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普民国行摄记之四:1914年的辽宁凌源老照片

前言

1914年2月10日,北洋政府与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签订了《中美合资创办石油公司合同》,约定由美孚石油公司派出专家,组建“筹办全国煤油矿事宜处堪矿测量队”,前往陕西省延安府、直隶省承德府附近地区进行地质勘查与钻探。

美国地质学家菲德克·克拉普(Frederick G. Clapp)身为美孚石油公司所聘专家,于1913年12月先期抵达北京,次年2月下旬前往秦皇岛,再转往直隶建昌(今辽宁凌源)周边考察,得出石油无开采价值的结论,返回北京后,中美双方商定前往陕西勘探,分为两路,其中第一路由马栋臣(克拉普的中文名)率领由北京出发,经直隶张家口、怀安,再由山西岢岚、阳高、天镇、应州、宁武等处入陕,最后经河南往武汉,再乘船前往上海转回天津。

克拉普在华考察期间,除了拍摄山川地质照片,其极高清的相机,也为百年前的中国留下了珍贵的风光人文瞬间,

接上一期的行程,考察团一行1914年2月和3月在建昌县(1914年改为凌源县,驻地为塔沟。今属于辽宁)境内继续考察,上图为《凌源县志》中的民国19年地图。

二、凌源境内的照片


1、克拉普于1914年2月23日在一处名为 San-tui-tse的客栈拍摄,大家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出发,笔者判断为“山嘴子”地区。

2、同样在1914年2月23日,克拉普拍摄了一直运输石油的骡队,不过他没有注明拍摄地,根据行程,应该是哈叭气和山嘴子之间。


3、克拉普给考察队成员骑马列队拍摄了一张合影,他在注释中提到可能是辽宁凌源,看来是他后期回忆,因为建昌县正是在1914年改名为凌源县。


4、克拉普本人骑在马上,在一处院子里拍摄了这张照片,他在图片说明中只提到在Ha-Ba-Chi地区,读音应是哈叭气,蒙语的意思是“山口”,这样的地名在凌源有多处,经过笔者查找判断,确定为凌源市乌兰白镇的哈叭气村。


放大前图,克拉普目光坚毅,右上的尖山轮廓清晰可辨,是位于哈叭气村的金花山


5、这张图片同样在哈叭气村所拍,和第4图同一处,克拉普将图片注释为1914年2月23日拍摄,从左至右分别是Cheng、Ho、 Wu,通过其它资料考察团的成员信息,笔者判断Ho是指何淼森,Wu是指吴烓灵,期待他们的后人能够看到本文,看到百年前的祖辈身影。


6、克拉普于1914年2月28日在Pei-tsiao-ling拍摄的山中砾石。

7、和前图是同一天,克拉普也是于1914年2月28日在Chu-chan-kou拍摄的山崖砾石照片。

8、克拉普于1914年3月1日拍摄于Deng-chia-chang-tze附近,凌源有“登家杖子”的地名,岩石嶙峋,下方还有一把从美国带来的铁镐和板状物,这些山形地貌所表现出的岩石肌理,应该是被克拉普用于地质分析。


9、同样是1914年3月1日,克拉普在一处名为Wu-tao-Ling-tze的地区拍摄了火山凝灰岩和泥岩层,笔者判断应该是“五道岭子”的音译。


通过1954年美国陆军制图局绘制的地图,登家杖子、五道岭、哈叭气均位于窟窿山附近。

10、克拉普拍摄的此处河谷,名为Hsiao-lan Ho峡谷的入口,周围是Ku-lung-shan地区,笔者判断可能是凌源的窟窿山,峡谷中遍布白色的积雪,同行人骑着马,那处小屋可能是土地庙。


11、克拉普来到了建昌县城,不过他没有注明拍摄日期,应该是在3月1日之后,当时已是大雪之后的晴日,城内的大街上积满了厚雪,左边的住户正在屋外铲雪。


得益于克拉普拍摄的高清照片,前图放大后,街道中竖立的长杆其实是广告牌,上面写着:“存益堂自置云贵南北各省地道生熟药”,看内容是一家药店。


12、在建昌县城的街道,厚厚的白雪已经冻成光滑的冰面,仿佛一条冰河,两侧商铺的门前,有好几个人看着这些硬邦邦的路面,不知道如何进出。


13、在建昌县城的一处旅馆,整个考察队准备出发,大家骑在马上,留下了这张合影,护卫士兵们排成一排很是威武。

14、克拉普将这张照片标注为建昌县境内,通过他的行程,可能是在第3图的旅店院内,虽然屋顶没有雪,可能是朝阳的一面早已融化。

15、在建昌县(今凌源)境内,克拉普于1914年3月3日在大凌河旁拍摄了此景,冬季断流,几乎没有河水,岸边残存的水洼已冻成冰。


前图放大,可以看到岸边的道路上,一位老汉牵着一匹驮着货物的骡马走来,旁边是一垄垄的地,远处的村庄规模不小,看样子比较富庶,由于克拉普未注明拍摄地名,期待熟悉凌源的读者朋友们根据照片中的山势地形来判断。


16、克拉普于1914年3月3日在Nan-tze-shan所拍的火山碎屑岩及集块岩, 位于Niu-ying-tze,笔者根据音译大概率为牛营子。


17、克拉普拍摄的这张照片注明为在 Yo-schui-tang的温泉浴场,笔者判断为“热水汤”的音译,而热水汤正位于凌源县城的北面三十多里,历史悠久,相传唐玄宗曾来此,当然只是传说没有史书实证。不过清康熙二十年的公元1681年,康熙帝北巡塞外曾在此洗浴,其侍讲学士高士奇写有一诗:

《驻跸巴尔汗汤泉》

夕照西下岭,平楚生荒烟。

旌旗散晚猎,万马奔前川。

忽看碧草际,一水流溅溅。

深间转澄澈,暖气如沸煎。

小坐濯尘缨,云是古汤泉。

远听铙吹发,帘幕灯光悬。

四望尽暝色,圆月明山巅。


前图放大,考察团的成员们围在前方的温泉小屋,大约是准备泡温泉,一洗旅途的劳累。

18、克拉普将这张照片拍摄地注明为Yuanbaoshan and Yingtaogou,音译“元宝山”,而热水汤附近就有元宝山,期待当地的读者朋友通过山的形状来判断是否为该地。

三、未知地区的照片

本节所列照片,笔者无法确定拍摄地,只待读者朋友们能够分析指正。

19、克拉普在一处名为Lau-ha-kou的地区拍摄,山川河谷都有白雪覆盖。

20、克拉普将这里注释为Kwon-di-tung-shan,考察队成员中的一人骑着白马在山下雪地中,山的上方有一个大洞,根据音译极可能是“空洞山”或者是“空底洞山”。

21、克拉普拍摄的此处峡谷位于Tso-chao-tung-tze,和第10图的地貌很相似,此处两侧都是陡峭的山崖。



放大前图,同行的成员骑着马,鱼贯而入,对比来看,山体险峻高大。



22、克拉普给考察团的中国同伴何淼森在Tso-chao-tung-tze拍摄了一张照片,他下马站在雪地中,头戴着帽子,系着围巾,眼睛上还戴着护目镜



23、克拉普拍摄的一支骆驼队,身上驮着一箱箱的煤油。

24、克拉普在Wu-tao-kou-shan拍摄了这张照片,护卫队两位队员骑着马在山下的雪地中,后方的山体,岩石峭立。

上一期链接:克拉普民国行摄记之三:1914年的葫芦岛境内老照片

克拉普下一期行程前往河北承德,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