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粟裕参观诺曼底遗址向法国专家提出4个问题,把他们难倒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

1970年粟裕参观诺曼底遗址时,向法国专家提出4个问题,对方怎么回答的?

1970年6月17日至7月1日,粟裕将军踏上了前往刚果的军事访问之旅。

在非洲的外事活动结束后,代表团一行途经“时尚之都”巴黎时,毛泽东主席向他传达了一个特别的指示。

主席建议他在途经法国时,不妨多停留一些日子,细细品味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国度。

粟裕将军一直对二战中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怀有浓厚的兴趣,它成功扭转了二战的局势。

因此,在接收到主席的指示后,他毫不犹豫地前往了诺曼底,对那里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研究。

在参观过程中,粟裕将军不经意间向法国专家们提出了四个问题。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些专家们一时间竟然无法给出满意的回答,甚至显得有些尴尬和手足无措。

同行的人们也都被粟裕将军的军事才华所折服,对他的能力赞叹不已。

那么,粟裕将军为何要参观诺曼底遗址呢?他又在遗址现场提出了哪些问题,以至于让法国专家们都无法回答呢?

1970年,刚果国内政治局势发生了重大变革,军队领导人成功推翻了那些深受右倾思想影响的旧有领导层,建立了刚果人民共和国。

苏联的引领下,刚果踏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在其指引下不断完善与发展。

中国作为同样坚守社会主义理念的国家,自然对刚果的这一变革表示支持。

因此,在毛主席的指示下,粟裕将军带领中国军方代表团前往刚果进行访问,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

在完成对刚果人民军建军四周年的庆祝活动后,粟裕将军一行准备启程回国。

然而,途经法国时,毛主席传来了新的指示,建议他们在法国稍作停留,好好欣赏一下这个国家的风景。

粟裕将军虽然平日里痴迷于军事研究,指挥部队作战是他的最爱,但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局势稳定,他很少有机会再领军作战。

因此,毛主席的这个建议,是希望粟裕将军能够在法国放松一下,稍作休息。

然而,粟裕将军对军事的热爱并未因此减退。当他得知将要在法国停留的消息后,他立刻表达了对参观诺曼底登陆场的浓厚兴趣。

他深知,这片登陆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根本性转折的关键之地。

在到达法国大使馆后,他毫不犹豫地表示,希望能有机会亲自踏足这片历史圣地,探寻那场改变世界格局的战役背后的故事。

跟随在粟裕将军身边的段苏权将军也补充道,“我们在北京集中时,粟部长就说,一定要利用路过巴黎的机会,实地考察使第二世界大战战略态势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盟军诺曼底登陆场。”

黄镇大使表示,既然已经在北京决定了,那就这样安排就是。

他当即安排了韩开合副武官负责全程陪同,主要原因是韩经常陪国内人员参观诺曼底,对那里的情况比较熟悉。

粟裕将军深知这片登陆场在军事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并希望能通过这次机会,深入了解它为何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

黄震深知粟裕将军对军事的深厚造诣,因此在安排前往诺曼底遗址的行程时,特意请来了法国的军事专家陪同。

第二天的行程,粟裕将军在众人的陪同下,驱车前往在阿芒罗什镇的诺曼底。沿途的风景虽然壮丽,但粟裕将军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在询问关于诺曼底遗址的详情上。

同行中,韩开河五官因多次带领国内人员参观,对遗址颇为了解,他为粟裕解答了一些基础问题。然而,粟裕将军在听完解答后,并未停歇,而是拿出毛笔,在本子上细细描绘。

众人好奇地凑近一看,惊讶地发现粟裕所画的竟是从巴黎到阿罗芒山镇海岸线轮廓,详细且精准,宛如一份军事地图。

粟裕将军虽首次踏足此地,却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如此详尽的信息,令众人对他的军事才能与洞察力赞叹不已。

2.

粟裕造访诺曼底登陆遗址,向法国专家提出哪四个问题,使他们陷入了困境?

到达目的地后,粟裕站在纪念碑前,远眺着那片曾经战火纷飞的海滩,仿佛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他兴致勃勃地向众人讲述着当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壮举,以及这场战役对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重要军事和政治意义。

他手指着前方的海平面,详细描述了战场的纵深和各个关键地点,好像自己曾经亲自指挥了这场战役。

他说,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并扩大登陆场,标志着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接着,他详细分析了盟军选择诺曼底塞纳湾作为登陆地域的原因,认为德军对盟军的登陆地点判断有误,导致对塞纳湾防御的疏忽。

同时,他也谈到了登陆时间的选择问题,认为盟军在1944年6月6日清晨发动登陆是考虑了多种因素后的最佳决策。

在实际战斗中,由于各地段的涨潮时间不同,因此最终登录时间并不一致。

但粟裕认为,这种情况并不影响整体作战计划,因为指挥员需要随机应变。

随行人员被粟裕将军的言谈深深震撼,他们纷纷表示,将军的见解和策略让人叹为观止。

甚至那些来自法国的专家们,也对粟裕将军的卓越才华和深厚军事造诣刮目相看。

他们好奇地询问粟裕是否曾来过此地,但翻译自豪地回答说,粟裕将军这是首次踏足法国巴黎,更未曾亲临诺曼底。

事实上,粟裕将军对这场战役一直怀有深厚的敬意。在国内时,他已对这场战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查阅了大量资料。

尽管他用兵如神,但对于这场影响二战局势的关键性战役,他心中仍有一些疑问。

此次实地考察,他不仅是为了亲身感受那片战场的气息,更是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

他先后提出了四个问题,从多个角度对这场战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第一个问题是盟军是如何在不引起敌军注意的情况下,使用何种工具成功将300万军队及其作战工具运输到诺曼底的?

火车在当时是运输人员的主要方式,我们了解到美斗军队配备了多种运输工具,包括用于搭载步兵和坦克的运输装备,以及那些可以让坦克和汽车顺利上岸的旋板运输船。

然而,使用这些工具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暴露给敌军,增加被侦测的风险。

因此,我们都非常好奇,盟军究竟是如何巧妙地运用了何种运输工具,才能如此隐秘地将大量士兵和作战装备悄无声息地运输到目的地的呢?

这个问题显然让法国专家们感到困惑,因为他们也无法给出具体答案。

粟裕将军还进一步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关于塞纳湾人工港的结构问题,这个人工港如何能够支撑如此庞大的军队和大型设备顺利通过,并且在遭受德军炮火攻击时依然完好无损?

他特别对能够挡下炮火的水泥墩子感到好奇。这一系列问题让法国专家们哑口无言,因为他们也未能完全理解这些奇迹般的军事成就。

粟裕将军继续向法国专家们提出第三个问题,探索诺曼底登陆的细节。

他询问水泥墩子的体积、数量和内部结构,以及第四个问题,人工港是如何浮动并固定以支撑300万军队和装备通过的?

这些问题让法国专家们面面相觑,无法给出答案。粟裕将军并未因此感到沮丧,反而笑笑表示自己喜欢研究这些细致之处。

在无法从法国专家那里得到答案的情况下,他亲自走到海边,通过丈量水泥残渣并仔细计算,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粟裕将军在诺曼底参观了一整天,对这片曾经的战场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他对每一处都充满了好奇和敬意,表示这次旅行真的不虚此行。

晚餐时,他依然兴奋地向大家分享他的感受和发现,称赞诺曼底登陆的震撼和纪念馆中珍贵的历史画面。

他的话语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战争的深刻理解,让人仿佛亲历了那场波澜壮阔的战役。

3.

1970年,粟裕参观诺曼底登陆遗址究竟提出哪四个问题,让法国专家无人能答?

粟裕坚持参加诺曼底遗址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一直心心念念着要收复台湾。在解放战争后,蒋介石逃往台湾并试图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

为了尽快收复台湾,毛主席任命粟裕为公台作战的总指挥。然而,由于国际局势的突变和美国的插手,收复台湾的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

1961年9月,粟裕将军在东北疗养期间,特地参观了哈军工,与那里的学员们进行了深入的座谈。

座谈中,粟裕突然抛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军队叫解放军,而不是国防军?”

学员们对此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是为了保留革命传统,有的则认为是习惯使然。然而,粟裕对这些回答都只是微笑回应,没有给出明确的肯定。

直到一个名叫刘胜利的学员站起来,他回答道:“因为台湾还没有解放!”

这一回答让粟裕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立刻询问了刘胜利的名字,并高度评价了他的回答,甚至表示刘胜利已经可以提前毕业了。

这次交流虽然并未直接解答解放军称谓的问题,但从中可以看出粟裕将军对台湾问题的深深关切。

他始终认为,台湾尚未解放,这也是解放军名称背后的深层含义。

关于解放军的称谓问题,官方多年来并未给出明确解释,而这次粟裕与哈军工学员的交流,可以说是罕见的一次公开讨论。

这不仅展现了粟裕将军对军事、历史问题的深刻见解,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忧虑和期望。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台湾问题再次提上日程。粟裕此时已经对海上登陆作战有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并提出了一套作战方案。

因此,他对于参观诺曼底遗址可能有着更深刻的意义,希望通过了解历史上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作战计划。

此外,粟裕还可能希望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提升军队士气,激发广大指战员的爱国热情。

总之,粟裕坚持参加诺曼底遗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战争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粟裕将军对解放台湾一直抱有坚定的决心和期望,这源于他对国家统一的深切渴望和对军事使命的忠诚。

在解放战争结束后,蒋介石逃往台湾,使得台湾问题成为新中国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粟裕深知,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其解放对于国家的统一和完整至关重要。

然而,解放台湾并非易事。粟裕将军在接到公台作战总指挥的任命后,深感肩上的担子沉重。

他明白,海上登陆作战与内陆作战有着天壤之别,对于这方面的经验十分匮乏。

因此,他投入大量精力研究海陆空三军配合作战的新战法,并提出了一整套作战方案和战前准备措施。

然而,随着国际局势的突变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解放台湾的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这成为粟裕心中的一个遗憾,他始终未能实现收复台湾的夙愿。

在晚年时期,粟裕将军仍然心心念念收复台湾的事情。尽管中国的对外政策已经逐渐转变,提出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粟裕将军仍然坚持认为,军事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他将自己在诺曼底探访的内容整理下来,希望这些经验有朝一日能够派上用场,为中国的海上作战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参考。

总的来说,粟裕将军对于解放台湾的条件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他始终认为,只有充分准备、确保有把握之后再行动,才能确保解放台湾的顺利进行。

尽管历史的发展使得和平谈判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方式,但粟裕将军的军事准备和战略思考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