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之前一共发生了多少事情呢?

最后会介绍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签订时间以及对清政府的影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的过程

1839年6月3日,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正式开始。虎门销烟1839年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大烟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禁烟运动直接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政府很快决定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虎门销烟”也成为了外国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1839年7月,在香港九龙尖沙咀村发生林维喜案,英船水手在香港九龙尖沙嘴打死农民林维喜义律赶到出事现场,为掩饰真相,他指使另一村民刘亚三给予死者家属一千五百银元,换取隐瞒林维喜死因。林则徐认为案件蹊跷,命新安县知县梁星源查办,结果真相大白,林则徐要求义律交出凶手,但义律领事裁判权为由,同意赔偿死者家属,但拒绝以凶手抵死,要求自行审判凶手

香港

1839年8月15日,林则徐下令禁止一切贸易,派兵进入澳门,更进一步驱逐英人出境,此事因而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839年10月1日,英国内阁以商务受阻及大英子民生命受到威胁为理由,作出 “ 派遣舰队去中国海 ” 的决定,虽然依据中国法律英国人无权在中国领土上存放鸦片

1839年9月5日义律派传教士郭士立林则徐进行谈判,要求解除禁令,恢复正常贸易关系。林则徐断然拒绝。下午两时,义律发出最后通牒,林则徐仍然不理,下午三时,英国军舰首先向中国船舰开火,但仅是场小冲突,规模不大。短暂武装冲突之后,因为鸦片来源减少,价格飙升,双方恢复贸易

左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义律(1801年-1875年),郭士立(1803年—1851年)

1839年11月英国海军与中国水师陆续发生武装冲突,林则徐报告朝廷称“七战七捷”。实际上由于坚船利炮英国海军并没有遭受过大的损失,清军利用地势优势逼退英军,此战又名 “ 官涌之战 ” ,为日后更大的的鸦片战争埋下伏笔

1840年1月5日,林则徐根据道光帝旨意,宣布正式封港,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1月8日英国 “ 窝拉疑 ” 号舰长宣布,自1月15日起,封锁广州口岸与珠江口。1月16日,维多利亚女王在国会演说,谓正密切注意英人在华利益及国家尊严。在中国发生的事件,已经引起我国臣民与该国通商关系中断

道光帝(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

1840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懿律为英军总司令

懿律(1784—1863)

1840年4月,英国国会对此进行激烈辩论,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影响下,最终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军事行动 ,英政府始终未正式宣战,认为军事行动只是一种报复,而非战争,6月,懿律率领的英国舰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包括第18皇家爱尔兰联队、第26苏格兰来福枪联队、第49孟加拉联队、孟加拉工兵团和马德拉斯工兵团等)的机动舰队从印度出发到达中国海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该舰队有战舰16艘(其中3艘为装备有74门大炮的大型军舰),蒸汽军舰4艘,运输舰船28艘。战争爆发后,英国从本土又不断增援。除去被替换回国的舰船外,到1842年8月战争结束时,侵华英军战舰达25艘,蒸汽舰船15艘,医院船、测量船、运输船共60余艘

至此,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作用。鸦片战争强行打开了中国腐败、落后和封闭的大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与专制,广大民众都局限在有限的土地之中,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尤其在满清后期,这种封闭性和落后性以及腐败性更是突出。

3.尽管西方列强用鸦片和大炮这类不文明的手段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但是中国封闭的大门毕竟是打开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4.鸦片战争后,由于签订了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先后开放了广州、厦门、上海、宁波、福州为商埠。中国也随之出现了一大批商人,虽然这些商人还是依附于外国人,但毕竟是中国较早拥有商业意识的商人了,促进了中国商业的发展。

5.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带来了一些外国的文明和技术,特别是外国的一些进步和开放的民主思想和自由主张,中国民众也开始逐步认识到西方世界

鸦片战争爆发战败后签署的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

《南京条约》(Treaty of Nanking),又称“万年和约 白门条约 江宁条约”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时间:1842年8月29号

人物代表:清廷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鉴与英国代表璞鼎查爵士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

事件的主要内容:

1、战争结束,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4、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5、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6、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7、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影响:使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我国传统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司法、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虎门条约

虎门条约》原称中英《五口通商附贴善后条款》,又称《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列强强迫清政府在虎门订立了《善后事宜清册附粘和约》,共16款,附有《小船定例》3款

时间:1843年7月22日和1843年10月8日

人物代表:清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与英国公使璞鼎查在广东虎门签订《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

事件的主要内容:

1、英国取得 “ 领事裁判权 ” (亦称‘‘治外法权’’,指的是一国公民在侨居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该国领事具有的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力)

2、英国可以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特权

3、英国取得 “ 片面的最惠国待遇 ”


影响:进一步规定了英国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司法主权被破坏,成为以后各国窃取侵略特权的重要手段,还使英国在美国与法国在中国通过条约取得的特权,最主要的还是租界建立


望厦条约

《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通商章程》,英文为“Treaty of peace, amity, and commerc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the Chinese Empire”

时间:1844年7月3日

人物代表:清朝两广总督耆英与美国专使顾盛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事件的主要内容:

1、使美国取得了英国在《南京条约》以及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

2、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通商港口 “ 巡查贸易 ”

3、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 “ 开设医院 ” , “ 建立教堂 ” 等

影响:使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内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扩大了对中国主权的侵害,这也是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黄埔条约

《黄埔条约》(Treaty of Whampoa)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是在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10月24日清朝法国广州黄埔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时间:1844年10月24日

人物代表:受胁迫的清钦差大臣、两广总督耆英和法国公使拉萼尼分别代表中法两国政府在广州黄埔的一艘法国兵船“阿吉默特”号上签订了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海关税则》。因该条约在黄埔签订,简称《黄埔条约》

事件的主要内容:

1、法国取得了英,美在中国的同样权利

2、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影响:法国通过中法《黄埔条约》,获取了中英《南京条约》、《虎门条约》 中除割地、赔款外的特权以及中美《望厦条约》中规定的全部特权。进-步破坏了中国的司法、关税、领海的自主权,并给中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