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授:我始终想不明白,中国靠什么维系了数千年的文明大统一

2025年05月15日18:02:10 历史 1635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有个现象让不少外国学者挠头:中国是怎么做到文明大统一的?

要知道,世界上其他大文明,比如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混得再好最后还是分崩离析了,可我国却能在朝代换了一茬又一茬后,依然保持文明的完整性。

英国教授:我始终想不明白,中国靠什么维系了数千年的文明大统一 - 天天要闻

地理环境天然的保护伞和连接线

黄河长江这两条大河,简直就是中华文明的命脉。

黄河这边是文明的摇篮,最早的夏商周都在这块儿扎根;长江后来居上,尤其到了南方经济崛起的时候,成了国家的重要支柱。

这两条河把南北串起来,粮食丰收了,人也聚起来了,统一自然有了物质基础。

中国的地形多山,像昆仑山太行山这些,既挡住了外面的入侵,也让内部的文化相对独立。北方草原民族想南下得翻山越岭,成本高得很。

英国教授:我始终想不明白,中国靠什么维系了数千年的文明大统一 - 天天要闻

而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也让中国内部的文化认同感更强。

秦岭淮河虽然把南北分开,但文化交流从来没断过,反而还融合出了不少特色。

中原这块地,土地肥沃,气候合适,自古就是政治经济中心。

历代王朝都盯着这块“风水宝地”,因为控制了中原,就等于拿下了全国的命脉。地理位置这么优越,想不统一都难。

英国教授:我始终想不明白,中国靠什么维系了数千年的文明大统一 - 天天要闻

儒家思想的“粘合剂”

地理给了基础,但文化才是把大家拧成一股绳的真正力量。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里,儒家思想绝对是扛把子的存在。

儒家老早就提倡“天下大同”,讲究礼治、仁政,这套思想让中国人打心底里觉得国家就该统一。《礼记》里那句“天下为公”,成了无数读书人挂在嘴边的理想。有了这种观念,分裂在大家眼里就是大逆不道的事儿。

科举这玩意儿,从隋唐开始就成了选官的标配,考的全是儒家经典。不管你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只要读通了四书五经,就能进朝廷当官。这不仅统一了文化,还让全国上下都用同一套价值观说话做事,凝聚力杠杠的。

儒家还特别重视孝道、忠义这些东西,强调个人对家庭和国家的责任。家族是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一个个小家稳定了,整个社会也就稳了。这种从下到上的稳定感,直接撑起了国家的大一统。

英国教授:我始终想不明白,中国靠什么维系了数千年的文明大统一 - 天天要闻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直接废了分封制,搞了个郡县制。全国分成一块块,由中央派人管着,这套制度后来被历代沿用,成了统一的大杀器。

到了汉代,官僚体系更完善了。皇帝坐镇中央,下面有层层官员管着地方,还时不时派人巡查。政令从上到下通畅得很,谁敢不听话,直接收拾。

中国古代的法律,像《唐律》、《大明律》,不仅管住了社会秩序,还让全国用一个标准办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对统一来说太重要了。

英国教授:我始终想不明白,中国靠什么维系了数千年的文明大统一 - 天天要闻

多元归一的民族格局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但几千年下来,愣是形成了以汉族为主、多元一体的格局。这背后是文化和政治的双重作用。

汉族不是一天形成的,它是通过迁徙和融合慢慢壮大的。往北边走,和游牧民族混;往南边走,和土著融合。文化随着人走,民族界限也模糊了。

历史上不少少数民族跟汉族接触后,都慢慢接受了汉文化。比如北魏孝文帝,直接把鲜卑族往汉族的方向改,语言、服饰全换了。这种文化同化,让大家在认同上更靠近。

英国教授:我始终想不明白,中国靠什么维系了数千年的文明大统一 - 天天要闻

历代王朝对付少数民族有的是招儿,像“和亲”、“羁縻”,都是为了稳住边疆。

清朝的“改土归流”更是大手笔,直接把地方势力收归中央,民族融合更进一步。

农业社会的“定心丸”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经济稳定是统一的关键。小农经济虽然简单,但很管用。

古代农民靠种地活着,自给自足之外还能交税给国家。国家有了钱,就能养军队、修工程,中央集权自然就稳了。

英国教授:我始终想不明白,中国靠什么维系了数千年的文明大统一 - 天天要闻

都江堰大运河这些水利工程,不光提高了产量,还把南北经济连起来了。

大运河一开通,粮食、物资随便调,经济一体化的好处太明显了。

虽说重农抑商,但商业也不是完全不管。盐铁专卖、官营贸易这些手段,让国家牢牢抓着经济命脉,不会因为商人乱来而动摇统一。

中国对外一直讲究“以和为贵”,这套哲学不仅管外交,也管内部。

英国教授:我始终想不明白,中国靠什么维系了数千年的文明大统一 - 天天要闻

古代中国搞了个朝贡体系,周边国家来朝拜,承认中国是大哥。这不仅稳住了东亚局势,还抬高了中国的地位。

儒家思想、汉字这些东西,传到日本韩国越南,影响力杠杠的。这种文化输出,让中国在国际上有底气,也间接帮了统一一把。

朝代换了内核没变

中国朝代更迭不少,但文明的连续性从没断过,这是个大亮点。

英国教授:我始终想不明白,中国靠什么维系了数千年的文明大统一 - 天天要闻

从《史记》到《汉书》,每朝都给前朝写历史。这些书不光记事儿,还传文化、讲经验,统一的思想就这么一代代传下来了。

科举从隋唐用到清末,郡县制也是一脉相承。制度虽然有改进,但核心没变,保证了治理的稳定性。

龙、长城这些符号,哪个中国人不认识?它们背后是民族认同,增强了凝聚力。

英国教授:我始终想不明白,中国靠什么维系了数千年的文明大统一 - 天天要闻

近代中国挨了不少打,但统一没散架,这得益于转型期的努力。

面对列强欺负,中国人开始觉醒,民族主义成了新动力。国家要独立、要统一,成了大家的共识。

洋务运动改革开放,中国一直在摸索现代化。路子变了,但统一的底线没丢。现在讲“文化自信”,把传统文化的精华捡起来。这不仅提振了民族自豪感,也给统一加了层保障。

参考资料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从何而来 中国教育新闻网

[1]李景苑."从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科学导报 2025-04-28,B02,理论学术.

[1]严庆,刘琳.文明孕育祖国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标志性支撑[J].贵州民族研究,2025,46(02):2-9.DOI:10.13965/j.cnki.gzmzyj10026959.2025.02.001.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湖北三地取消市级防汛四级响应,咸丰全力迎战特大暴雨 - 天天要闻

湖北三地取消市级防汛四级响应,咸丰全力迎战特大暴雨

极目新闻记者 庞正 通讯员 李颖 刘浩6月30日,湖北省黄冈市、仙桃市、天门市取消市级防汛四级响应,京山市取消县级防汛四级响应。当日,咸丰县2个乡镇遭遇特大暴雨,各部门积极做好预警和救援工作。据了解,6月30日8时至7月1日8时,宜昌、恩施、十堰、神农架4个市州61个站点发生暴雨。全省面平均雨量7.9毫米,最大降雨量36...
硝烟玫瑰:女少校单枪匹马逆转战局的生死72小时 - 天天要闻

硝烟玫瑰:女少校单枪匹马逆转战局的生死72小时

1944年湘西的雨像裹着铁锈,李洁攥着望远镜的手沁满冷汗。望远镜里,溃逃的士兵正像没头苍蝇般撞碎营区铁丝网,三八大盖的寒光已经刺破晨雾——日军追兵比预计的早到了整整两小时! "副营长!三连连长带着人要往南跑!"通信兵小顺子跌跌撞撞滚进战壕,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张天蔚病逝,享年71岁 - 天天要闻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张天蔚病逝,享年71岁

7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编委会主任、编审张天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6月29日21时19分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逝世,享年71周岁。张天蔚老师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潜心编审、躬耕出版工作,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出版事业,为上海交通大学出...
中方决定,制裁托伦蒂诺! - 天天要闻

中方决定,制裁托伦蒂诺!

据外交部网站7月1日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宣布中方对菲律宾前参议员托伦蒂诺实施制裁。一段时间以来,菲律宾个别反华政客出于一己私利,在涉华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恶意言行,损害中国利益,破坏中菲关系。中国政府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中方决定,对在涉华问题上表现恶劣的菲律宾前参议员托伦蒂诺实施制...
香港举行升旗仪式庆祝回归祖国28周年,聚焦拼经济、惠民生 - 天天要闻

香港举行升旗仪式庆祝回归祖国28周年,聚焦拼经济、惠民生

7月1日早上8时,香港湾仔金紫荆广场举行升旗仪式,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周霁、香港特区政府高级官员、香港行政会议成员、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及社会各界代表出席仪式。 在活动现场,香港警察管乐团奏乐,护旗方队用中式步操护送国旗和区旗入场。随后,现场全体肃立,国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