会温柔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