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能的勇武
瞿能是大明开国将领瞿能的儿子。1355年,瞿通在和州投奔朱元璋,成为朱元璋麾下最早的一批将领。尽管瞿通能力低微,可凭借“从龙时间早”的缘故,在朱元璋开国后,竟坐到了都督佥事的位置。因此在瞿通病逝后,瞿能得以以正二品的官衔,走马上任四川都指挥使。
瞿能为人精明勇武,识大体明韬略,少时就跟随瞿通从军,作战经验丰富,是开国将领后继子孙中少有的将才。朱元璋将他放在四川,既锻炼了瞿能的处事经验,又得以让他充分发挥自身的军事才能,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瞿能抵达四川不久后,月鲁帖木儿就趁建昌卫指挥使安配入京献马时,趁机发动叛乱,袭击建昌卫,以残忍手段虐杀了数百人。当时,朱元璋对月鲁帖木儿极为厌恶,早就想除之而后快。在月鲁帖木儿造反后,朱元璋立刻以蓝玉为帅,派遣聂纬、徐司马自陕西南下,统领瞿能的四川兵马,一同平叛。
然而,瞿能却自恃甚高,在他看来,杀鸡焉用蓝玉这把“牛刀”。故而在蓝玉、聂纬未抵达四川时,瞿能就擅自动兵,将月鲁帖木儿打得落花流水。瞿能的军事能力即使与蓝玉相比,也不遑多让,可他们却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政治嗅觉极差。
月鲁帖木儿是前元平章,极善玩弄权术,兵败后就主动投诚。瞿能心高气傲,并未发觉月鲁帖木儿的诈降之术,竟放开了一口子,让月鲁帖木儿顺利逃脱。然而月鲁帖木儿逃跑后,朱元璋虽极为生气,却并未处置瞿能。
当时,朱标的突然病逝打乱了朱元璋的一切部署。选择新的继承人,对于朱元璋来说,极为艰难。因此尽管蓝玉早早的被封为平叛大将,可直到确定太孙之位后,他才满不情愿的离开应天。而对于朱元璋来说,并非蓝玉亲信的瞿能却是可以着重培养的后起之秀。
镇守云南
在蓝玉抵达四川后,聂纬、徐司马、瞿能三箭齐发,不断压榨月鲁帖木儿的生存空间,最终将他活捉到应天处死。然而仅仅数月后,“蓝玉案”爆发,聂纬被扣上“蓝党”的帽子,当即处死,徐司马也被追论为蓝玉亲信,挖坟鞭尸。而手握重兵的瞿能更是上了锦衣卫的“黑名单”,随时都有可能被抓捕斩杀。
就在瞿能陷入危机之时,一向仁厚的蜀王朱椿冒死为他求情,方才保住了他的性命。蓝玉死后,朝堂为之一空,武将多被波及,像瞿能这样的战场宿将更是成为稀有之物。因此,朱元璋对他委以重任,将瞿能放在云南,协助沐春处理军事要务。
自沐英死后,朱元璋对云南地区就极不放心。他曾将朱守谦、朱桂陆续派往云南,却都遭到了沐春的反制。故而,朱元璋改弦更张,改派大将分割沐春的权力,与他互相制衡。
然而朱元璋的如意算盘再次落空了,瞿能固然是猛将,却不善争权夺利。他辅佐沐春治理云南有功,却未能实现朱元璋分割“西平侯”权力的愿景。在朱元璋的最后一年,云南爆发了刀干孟之乱。当时,刀干孟反复无常,沐春又临阵病逝,重压之下的瞿能、何福在云南山区血战数月,方才平定云南之乱。
可在刀干猛被俘后不久,朱元璋就驾鹤西去了。继任者朱允炆不顾群臣反对,执意削藩,引发了靖难之役。在耿炳文率兵北上之际,竟意外地战死在了真定。朱允炆放眼朝廷内外,善战者不过宋晟、瞿能、徐辉祖数人。然而宋晟与朱棣关系密切,徐辉祖又是朱棣的妻弟。因此,朱允炆匆匆将瞿能从云南调回应天,分置在李景隆身边,辅佐他攻打顺天城。
瞿能的打仗风格大开大合,尽管缺乏谋略,却勇武果敢,披坚执锐,与大明开国之初的常遇春、傅友德类似。当李景隆连续多日无法攻克顺天城门时,瞿能却以精锐步兵,在彰义门打开了缺口。然而瞿能兵力不足,再加之李景隆嫉贤妒能,下令撤兵,故而丧失了这一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兵败被杀
1400年4月,李景隆携60万大军与朱棣对峙于白沟河。当时,瞿能、瞿郁、瞿陶受命袭击房宽所部,攻略朱棣后军。在李景隆的计划中,只要瞿能攻陷房宽,他的中军就可以长驱直入,绞杀朱棣。
事实上,瞿能也不负所托。他连续多次冲击房宽的指挥部,将房宽打得溃不成军。而在双方休整时,瞿能又不顾疲劳,高呼“灭燕”,再次杀入敌阵。尽管朱棣亲率援军抵达,可在瞿能的凌冽攻势下,竟瞬间被冲垮,仓皇逃窜。
当时,瞿能一人就牵制了朱棣、朱高煦、张玉三人,而南军大将平安将丘福死死地控制在中军外围。李景隆只需稳扎稳打,就可击败朱棣,获取最终的胜利。
然而在此时机,李景隆的帅旗却被狂风折断,失去指引的南军顷刻之间,形如散沙,遭到了朱棣大军的反攻。而坐镇中军的李景隆也不顾战场局势,率先逃跑,以致南军大败,瞿能父子不幸死于乱军之中。
瞿能死后,南军再无敢于冲杀敌阵的将领,仅仅两年的时间,就被朱棣攻入应天,丧师辱国了。尽管作为对手,朱棣却对瞿能极为钦佩,登基称帝后,他下令寻找瞿能的尸骨,将他归葬于家乡,算是了却了瞿能的一桩心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