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见到贺子珍哥哥,得知其行政待遇八级,大怒道:这是瞎胡闹

作为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的贺子珍,是主席身边得力的贤内助,更是著名的女革命家,其名气比其他革命先烈不遑多让。

却不知,贺家除了贺子珍之外,还有一人的实力也不容小觑,此人正是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说起他,鲜少有人知其名,只因着贺敏学实在低调,低调到他的行政待遇仅有八级!

以至于主席知道其行政待遇只有八级后,相当愤怒:“贺敏学才八级待遇,这简直是胡闹!”

事情是怎么回事?

毛主席又为什么会因为贺敏学的行政待遇仅有八级而感到愤怒呢?

非等闲之辈

说起贺敏学,知其人却未必知其行,如果不是因为毛主席与其交往频繁,根本不知道贺敏学本人的厉害。

认真而言,贺敏学其实多少算是毛主席的“前辈”,因为他不仅是共产党早期革命的重要参与人员,他还是井冈山根据地的开创人之一,可见其实力。

贺敏学人生履历之丰富,其波澜壮阔的一生,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1904年,贺敏学出生于江西某个小村庄,生在农民家庭的他自小就感受社会的参差与不公

在见识了现实残酷的一面后,年纪不大的贺敏学反而被激起了志气,从小就好打抱不平的他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定。

彼时,军阀割据混乱的年代,人们的出路无非只有两条,一种选择以军阀为伍,鱼肉乡民,另一种则是反抗军阀。

自小三观正,且侠肝义胆的贺敏学,在接触到进步思想后,他的选择已不言而喻,这一刻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在接触到进步思想后,贺敏学经常会与同窗好友聚在一处,探讨国家当前形势。

越来越深的交流过后,贺敏学找到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包括另一位重要人物,他亦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袁文才

彼时的两人也不过十七八的年纪,可心中却满腔热血,贺敏学在袁文才身上了解到了更多的农民起义故事,让他更加坚定了斗争的决心。

1926年,贺敏学22岁,凭借努力,成功考上江西一所非常有名的军校,在这所学校期间,他的视野得到了开阔,也是在这里,他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6年,在军校学习期间,贺敏学偷偷地加入了学校的中国共产青年团,而后不到半年,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活跃于地下,与此同时,国民党反动派真面目彻底暴露。

深切地感受到国民党真面目,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贺敏学毅然决然地脱离学校,回到了家乡,策划组织革命队伍,他成立了一支农民武装力量

此时的贺敏学在军校当中学到的知识理论得以充分利用,他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这支武装力量进行包装,他本人亦成为队伍的领头人,当他将所学知识贯彻到队伍当中时,队伍的实力很快得到提升。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员加入,这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很快就引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国民党反动派随即加强了对队伍的围剿力度。

在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失败后,贺敏学和其他的80多位革命者被捕入狱。

面对敌人的拷问,贺敏学咬紧牙关,死不松口

尽管面临敌人的胁迫和威胁,可他始终不放弃,在监狱期间,他依然秘密组织党支部人员,坚决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

而事情也很快出现转机,四个月后,贺敏学和另外几十位同志成功获救。

被营救后,贺敏学意识必须远离城市,在山区才能发展力量,反思后,他立马带着所有被救出监狱的共产党员连夜奔赴井冈山而他此举也为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前期工作做出了大量铺垫。

可以说,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敏学功不可没,作为井冈山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不仅创立了井冈山,更为井冈山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什么这么说呢?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基

在到达井冈山之初,井冈山可谓荒芜,周围群众更是食不果腹,就是在如此荒凉的条件下,贺敏学一到达井冈山立马着手准备,他根据地形条件作出调整,及时解决最为紧要的问题,人员的衣食住行。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贺敏学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全员开荒种地,先解决温饱问题,毕竟只有吃饱才有力气打仗,在鼓励开荒种地的同时,贺敏学也没有忘记建立群众基础

他深切地明白,人民群众对于一支队伍的重要性。

,所以,他除了解决了队伍的温饱问题,连带发动周围群众参与建设,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

而他此举不仅进一步巩固队伍和人民群众的基础,不断地壮大革命力量,更为主要的是解决了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事实证明,贺敏学相当地有先见之明,他所有的布局和铺垫都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成功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至于1927年的9月,毛主席率领部队到达井冈山与贺敏学会师时,井冈山根据地已基本成型,也正因有了井冈山的依托,革命成功才有了基石。

毛主席在到达井冈山后,与贺敏学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常常秉烛夜谈,交流彼此心得,贺敏学更是对其所知信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也正是这一份无私之心,为此后多次队伍的战斗提供了关键性的情报,革命队伍更多次脱离险境,不仅如此,还成功帮助主力队伍创造了反攻的条件。

辉煌之路永不停

而贺敏学对革命的贡献远不止于此,如果说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举是胜利的基石,那么,其后他指挥队伍连续拿下多场重大战役则可以称为革命道路上的核心

在为井冈山奠基后,贺敏学并未停下他的脚步,1937年的抗战爆发后,他又挑起新的重担,成为新四军参谋长的贺敏学,在与日寇的对战阶段,提出了几个经典的战术

其中,著名的包括“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又或白天与夜晚的联动游击战等等,虽仅在副战场活动,可就是因为其出其不意的战法,分散了敌人的注意力和火力,让主战场得以喘息,并最终取得胜利。

除此之外,还有多场重大战役,诸如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战役都有贺敏学的影子,这些战役胜利的背后离不开他的指挥作战。贺敏学一生戎马关山,将所有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

低调的贺敏学

可偏偏就是这么一位可以说是居功至伟的人物,在论功行赏时,却似乎遭受到了“不公”,引得毛主席大怒道:“贺敏学居功至伟,为什么行政待遇仅八级,这简直是瞎胡闹!”事情是怎么回事呢?

1963年,已经是福建省副省长的贺敏学,被召集到北京开会,会议休息期间,贺敏学再次见到毛主席,许久未见的两人一见面话匣子似乎被打开。

两人不约而同地回忆起了曾经的峥嵘岁月,毛主席问起了贺敏学的近况。

可贺敏学接下来的回答却让毛主席蹙起了眉头,原来贺敏学现阶段的行政待遇竟然只有八级!这实在不是一个对中国有如此大贡献的人应该有的待遇,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毛主席如此想,也是如此问:“这不是瞎胡闹嘛!行政待遇八级太低了!”

贺敏学见主席动怒,主动解释道:“主席,原先定的是七级,但我拒绝了,别怪罪其他人,再说,我做这些并非要论功行赏,而是我深爱这个国家!”

主席听后,一时之间五味杂陈,在贺敏学离开后,主席还是着人调查了此事,得到的回答和贺敏学说的一致,心里更加不是滋味,为这老战友感到可惜的同时,心里也的确欣慰!

贺敏学真不愧是他的老战友,高风亮节当如此!他的精神值得所有人的学习!

如今,贺敏学已然不在世,可他精神却永远流传,我们应该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