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偏爱小儿子,小儿子想夺哥哥的王位,引来了国之大难

狄女为后(三)

西周国王周惠王死了,王位的继承问题不得不马上解决。王世子姬郑有齐桓公及诸侯的支持,他的弟弟王子带最大的支持者是死去的周惠王和仍然在世的周惠王王后。

父亲周惠王死,王子带就失去了最大的支持者。王世子姬郑害怕自己不能顺利即位,所以秘不发丧,只是把周惠王的死讯告诉了齐国,在齐桓公的支持下王世子姬郑继承了王位,这就是开头提到的娶了狄女为后的周襄王。然后又是由齐国出面组织诸侯会盟以安定王室。得到诸侯支持的周襄王这时才敢公布先王丧讯。其实这次郑文公也要求参加会盟了,并表示归服。就在周王室内部发生争位之乱的时候,其实狄人的活动一直都很频繁,狄人时时侵暴于中原诸侯。所以周襄王即位之后要直面两大威胁:一个是一直心存不窥的弟弟王子带;还有一个就是挥之不去的戎狄所带来的阴影。而最可怕的事发生了,就是王子带与戎人达成合议,合成一股力量直接和周王室敌对起来。

齐桓公为了周襄王和周王室操碎了心,堪称国之柱石。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生母是谁不知道,但是得到周惠王的王后“惠后”的宠爱,所以惠后非常支持立王子带为嗣。也可能周惠王生前想废长立幼就是惠后在后面出的主意。王子带得不到齐桓公为首的诸侯们支持,父死兄立,于是就出了狠招,勾结戎人攻打东周的王城。当时的扬、拒、泉、皋都是戎人的城邑,散布伊、雒之间,也就是现在河南洛阳的西南,距离东周洛邑王城很近。这些戎人在王子带的召唤下攻入京师,进入王城,连王城的东门一并焚毁,幸亏秦国和晋国救了周襄王。而这个时候,背后主使的惠后恰巧也死了。周襄王没有了在后面找麻烦的嫡母惠后,又有诸侯的支持,于是反过来讨伐招来戎人之祸的弟弟王子带。王子带大概看出来齐桓公才是诸侯之首,于是奔入齐国想求得齐桓公的庇护。

剩下的事情又需要齐桓公出面料理了。齐桓公让大夫管仲去调停戎人和周王室之间的矛盾。这时王子带一直住在齐国。后来几年,齐桓公也一直想让周襄王和王子带和解,曾经想在例行聘问时让齐使替王子带求情,也曾经再次组织诸侯会盟谋划怎么安定周王室,同时还要让诸侯联军戍守周王城,以防戎人再次入侵。四、五年过去了,王子带的事情还没有彻底解决,但是齐桓公去世了。

齐桓公在世时,周惠王时期,“狄”就曾经多次侵“诸夏”。狄人伐邢国,邢国是周王室同姓的“姬”姓国,当时管仲就说,“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戎狄像豺狼一样永远得不到满足,中原诸国只有互相亲近不相抛弃才能保平安。果然紧接着狄人又侵伐卫国。但是因为有齐桓公这个霸主在,所以邢国和卫国并没有亡国。齐桓公将邢国迁于“夷仪”,就是今天的山东聊城,将卫国迁于“楚丘”,就是今天的河南滑县,邢、卫两国不灭,这是齐桓公作为春秋霸主,“尊王攘夷”思想的体现。

周襄王即位之后,就在周襄王和王子带的王位争夺战展开的同时,“狄”人活动频繁,伐晋灭温,甚至再次威胁到已迁到楚丘的卫国。又是诸侯共同帮卫国筑城以防御狄人。刚刚安抚好了戎人,又要操心周襄王和王子带兄弟的关系,这时狄人果然就侵暴卫国,接着又侵入晋国。而实际上,戎人虽然受了齐桓公的安抚,也并没有完全老实,时不时就会再来骚扰周王室所在的京师。齐桓公去世之前,正是狄侵晋国、戎攻京师、淮夷凌鄫国多重事端同时暴发的时候。诸侯齐集一处正想着怎么救鄫国,怎么攻伐戎狄、淮夷的时候,齐桓公去世,齐国大乱,诸侯一轰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