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简谈博罗



罗阳,是博罗县的县城名。

在历史上,“罗阳”还曾经做过县名。博罗,是秦朝的时候建县的,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始称“傅罗”。古县秦时有,仙山海上来。罗阳悠久的历史,造就了浓厚的人文景观。

博罗县名的多次更换都跟罗浮山有着不解之缘。弯春水漫江碧,半卧葫芦夕照红。罗阳位于东水西流的东江之滨,“神仙洞府”罗浮山之阳。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南北朝的时候,梁朝刘昭所撰的《后汉书注》里面是这样说的:“有浮山自会稽浮往傅罗山。故置傅罗县。”这里面的“傅”就是依附的意思。文中所说的会稽,就是座落在浙江中部之绍兴诸暨东阳嵊县等市县之间的会稽山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他的行书代表作《兰亭序》中写道:“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说的就是此山。《后汉书注》里面所说的会稽,实际上是指会稽山所对望的东海清代的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卷3《山语》:“浮山自东海来,与罗山合,崖巇皆为一”。为此,屈大均还赋诗这样写道:

浮山浮海自东来,嫁与罗山不用媒。

合体真同夫与妇,生儿尽作小蓬菜

全唐诗》收录的唐代一位无名氏诗人的《罗浮山》这首诗,诗是这样写的:

四百余峰海上排,根连蓬岛荫天台。

百灵若为移中土,嵩华都为一小堆。

这首诗里面所说的百灵,它不是百灵鸟,而是古代中国神话里面的一个力大无穷的勇士。在诗人心目中,百灵这个神力士,如果当年能够将罗浮山搬移到中原大地,那五岳中的中岳嵩山、西岳华山,在相形之下,也只不过是一小堆黄土而已。可见,早在唐代的时候,罗浮山就已经是名扬天下了。

至于博罗县名什么时候从“傅罗”被改称为“罗阳”,又在什么时候被称为“博罗”?据说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王南海郡,辖番禺、傅罗、揭阳三县。博罗之所以叫傅罗,取的正是“浮山傅罗”之意。傅罗县名一直延续了约500年之后,也就是在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在修编地理志时,有关史官将傅罗之名误书为“博罗”。因而,博罗县之名,就从傅罗改称为博罗。唐人李吉甫所撰的地理总志《元和郡县志》中更明确地写道:“自吴以后,复为博罗。”三国时的吴国自222-280年,也就是说,自那时起,县名就从“傅罗”改称“博罗"了。

但是在南齐南汉年间,博罗县的县名在博罗-罗阳一博罗之间,一直交替使用了近500年。

南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博罗县改称罗阳县,仍属南海郡管辖;

到了南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恢复博罗这个县名,县治迁移到浮碇冈(俗称葫芦岭);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循州总管杨世略,恢复罗阳县名;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又改为博罗县名,仍属循州管治;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再将博罗县改为罗阳县。

南汉刘长大宝二年(959年),罗阳县恢复为博罗县,自此之后,博罗县名就一直沿用至今,再也没有变过了。

而现今的罗阳,毗邻港澳,与惠州深圳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叉辐射,优越的地理优势,更使罗阳街道成为中外企业争相投资的一方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