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毛主席副手,三位下属成为元帅,自己却没军衔,儿子种地为生

1950年,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男人出现在了中央铁道部的办公室,他从遥远的湖南怀化市麻阳县的一个小村庄赶来,为了寻找他在北京工作的父亲。年轻人希望父亲能在这里给他找一份工作,但是和父亲交谈之后,他还是匆匆地离开了这座城市。

年轻人叫作滕久翔,回去之后,他在故乡种了一辈子的地,成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他的父亲并非没有能力安排他在北京工作,相反只要他的父亲愿意,他可以留在北京的任何地方。因为他的父亲叫作滕代远,很多人可能不熟悉这个名字,但是他在党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开国元帅,林彪,罗荣桓和陈毅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少有人知,这三个人曾经都是滕代远的直系下属,因为他们三个人都曾隶属于红一方面军,而滕代远是红一方面军的创立者之一。

1930年红三军团和红一军团会师,合成一支队伍。为了队伍领导方便,毛主席被推选为队伍的总政委,而当时的副政委就是滕代远。虽然有着正副之分,但当时在党内两人的职权是一样大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滕代远在党内的威望和毛主席是差不多的。

滕代远出生于1904年,家境的贫寒让他过早地明白了人世的艰难,祖国的破碎又让他明白了革命的重要性。在接触到革命思想的那一刻,他就决定投向革命的队伍之中。1924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革命生活,经历过太多的艰难险阻,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之后,滕代远被中共中央任命为铁路部部长。原本按照他的地位和贡献,开国十大元帅之中应该有他的一个位置的,但是因为当时授军衔的必须是留在部队的人,为了革命工作,他很早就离开了部队,因此滕代远没有任何的军衔。对此他表现得很释然,因为他参加革命工作从来不是为了名和利。

作为新中国最早的一批领导人,作为当时铁路部的部长,给儿子在北京找一份工作,并不算什么难事,那他为什么不愿意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想以权谋私。他不想因为自己的身份给家人寻求什么特殊的地位,不想让自己的后辈成为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碌碌无为之辈。

他一直用这样的标准要求领导干部,自己也严格实践着这一准则,多年的浴血奋战和革命工作,让他深知和平生活得来不易,为了中国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他们在工作之中必须做到公正无私。他不仅没有借自己的职权给儿子找工作,他的所有家人都没有享受过什么优待。铁路部曾经提出给他的夫人林一担任局级职务的建议,但他否决了。

不仅对家人这样,对自己也十分严格。晚年时期,滕代远身患重病,作为党内的重要领导人,作为为革命奋斗了一辈子的革命干部,国家和相关单位是可以报销医药费和营养品采购费用的。只是滕代远全部拒绝了,他坚持自己出钱,不拿国家的一分一毫,表现出一个革命党人的奉献精神。

1974年,这位为国家奉献了一生的伟大的革命战士,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直到他去世,他的大儿子滕久翔还在老家麻阳种地,一生普普通通,他明白父亲所坚守的原则,所以也从未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