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靖难第一功臣,朱棣一生的“白月光”

骁勇张玉,燕府元僚。佐谋收蓟,审敌败嚣。大破景隆,斩坚殒憀。追封荣国,青史昭昭。——黄道周

张玉,字世美,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张玉原为元朝枢密院知院,元朝灭亡后,张玉随元顺帝北逃漠北。洪武十八年(1385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招抚政策作用下,张玉率部归降明朝,因熟悉漠北地理情况和北元军政事务,张玉参加了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的捕鱼儿海之战,跟随当时的大明名将蓝玉捕鱼儿海大破北元,战后被提拔为济南卫副千户,后又升任安庆卫指挥佥事。

捕鱼儿海之战后,张玉长期驻防长城沿线,多次征讨北元残部,屡建奇功。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张玉被调往燕山左护卫,仍任指挥佥事,归燕王朱棣节制,从此成为朱棣麾下的一员悍将。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张玉跟随朱棣出长城征讨北元。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又跟随朱棣征讨野人诸部,俱获全功。

张玉杰出的军事才能,受到了朱棣的器重,被朱棣倚为左右手,成为朱棣麾下实至名归的第一名将。建文元年(1399年),明惠帝朱允炆采纳齐泰黄子澄的削藩策略,开始在全国大范围推行削藩运动。朱棣不甘心被削藩,于是以“清君侧”名义,发动靖难之役

彼时,朱棣麾下只有800人,北平城内5000明军皆效忠于朝廷,兵力悬殊至极,胜算难料。张玉以奇袭之计,夺取北平九门,并在三日内控制北平全城,使得朱棣有了基本的根据地。而后,张玉又夺取永平(今河北卢龙)、密云二卫明军,将其收编入朱棣麾下,壮大了朱棣的军事实力。

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朱允炆以老将耿炳文为帅,统率30万明军征讨朱棣,当时朱棣只有10万燕军,兵力只有朝廷的三分之一。耿炳文来势汹汹,北平人心战栗,张玉再次发挥骑兵突袭优势,率部大败明军于雄县,俘虏明军将领潘忠、杨松等,重挫明军士气。而后,朱棣趁机在真定大败耿炳文,斩杀明军3万余人,燕军士气大振。迫使朱允炆撤换耿炳文为,以李景隆代替龚耿炳文指挥,此举也间接导致了朱允炆最后的悲剧。

李景隆接替耿炳文的消息传到朱棣耳中,朱棣差点不敢相信,耿炳文虽然野战实力不强,但防守水平绝对一流,且耿炳文久经战阵,李景隆只不过一花花公子,李景隆的到来,让朱棣格外高兴。张玉也适时向朱棣建议,趁朝更换统帅之际,北上北上袭取大宁(今内蒙古宁城),以解后顾之忧。朱棣深以为然,并以张玉为先锋攻打大宁,张玉用计在两个时辰之内攻破大宁,斩杀都指挥朱鉴,俘虏都指挥房宽。大宁城内7万明军尽皆被朱棣收编,朱棣实力大增,有了与问鼎天下的实力。

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发起反攻,张玉随朱棣攻破广昌、蔚州、大同等重镇,并在率部驰奔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境内)大败李景隆,歼灭明军十余万,打垮了朝廷最重要的机动兵团,从此攻守异形。白河沟之战后,朱棣大举南下,河北州县纷纷望风归降,朱棣直杀入山东境内。山东是京师南京的屏障,一旦朱棣突破山东,南京将直面朱棣的威胁之下。建文二年十二月(1401年1月),朱棣大军进攻东昌(今山东聊城),遭到历城侯盛庸顽强阻击,朱棣本人也被明军包围,眼看就要被明军俘虏了。关键时刻,张玉率军突入明军阵中,救出了朱棣,但张玉本人却被明军合围,最终力战而死,时年58岁。

张玉之死,朱棣闻声大恸,说自靖难起兵以来,最大之损失。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即位为帝,是为明成祖。同年九月,追赠张玉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荣国公,谥号忠显,后又被追封为河间王。朱棣在称帝后时常发出感慨:“张玉才备智勇,论靖难功当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