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年毛主席问吴瑞林:为何要在朝鲜炸石头?听了解释后:真厉害!

1951年6月初,吴瑞林回国向毛主席汇报朝鲜战场的情况。毛主席见了他很高兴,也问了他很多问题。

刚开始他还有点拘谨,但在毛主席的关怀下,这点拘谨很快就放开了。接下来,毛主席突然问了他一个问题,却让他提起了精神……

入朝之前的准备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随着朝鲜战争的扩大和美国的介入,我国也迅速做出了反应,成立了东北边防军

东北边防军由四野13兵团,加上42军和炮兵第一、第二、第八师,以及一些其他部队组成。边防军成立于七月,人数大约在25万人左右。

他们的任务是保卫我国边防,在必要的时候支援人民军作战。粟裕担任边防军司令兼政委,萧劲光和肖华分别担任副司令和副政委。

边防军成立的时候,吴瑞林就预感到我军迟早会卷入朝鲜战场。毕竟当时中央下令,在必要的时候要支援人民军。

这句话足以证明,我国当时已经有了想要介入朝鲜战争的意思。因此在接到命令之后,吴瑞林带着42军迅速集结于中朝边境。

在来到边境之后,吴瑞林并没有忙着休息。战士们进行日常训练的时候,谁都不知道,他们的军长已经带人到朝鲜境内了。

当时吴瑞林装扮成火车司机,带着作战处长和侦查处长,来到朝鲜境内侦查地形。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将,他很清楚侦查的重要性。

当时我军对朝鲜的地形,对朝鲜境内情况完全不清楚。如果真的到了出兵朝鲜的地步,我军很难有时间去侦查地形。

所以趁着还有时间,吴瑞林自然要想办法了解一下朝鲜地形。然而越是了解朝鲜地形,他就对将来出兵的事情越焦虑。

从东北出兵,我军必然是要从鸭绿江大桥通过的。但美军的飞机侦查得太频繁了,对我军来说,出兵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且按照当时的道路,我军想要快速入朝,就不能带太多的人,不然时间长了,敌人一定会察觉到我军的动静的。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派出更多的兵力,成了他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就在他坐火车的时候,突然发现江面上居然有人涉水过江。

他突然想到,既然普通人能涉水过江,那我军出征的时候,能不能直接从水面上过去呢?

抱着这种想法,他决定亲自试验一番。为了保证部队从江上过的安全性,他整天到江里面去蹚,用自己做实验。

这天,他有一次蹚过水面,突然发现了一堆石头,就用石头铺了水下桥。

第一次战役

正是因为有这条水下桥,所以在抗美援朝鸭绿江的时候,42军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将全军都带过去了,还走了好几十公里。

他们的过江速度这么快,吴瑞林功劳甚大。过江之后,彭老总马上就要进行第一次战役部署了,42军也接到了命令。

在第一次战役开始之前,彭老总和毛主席就我军第一次战役的情况展开探讨。探讨的结果,是两人都认为第一次战役应该打一个大胜仗。

只有打一个大胜仗,我军才能占据足够的话语权,战士们也才有继续打下去的信心。如果第一战就败了,那我军支援朝鲜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彭老总将重点放到了西线战场,因为西线战场大都是南朝鲜军队。第一战主要也是为了摸底,了解一下双方的实力差距。

但彭老总将大部分兵力都放在了西线,东线战场就要艰难得多了。不过一开始的时候,彭老总并没有打算两线作战。

如果说他对西线是寄予厚望,那对东线就没抱太大期望,希望他们无功无过就好了。

因此我军在东线的兵力,只有42军下辖的两个师。这样的兵力和东线的敌军比起来,说句蜉蝣撼树也不为过。

所以东线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牵制敌人,让他们无法支援西线。

只有这样,才能尽最大努力保障西线的胜利。

虽然只是牵制敌人,但42军身上的担子也很重。他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所以在战前亲自带兵进行了侦查。

他发现黄草岭和赴战岭的地形很适合打伏击,心里就有了一套作战计划。

黄草岭周围是山地,中间有一条供汽车通过的宽阔道路。周围不仅有比较高的山,还有茂密的树林,对我军是非常友好的。

我军只要隐蔽在树林里,就能躲过敌人飞机的侦查。而且因为当地的山比较高,所以只要我军上了山,敌人就很难对我军造成伤害。

炸药炸石头

吴瑞林经过侦查之后,认为这里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赶紧让人布置战场。

考虑到敌人的装甲车和坦克的存在,他知道这场仗不好打。那有没有一个办法,可以限制敌人的装甲车和坦克呢?

就在这时,他想到了一个方法。

抗日战争的时候,吴瑞林曾经见过一伙儿日军,为了修路将路上的石头都炸了。他仔细观察了道路两旁的山之后,想出了一个对付敌人坦克的好办法。

他让人在山壁上凿出缝隙,在缝隙中安装炸药扩大口子。等到口子足够大之后,就将巨量炸药放进去。

这种炸药用电发火,电话机就可以起爆。等敌人的装甲车和坦克进入山路中间,我军就直接引爆炸药,山上的石头被炸掉,直接砸到坦克上。

利用这种方式,我军一下子炸毁了敌人5辆坦克,还炸伤了8辆。敌人根本没想到还有这种战术,一下子被炸懵了。

他们害怕我军在前面还布置了陷阱,所以一直不敢行动。就这样,敌人在原地驻扎了五六天,才在飞机的侦查下继续往前走。

这个战术,吴瑞林在朝鲜战场上可不止用了一次。在第四次战役中,他再次利用这种方式,炸坏了敌人大批坦克。

吴瑞林带领42军,在朝鲜战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因此在1951年回国之后,毛主席决定亲自接见他,和他好好交流一番。

而他得知毛主席要见自己的时候非常紧张,但见到毛主席之后,主席平易近人的态度,消弭了他心中的那一丝紧张感。

毛主席听说他在战场上吐血了,先是关心了一下他的身体。得知是旧伤复发导致的吐血,现在已经没事了,毛主席也算是放心了不少。

接着就聊到了战场上的情况,毛主席和他聊了很多细节,对42军的情况也更了解了。

聊着聊着,毛主席突然问他:“我听说你在朝鲜公路上炸石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听到毛主席这样问,吴瑞林赶紧给毛主席解释。他说自己炸石头可不是浪费,而是一种战术,一种专门利用地形对付敌人坦克的战术。

随即他就和毛主席解释,自己为什么这样做。

毛主席听了他的解释后,忍不住夸赞:“真厉害。”他认为吴瑞林灵活机变,是个值得重用的好将领。这次谈话中,毛主席几次表扬吴瑞林和42军。

抗美援朝结束后,毛主席还让吴瑞林去海军中工作,也是非常看重他了。

参考资料

领袖与将帅纵论抗美援朝战争(下),澎湃新闻,2021-03-15

跨过鸭绿江,秘密入朝,澎湃新闻,202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