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冲突堪称“南亚火药桶”,史鉴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

众所周知,印度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是历史遗留问题。其核心原因,是一直悬而未决的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

印度和巴基斯坦均主张对克什米尔拥有主权,两国为此长期存在争议,冲突不断,甚至多次交火,发生多次战争。

我们先来看看克什米尔归属问题的背景。

1947年8月,在英属印度总督路易斯·蒙巴顿的主持设计下,印度、巴基斯坦正式分治,但为英国联邦的自治领。这就是著名的“蒙巴顿方案”。

“蒙巴顿方案”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

由此,埋下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发生冲突的隐患。

克什米尔位于青藏高原西部与南亚北部交界的过渡地带,总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

该区域主要为峡谷、高山地形,风光秀丽,有“南亚瑞士”之称,盛产稻米、玉米、小麦、苹果藏红花等。在高寒地区,这些都是难得的自然资源。


印巴战争之史鉴

我们看看历史上的几次克什米尔

  • 第一次印巴战争

第一次印巴战争发生在1947年,也即在印度、巴基斯坦正式分治的几乎同时。

由于印度和巴基斯坦均主张对克什米尔拥有主权,当年10月,印度与巴基斯坦发生武装冲突,战火延续15个月。

1949年1月,印巴双方接受联合国决议,宣布停火,并于同年7月划定停火线。

在这次战争中,双方有数千人伤亡,而且克什米尔丧失了其独立性。印巴停火线实际上成为克什米尔的分裂线,巴基斯坦和印度对克什米尔分而据之。

  • 第二次印巴战争

第二次印巴战争发生在1965年。

1965年4月,印度与巴基斯坦爆发第二次大规模战争。

联合国授权下,同年9月,战争停火。这次战火延续5个月,造成双方数千人伤亡。

随后,在苏联的斡旋下,印、巴两国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区,并发表了《塔什干宣言》。

  • 第三次印巴战争

第三次印巴战争发生在1971年。

1971年11月21日,印军向巴基斯坦发起突然进攻。12月3日,巴基斯坦宣布对印度的不宣而战发动反击。第三次印巴战争全面爆发。

这次战争,在东巴和西巴两个战场展开。

12月15日,印军完成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对达卡的合围,海、空军则从海上和空中实施严密封锁,完全切断了东巴与西巴以及外部的联系。

次日,东巴守军向印军投降,东巴战事遂告结束。

在西巴战场,双方进行了以空战为主的交战,结果均未取得决定性战果。同时,双方也进行了地面作战行动。

印军发动多路进攻,先后占领了信德省和萨克加尔地区3600平方公里的领土。

12月17日,由于印军已在东巴战场取得胜利,于是印度宣布在西巴地区实行“单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接受了停火建议,西巴战事也随之结束。

  • 卡吉尔战争

这次战争发生在1999年。

1999年5月26日,印度出动大批战斗机和武装直升机,对印控克什米尔的卡吉尔和达拉斯地区的“大批巴基斯坦渗透者”进行了两次空中打击。

这是印度首次动用空军对付这类“渗透者”。

同日,巴基斯坦声称,有几枚炸弹落到了克什米尔实控线巴基斯坦一边,并在呼吁印度保持克制的同时,表示“保留采取一切适当手段进行报复的权利”。

在这次冲突中,巴基斯坦“渗透者”占据地利优势,使得印军伤亡较大。

6月12日,印军向图图岭发起进攻,取得成功,标志着印军最终赢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

2003年11月25日起,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实际控制线一带实现了停火。

这是1989年印巴在实控线冲突升级后,双方在这一地区首次实现停火。

  • 最近的冲突

两国之间最近的一次冲突,发生在2025年5月初。

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枪击事件以来,印巴紧张局势不断升级。

5月7日,印度军方对巴基斯坦境内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多处目标发动军事打击。巴方随即反击,并称击落多架印军战机。

这次爆发的紧张局势,突然升级到几十年未见的局面。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次冲突很快停止。5月10日,印度同巴基斯坦达成停火协议,双方将停止陆、海、空一切交火和军事行动。

印巴冲突的走势及风险

从以上几次印巴战争来看,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战争,应该算是军事冲突,充其量算是局部战争

从客观上看,虽然印巴双方时有小规模的摩擦,但大致维持在“冷和平”的状态。双方冲突的烈度虽偶尔有加剧,但局势也很快降温。

自2003年双方实现停火之后,这种特征很明显。

印巴双方之间的这种有限军事冲突特征,背后有多种原因。

其中主要因素,一方面与地缘局势及国际局势有关,特别是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大国的介入、调解。

另一方面,则与印巴双方内部局势有关,毕竟各自有一定实力,何况“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但是,虽然从表面上看,印巴全面开战的可能性较低,但是历史遗留的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在短期内很难解决。

那么,这种历史宿怨也就积重难返,两国将会持续角力,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就会长期存在,一触即发。

而且,随着印度、巴基斯坦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尤其是印度国力的崛起,两国的发展诉求也在不断变化,加之南亚区域、亚洲以及国际局势的变化莫测,都将会使得印巴全面开战的几率增加。

例如最近的2025年5月发生的军事冲突,是印度单方面向巴基斯坦发动代号“信杜尔行动”(Operation Sindoor)的越界空袭和导弹打击。

印度这次军事行动的最大特点是有地理纵深,空袭了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这是印度总理莫迪上台以来首次打击到巴基斯坦除(双方有领土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以外的领土。

印度总理莫迪

而且,印度这次使用了高精度远程武器。

本轮印巴冲突的另一个新苗头,是印度高举《印度河用水条约》,显示了“水资源霸权”,由此也将会引发区域内国家之间新一轮的水资源竞争。

纵观本轮印巴冲突,显然是有很大升级,将南亚次大陆推向了全面战争的边缘。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印度展示其对南亚地缘绝对控制权和主导地位的战略意图。

局部区域冲突未必会触发大规模战争。但是纵观历史,大规模战争乃至世界级战争都是由日积月累的局部区域冲突引发的。

例如发生在巴尔干地区萨拉热窝刺杀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德国突袭波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而克什米尔,被媒体称为“世界上最难以解决的地区热点”,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领土争端之一。

所以,印巴关系一直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印巴冲突被称为“南亚火药桶”,点燃大规模战争乃至世界级战争的担忧也长期存在。

印巴冲突对中国的影响

克什米尔地区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和阿富汗之间,与我国的西藏、新疆接壤。

与印控克什米尔接壤的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土县

印度、巴基斯坦都是中国的邻邦,而且均与中国接壤,有较长的国境线。而且,中国和印度、巴基斯坦都是友好国家,都是重要利益攸关方。

所以,印巴关系的隐患就是中国的隐患,印巴冲突也必然延及中国。

那么,印巴发生冲突,对中国究竟有多大影响呢?

其一,中国地缘安全与边境稳定风险增加

印巴冲突尤其是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战争,也就是在我国家门口、眼皮底下操戈,我国自然无法坐视不理。

那么印巴冲突若失控,必将会威胁我国边疆稳定。

印度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世界第五大经济体,拥有145万现役兵力,其军事实力通常被评为居于世界前五名之列,堪称“南亚霸主”。

巴基斯坦的体量虽小,但具有较强的本土防御能力,以及一定的军事进攻能力。

而且,印度和巴基斯坦均拥有核武器。若印巴冲突升级为核战争,那么我国西部边疆将会面临核污染扩散风险。

另外,众所周知,印度和我国之间也长期存在边界争议,时而发生冲突。

如果印巴冲突升级,那么印度和我国的边界争议也会更加敏感,边界谈判筹码也会发生变化。

其二,影响我国和印度、巴基斯坦的经贸合作

我国和印度均为体量庞大的制造大国、消费市场,而且在彼此的经贸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例如对于印度而言,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在巴基斯坦,我国则有着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及能源通道建设项目。

尤其是巴基斯坦作为南亚与中亚、西亚的交通枢纽,中巴合作的标志性工程--中巴经济走廊已在建设中,全长3000公里,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的旗舰项目,也是连接亚欧、陆洋的新桥梁。

如果印巴冲突升级,那么我国和印度、巴基斯坦的经贸合作将会受到影响,甚至合作项目会被搁置甚至取消,直接累及经济发展进程。

而且,也将会波及我国与中亚、西亚以及印度洋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

其三,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地位

中国一向希望周边地区保持和平,对印巴冲突的立场非常清晰,呼吁双方保持克制、开展对话,反对采取单边行动。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更不希望印巴升级冲突。

但是,中国在印巴冲突中的外交立场非常敏感,也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例如印度方面无端猜测我国提供工具,帮助恐怖分子与境外操纵者保持联系、印度媒体指责中国为巴基斯坦提供防空系统等。

对此,西方一些国家也存有一些偏见。

这对我国来说,是一种挑战。

如何在不同角色中、不同议题上寻找到利益平衡点,如何预判并应对不实指责,如何在印巴冲突中掌握主动地位等,一切都在高度考验着外交战略艺术。

其四,影响国际局势和格局

印巴冲突虽然是区域冲突,但是牵一发动全身,何况印巴冲突旷日持久,已经持续了半个多世纪,影响深远。

尤其是,几乎每次的印巴冲突,都会有一些国家介入,尤其是少不了大国的身影,联合国也不得不出面。

例如最近的2025年5月发生的军事冲突,恰好发生在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塔尔西·加巴德、副总统万斯先后访问印度之际。

这种“巧合”,让人不得不怀疑美国和印度在幕后的战略共谋。

印度总理莫迪会见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塔尔西·加巴德

而且,像其它一些国际问题一样,对于印巴冲突的一些具体问题,世界主要大国向来存在着明显的分歧。

这也使得联合国有时形同虚设,一些决议时常难以及时、顺利出台。

再如最近的2025年5月发生的冲突中,印度在《印度河用水条约》上做文章,这是对国际法很大的冲击。

同时,这也会促使区域内国家与域外国家的水资源开发与合作的关系发生变化。

这些国际因素,也将会导致印度、巴基斯坦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分别发生不同程度的调整和变化,影响南亚地域局势,重塑新一轮的国际格局。

这种地域局势及国际格局的变化,中国无法独善其身,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总体而言,印巴冲突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都会对我国产生多重影响,影响我国的战略发展,甚至影响国运。

那么,如何理性面对印巴冲突、扮演什么角色、如何合理处置,将印巴冲突对我国的影响尽量降到最低?

相信东方大国智慧,会有高超的路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