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聊三国:没有史官的蜀国,为何会有人能写出传世的史书

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前后一共持续了四十多年,而在这并不算短的时间内,蜀国却一直未设史官。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可能会说,刘备活着的时候,他是一天都没消停,不是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蜀国就那么大的地方,一旦战事兴起,谁还会顾得上安排专门的史官记录历史。

诸葛亮虽然心思细密,但是刘备去世以后,他是一手抓内政,一手抓北伐,两手都抓的很硬,以至于积劳成疾而死,他那么忙自然也没功夫安排史官这种小事。

至于诸葛亮去世之后,蜀国虽然过了一段时间的太平日子,但那只是表面上的太平,实际上当时的蜀国上下都在为蜀国灭亡而倒计时,此时就更没人愿意管这些闲事了。

那么蜀国没有史官的原因真是如此吗?

恐怕未必

蜀汉没有史官的明确记载,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说的(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但是陈寿在同一本书里,却还说过蜀汉有史官的话(景耀元年,姜维成都史官景星

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我们再来看陈寿还写过什么:(因为蜀汉没有史官)所以蜀国的历史中,行事多遗,灾异靡书。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一个人,他就是史官的第一人司马迁,司马迁最为人知的事有两件,一是他被汉武帝给判了宫刑,且执行了,第二,他在汉武帝活着的时候,就写出了那本大名鼎鼎的《史记》。

真正熟悉这本史书的人,应该都能看出,司马迁在这本书中,曾很隐晦的对老刘家的黑历史进行过记述,但是因为他的真话都藏在各种表扬之下,所以汉武帝当年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其实不光是司马迁,所有的史官可能都面临着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如果照实写,他可能活不不下去,自己的书也没法传世,如果不写真事,有对不住自己的职业操守,于是史官们经常会用初秋笔法来写一些东西。

至于你能不能看出来,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陈寿本人虽然出生于蜀国,但是他写《三国志》的时候,他可并不在蜀国,而是在魏国,不过当时魏国的实际统治者,已经不是老曹家的人,而是人家司马家的人,《三国志》成书的时候,晋朝都已经正式建立了。

此外,当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他还拿着司马家的薪水,你说陈寿如何写史书,才会既保证真实,又不会犯司马家的忌讳呢。

自然是在大事的方向上,基本遵循历史来写,但是在一些细节上,却可以露出破绽,等待后人主动却抽丝剥茧的细细挖掘。

大家通过传世的《三国志》,是不是既能看到司马家那无双的战绩,又能看到他家窃权的经过,这种敢说大实话,还能不被当时的领导404的本事,可不是一般人都具备的。

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除了陈寿之外,还有人想写这段历史,他们中最出名的一个人叫夏侯湛,他当时已经把材料个整理了个七七八八,预备用的书名叫《魏书》当然实际内容并非只有魏国的历史。

就在他准备了差不多的时候,他看到了陈寿的《三国志》,然后就放弃自己写了,为什么他会放弃呢。

陈寿的史书为什么叫《三国志》,因为按照人家陈寿的意见,你曹魏得国不正,你不算是正统,你和蜀汉、孙吴不过是并立的势力而已。

陈寿的这种态度,是很让司马家开心的,既然你得国不正,那么我一统天下,自然得国就没问题了,可是夏侯湛呢,你虽然想写三国历史,但是你用的书名是魏书,那么你自然就只能把魏国写为正统,那么一个晋朝的人,要是真这么写,你感觉你的人和你的书能传世吗?

立意都有严重的问题,你还有写下去的必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