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二十年大乱(中)——国君走了、国君回来了、国君又被杀了

郑宋反目

公元前701年,外有宋国武力威胁,内有祭足和高渠弥等“内鬼”,即位不满五个月的郑昭公被迫出逃,其弟子突被拥立,是为郑国第五任国君郑厉公。子突这个人怎么样?大家可以自行代入李世民朱高煦,上限是李世民,下限是朱高煦,能力远不及李世民,却比朱高煦成功。他是郑庄公最欣赏的儿子,性格上也颇多相似。

宋庄公听闻子突已经即位,派人来贺喜,实则是来催促厉公履行之前的誓约,索要三城、白壁、黄金、岁输谷数。

郑厉公急忙召来祭足商议。厉公道:“当初寡人急于归国,因此宋国索要城池、财物我全都答应了下来。如果把这么多的财物都送出去,岂不是国库都要空了?况且寡人刚继位就割让三城,岂不是沦为各国笑柄?”

祭足眼珠一转,想出一个权宜之计:“主公可以先将三城的赋税交给宋国,对宋国就说刚刚登基,若是立即割城,恐怕国内动乱。白壁、黄金先给三分之一,每年给宋国的谷子,从明年再开始算。”

宋国使者回去禀报了宋庄公,宋庄公大怒:“没有我,你子突不过是流亡在外的一条丧家犬!当初答应的好好的,怎么你一得偿所愿就反悔了!”

于是派使者再去郑国追账,不按协议执行就不回去。

厉公无奈,再请祭足来商议。祭足提议请齐国鲁国两国国君从中斡旋。

郑庄公当下派出特使,带着国礼分头出使齐国、鲁国。

去鲁国的出使很顺利,鲁桓公是个热心肠,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而使者在齐国却碰了一鼻子灰。原来齐僖公对郑昭公一直很欣赏,多次想让他做自己的女婿,就算是每次都被拒绝,他的内心仍然是偏向昭公的。齐僖公对着使者大骂道:“子忽有什么错?为什么废了他?别说斡旋了,寡人要亲率诸侯联军,去讨伐你们郑国!”连礼物都不要,让使者马上滚蛋。

真是可惜呀,齐僖公、郑昭公这一对如果真成了翁婿,可能脾气还真对味,一个是我坚决不吃软饭不娶你的女儿,一个是你就算不娶我女儿我依然欣赏你。他们的共同特点:有原则、一根筋,甚至还有正义感,实在是春秋时代的两股清流。

那么齐僖公女儿文姜嫁给谁了呢?就是鲁桓公。

鲁桓公答应了郑国之后,亲自去请宋庄公来会盟,第二次会盟时还把宋国镇庙之宝——商彝带回给了宋国。这是当年宋庄公流亡郑国九年之后回国即位,为了表示感谢而送给郑国的,如今郑国给了鲁桓公,让他去说服宋国,用一座国宝的回归,换来三城不被割让。

宋庄公也看出了郑国的另外一层意思,提醒他别忘了当年郑国对你有大恩,让你知道感恩,就此收手,不要继续索取无度了。

宋庄公脸红了,但是嘴上还硬:“往事寡人都已忘却了,这是我和子突之间的私事,和鲁侯你没有关系,还是请您不要再掺和了。”

不久之后,鲁桓公第三次请宋庄公来会盟,宋庄公不胜其烦,直接拒绝了。鲁桓公大怒,与郑厉公会面之后,一致决定出兵攻打宋国。

郑厉公——春秋版朱高煦


七国会战

宋庄公听说两国来攻打,急忙龟缩在睢阳城中,祭起了铁桶阵。要说春秋历史上,宋军的战斗力一直是战五渣,郑庄公时期就一直被郑军压着打,后来又被鲁军按在地上摩擦,野战基本就没赢过,更别说遇上两大霸主晋国楚国了。但是论起守城来,宋军迸发出的战斗力是惊人的,强如楚庄王,围着宋国都城打了九个月,愣是没打下来。当然这是后话。

郑鲁联军在城外无可奈何之际,又有人来报,齐国正在攻打纪国,纪国向鲁桓公求救,鲁桓公决定移师去救纪国。郑厉公也很够意思,先去帮鲁国一起救纪国,再来找宋国麻烦。

齐国为什么要找小小的纪国的麻烦?这要牵扯到一个“九世之仇”的故事,齐僖公的祖先齐哀公当年在周天子那里任职,被纪国国君告了黑状,结果惨遭周天子烹杀。齐僖公此次攻打纪国,也是打着报“九世之仇”的旗号。

宋庄公一看郑鲁联军撤了,仔细一打听是齐国帮他们解了围,于是本着知恩图报的意思,派出军队去援助齐军。

几日后,纪国城外,两军对垒。一边是郑国、鲁国。一边是齐国、宋国、卫国、燕国卫惠公是齐僖公长女宣姜的儿子,因此来助他外公。而对面鲁桓公是文姜的丈夫,齐僖公的女婿,卫惠公的姨夫。纪国国君是鲁桓公的姐夫,此战鲁桓公是帮着姐夫打丈人。我愿称之为亲戚会战。没办法,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经常有联姻,和欧洲中世纪没什么两样。

战斗打响,鲁军率先发起冲锋,燕军和卫军本来战斗欲望就不强,更兼战斗水平低下,一触即溃,很快离开了战场。郑军攻向齐军和宋军,此时纪国军队也从城中杀出。鲁军在击败燕军卫军后,从侧面杀向宋军,齐宋两军经不住两面夹击,很快被杀得七零八落,大败而逃。齐僖公最后含恨望了一眼纪城,说道:“有齐无纪,有纪无齐,我齐国与纪国势不两立!”

从此,郑国与鲁国关系升温,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宋国和齐国逐渐靠拢。形成两个军事集团。

春秋初期的诸侯国


君不如鸟

公元前698年,郑厉公三年,恨郑国入骨的宋庄公把郑国先前交给他的三分之一的白壁、黄金送给齐、卫、陈、蔡四国,五国结成联军,入侵郑国。

以郑厉公的性格,怎能忍?他马上就要出战,祭足出来劝阻道:“不可出战!此次宋国起倾国之兵而来,我们出战若是输了,社稷难保,若是赢了,又和宋国结下累世仇怨,冤冤相报何时了?不如坚守,让他们去纵兵掠夺一番就算了。”

祭足让军民在城中坚守,有出战者皆斩。宋军见郑军不出来应战,就焚烧郑国都城的渠门,进入郑国都城的大街上,攻打东郊,占取牛首,把郑国太庙的椽子拿回去做宋国卢门的椽子。

郑厉公认为这是奇耻大辱,因此闷闷不乐,叹道:“我受制于祭足,当这个国君又有什么意思呢?”

不久,周王去世,郑厉公想派使者去吊丧,祭足又出来劝阻:“当年庄公时期周郑交战,曾射中周天子肩膀,如今我们去吊丧,只会自取其辱。”郑厉公嘴上应允,心里越发不满。

一日,郑厉公出去打猎,身后只有表弟雍纠跟随。厉公看到鸟儿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凄然而叹。雍纠说道:“现在正是万物生长的春天,连鸟儿都如此得意。主公您贵为诸侯,脸上却没有一点喜悦,这是为何?”厉公叹道:“百鸟自由自在的飞翔,不受任何人的控制。寡人反而不如鸟,因此不乐。”

雍纠马上明白厉公所指的正是他受制于祭足。说道:“臣子不能为君上排忧解难,就是不忠。君上如有所托,臣愿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厉公说道:“可是,那个人,你不是他的爱婿吗?”

雍纠道:“女婿是女婿,爱却从何说起?当年是在宋国形势所迫下,他才将女儿嫁给了臣。况且最近,我发现他谈起子忽时,仍有依恋之情,可见他心里还是念着子忽,将来必生祸患。”

厉公道:“如果卿能除掉祭足,我将让你取代他的位置,只是计将安出?”

雍纠道:“我在东郊设一亭,请他前来,设宴款待,顺便在酒菜里下毒,毒死他!”

郑厉公、祭足、雍纠等人关系一览表


人尽可夫

雍纠此人,一向惧内,也可以说惧的是那个权势滔天的老丈人。

这晚回到家中,看到妻子祭氏,一句话也没说,祭氏却发现了他的神色慌张,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隐瞒。

祭氏问道:“你似乎有什么事在心里,说出来让妾身为你分忧。”

雍纠道:“也没什么。过几天不是你父亲的寿辰吗?君上正好让他去东郊安抚居民,我准备在东郊设宴款待他,为他贺寿。”

祭氏又问:“你为我父亲贺寿,何必去郊外?”

雍纠道:“这是君上的命令,你不必多问。”

祭氏心里越发起疑,但她很聪明,晚上劝丈夫多喝了几杯酒,雍纠很快就昏睡过去。

祭氏试探地问道:“君上让你除掉祭足,你忘了吗?”

雍纠在昏睡中答道:“如何敢忘!”

第二天雍纠一起床,祭氏就对他说:“好啊,你的阴谋我全知道了。”

雍纠见事情已泄露,问道:“那你向着哪一边?”

祭氏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嫁给你,只能向着你。”

雍纠见状,相信她的忠诚,就把计划和盘托出,祭氏说:“为了确保计划成功,我先去父亲那里,怂恿他去东郊。”雍纠高兴地说:“此事若成,我取代你父亲当上卿,你也光荣。”

祭氏回到父亲那里,问母亲道:“丈夫和父亲,哪个更亲?”

母亲道:“父亲只有一个,而人尽可夫也,这怎么能比呢?”(《左传》原话“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这就是“人尽可夫”成语的来历。

祭氏听后双眼流泪,道:“吾今日为父,不能复顾夫矣(《东周列国志》)。”

于是祭氏将雍纠的阴谋全部告诉了祭足。祭足大惊,马上展开行动。让他的心腹带勇士十余人,身藏利刃跟随他。再命公孙阏率家丁百余人,在郊外接应。

到了东郊相见的那天,雍纠在亭中相迎,亲自斟满一大觥酒,跪在祭足面前,满脸笑容,为老丈人祝寿。祭足假装去搀扶他,右手握住他的手,左手接过酒杯,往地上一抛,大喝道:“小子,你也敢跟老夫玩阴的!”随即勇士一拥而上,将雍纠擒获。祭足将毒酒灌入雍纠口中,雍纠当场毒发身死。

郑厉公为确保事成,在郊外埋伏了甲士,这时也被公孙阏率领的家丁全部捉住杀死。事实证明,在老辣的祭足面前,郑庄公和雍纠还是太稚嫩了。玩权谋,你能玩过这个从郑庄公时期就担任上卿的权谋专家?

郑厉公听到计划破产的消息后,知道祭足必定不会再容他,只好打包好行李,再次踏上流亡之路,这次他去的是蔡国

不久之后,他知道了密谋败露的经过,叹息道:“国家大事,你说与一个妇人知道,怎么能不失败呢?”

祭足于是派人前往卫国迎郑昭公子忽复位。公元前697年,在外流亡四年的郑昭公回到了郑国,开始了他第二个任期,然而这次,他却无法善终,短短两年后,他就被杀害了。

这场权力斗争的游戏,谁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郑国国君世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