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三次昏招

曹操的三次昏招,一次丧子折将,一次放虎归山,一次仓皇北遁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之一。

曹操年少时有豪爽的性格,喜欢结交朋友,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经常以侠义之名行侠仗义之事,他在二十岁时通过科举考试举孝廉,被授予洛阳北部尉的职位,开始步入官场。

后来,曹操被任命为骑都尉,参与了镇压黄巾军的战斗,并在战斗中表现出色。之后,他被调任为济南相,负责治理济南地区。

董卓专权擅政时,曹操看到国家的危机,为了挽救局势,不惜散尽家财,起兵讨伐董卓。

曹操成功地占领了兖州,并采取分化策略,成功诱降了三十余万黄巾军,并从中选取精锐组建了青州军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接汉献帝刘协至许县,并以献帝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而令诸侯”,掌握了朝政的实际权力。

不久,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随后削平了袁尚袁谭等袁绍的势力,还北击乌桓,最终实现了北方的统一。

然而,曹操虽然是乱世枭雄,但也不可避免的会犯错误,曹操的三次昏招,一次丧子折将,一次放虎归山,一次仓皇北遁。

第一次昏招是宛城之战中色欲攻心的曹操看上了张绣的婶婶,导致本来已经投诚的张绣因不堪受辱而选择背叛并发起袭击。

公元197年,曹操率军讨伐张绣,张绣不敌主动投降,曹操一时间得意忘形,听说张绣的婶婶邹氏颇有姿色,于是便下令将其召来伺候自己,并威逼利诱之下使其屈服,强行成为自己的姬妾。

邹氏是张绣族叔张济的遗孀,对张绣有教导、养育之恩,深受张绣的敬重,但却被曹操强行占有,这导致张绣感到异常的愤怒和恼恨。

贾诩的建议下,张绣选择起兵造反,奇袭曹操的营寨,使得曹操猝不及防。

在宛城之战中,张绣取得了胜利,曹操被迫败逃。曹操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他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以及他心爱的坐骑绝影都被张绣所杀。

曹操得知典韦战死的消息后,深感痛心,亲自派遣间谍取回典韦的尸体,并亲自临哭。

这场战斗对曹操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他的原配夫人丁夫人因曹昂之死而对曹操产生了深深的恨意,之后二人决裂并最终离异。曹操在晚年时常因此事懊悔不已。

第二次昏招是对刘备的放任,导致放虎归山,留下祸患。

曹操在白门楼战役中击败了吕布,俘虏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并将他们带回许都。

然而曹操自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便没有听从属下的意见杀了刘备以绝后患,反而放任刘备在许都活动,还与其“青梅煮酒论英雄”进行试探。

曹操在白门楼设宴,邀请刘备参加。曹操心生疑虑,想试探一下刘备的忠诚和野心。

宴会上,曹操故意提到当时的形势艰难,各方势力纷争不断,问刘备是否有什么计划。刘备回答说,他只想安定百姓,不谋野心,愿意效忠于曹操。

曹操见刘备如此回答,心中犹豫不定,便提出了一个假设的情景:如果曹操暴死,刘备是否愿意接替曹操的位置,统一天下。

刘备再次回答说,自己只愿效忠于曹操,不谋野心,不会背叛。

曹操见刘备言辞坚定,表面上表示满意,但心里仍有疑虑。于是,曹操再次试探刘备,将刘备安排在他的左手边,而座位上方则放置了一把宝剑。

曹操故意问刘备是否害怕,刘备回答说:“害怕宝剑,但不害怕曹将军。”这番话让曹操对刘备的忠诚更加肯定。

最后,对刘备放下疑心的曹操脸带笑意,亲自为其斟酒,还称赞刘备才是真正的英雄,并表示说:“今后的事情,我们可以共同商量。”

刘备通过了曹操的试探,逃过一劫,后来趁机以追杀袁术的名义成功从曹操的看管下逃了出来,重整旗鼓后,最终与曹操、孙权分庭抗礼,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第三次昏招是赤壁之战。在赤壁之战前,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先后攻占了荆州和江陵,声势浩大。然而,曹操对于孙刘联军的实力却有所轻视,他急于求成,想一举消灭刘备和孙权,以统一天下。

而曹操并未给予士兵休整和准备的时间,而是迅速行军进攻。这导致曹军疲劳不堪,士气低落。此外,曹操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赤壁地势狭窄、江水湍急的特点,这给他的军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而孙刘联军则利用江水的优势,在周瑜的指挥下,采取火攻的计策。在战火和火烟的干扰下,曹军陷入混乱,无法有效指挥和作战。与此同时,孙刘联军趁机展开全面进攻,曹军大败溃逃,曹操被仓皇北遁。

这次战败让曹操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他力量受损,士气低落,而刘备与孙权则趁势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而赤壁之战也成为了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曹操失去了对南方的统治机会。

因此,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轻敌自大、急于求成的态度以及对地形和敌情的不充分了解,导致了他的失败。这可以被视为他的第三次昏招,也是他在统一天下的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