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张鲁只有小小的汉中,为何能让益州牧刘璋害怕?

张鲁袭杀汉中太守苏固、别部司马张修后割据汉中二十年,完全不听从益州刘璋的命令,刘璋派部将攻击张鲁,但多次被张鲁击败,刘璋为此很是害怕,最后乃至请了刘备入川去讨伐张鲁,坐拥益州天府之国的刘璋为何会害怕只有汉中的张鲁呢?

其实一般地图上介绍张鲁,都是说张鲁仅占汉中一地,小小的一块。

但实际上,张鲁独立后不久,就已经侵入巴郡腹地,拥有汉中+半个巴郡了,严重威胁到刘璋统治了。

张鲁、刘璋的攻伐拉锯一直是在巴郡进行,如果不是曹操、刘备两人最终插手,张鲁、刘璋谁能笑到最后,还真不一定。

先看看东汉末年的益州,分为4个地理单元:蜀郡、巴郡、汉中、南中

南中就是现在的云贵地区,后来诸葛亮南征孟获那个地区,当时属于蛮荒之地,叛乱无常。刘璋对南中的掌控很弱,刘璋即位时,真正掌控的就是蜀郡、巴郡、汉中这3块区域。

兴平元年(194年),张鲁据汉中自立,刘璋手中就只剩下蜀郡、巴郡了。

而后,张鲁开始煽动巴郡的夷族叛乱,夷族首领杜濩、朴胡、袁约都投靠了张鲁,刘璋对巴郡的控制就动摇了。

刘璋连续派庞羲、李思等人连续进攻张鲁,都被张鲁打败。

刘璋剧照

建安六年(201年),刘璋任大将庞羲为巴西太守,再次组织大军攻打张鲁。结果,庞羲被张鲁大败,张鲁大举反攻,一路追击进入巴郡,势力开始深入到巴郡腹地。史书上记载张鲁“遂雄于巴汉”。

此后的十年间,张鲁不断地侵扰蚕食巴郡的领土,至少占据了巴郡一半的土地。

第一个证据就是《后汉书·张鲁传》中记载的:张鲁打败庞羲后,继续追杀,深入巴郡腹地,“遂雄于巴汉”。

第二个证据就是《三国志·张鲁传》中记载的:张鲁被曹操打败后丢掉汉中领地,逃到了巴中躲藏,说明张鲁已经掌控了巴中地区。

张鲁剧照

第三个证据就是《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的:曹操接受张鲁投降后,“巴、汉皆降”,说明张鲁至少控制了巴郡一部分地区。

第四个证据就是《三国志·张郃传》中记载的:曹操击败张鲁后,张郃率兵接管巴东、巴西两地,毫无阻碍,一直到宕渠时,才遇上张飞

第五个证据就是《三国志·王平传》中记载的:王平是巴西郡宕渠人,却随着张鲁麾下的夷族首领杜濩、朴胡一起投降了曹操,至少说明宕渠一地非常接近张鲁的辖区了。

第六个证据就是《华阳国志·卷五》中记载的:庞羲被张鲁打败后,刘璋安排庞羲驻守阆中防御张鲁。阆中属于巴郡腹地,离蜀郡很近,说明张鲁的兵锋已经压到刘璋的家门口了。

总而言之,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蜀帮助刘璋的时候,刘璋的战线已经非常不乐观了。

刘备入蜀后,被安排在葭萌关防御张鲁;刘璋的大将杨怀高沛白水关防御张鲁;刘璋另一员大将庞羲在阆中防御张鲁;而且宕渠一地已经成为对抗前线。

明显能看出刘璋已经开始沿着嘉陵江在布防了,而嘉陵江是蜀郡、巴郡的分界线,战报会说谎,战线不会。从战线上就能看出刘璋当时的窘境。

当此之时,刘璋是蜀地+半个巴郡,张鲁是汉中+半个巴郡,双方的地盘虽然有差距,但并不是有非常大的差距,蜀郡富裕,但汉中“户出十万,财富土沃”,也很富裕。

而且,巴郡蛮族十分骁勇善战,号称“板楯蛮”“白虎蛮”,分为濮、賨、苴、共、奴、獽、夷、蜑等多个部族,《华阳国志》书上一直在称赞巴蛮的战斗力。

刘璋暗弱,收服不了巴蛮,而张鲁以五斗米道蛊惑人心,得到了巴蛮的死力效忠,此消彼长,张鲁就占据了战略主动。

从建安六年(201年)张鲁反攻,到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蜀,张鲁一直咄咄逼人压着刘璋在打。

刘璋苦苦支撑了十年,十年间除了被张鲁欺负,还被刘表欺负过,而且内乱一直不停,所以,刘璋才要一直寻求外援,直到最后刘备入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