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您带来奇闻异事,欢迎观看鬼谷奇闻。
提起清军,我们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就是八旗兵,绿营兵。而太平天国运动以后,清政府能打仗的士兵只剩下湘军和淮军了。曾经威震关外、铁蹄踏遍九州的八旗兵早已腐朽不堪,八旗子弟骄奢淫逸、贪图享乐,把祖先的威名丧失殆尽。
▲影视剧中清军形象
影视剧中经常有这样的画面:清朝士兵提着大刀握着长矛,搭弓射箭,来和装备洋枪洋炮、武装到牙齿的列强作战,呈现蚍蜉撼大树的既视感。真实情况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
▲弓箭退出了战场
早在洋务运动时期,清廷的有识之士如恭亲王奕欣及李鸿章等就深感国外船坚炮利,为我中华所无。所以奋起直追,引进西方先进的设备和武器。并成立安庆内军械所,制造子弹、火药、枪炮、蒸汽轮船等。甚至仿制了闻名天下的马克沁机枪。可以说,从那时起,清军的武器装备已经换成了清一色的枪炮,大刀长矛弓箭等冷兵器时代的武器已经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清朝军舰上的官兵合影
1895年,中日甲午之战爆发。中国的惨败让清廷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决定扩练新式陆军。军机大臣,兵部尚书荣禄推举了袁世凯担任新军主帅。在天津小站训练了北洋军共六镇,成为了清末清军的陆军主力。
▲装备精良的清末陆军
袁世凯聘请了十余个德国教官,以德国军制为蓝本,制定了一套近代陆军的规章制度。完全摒弃了清朝旧式陆军的制度。以西法训练士兵,并引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这7000余人成为中国近代陆军的先河。
▲晚清骑兵
北洋新军设置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部队等陆军主要兵种,效法西方,以军、师(镇)、旅(协)、团(标)、营、连(队)、排、班(棚)为编制,建立了随军医院和使用近代通讯手段电报的专业分队。并设立参谋营务处、执法营务处、督操营务处等参谋机构,以及军法执行机构和训练监督机构来提高军队指挥与管理的效率。在新军中,废除了原有的跪拜等旧式封建礼仪,成立正规军乐队,以文明的军事礼仪规范官兵日常行为。
▲装备了机枪的清军
这支部队迈出了清末军制改革的第一步,缩小了中国军队与外国军队的差距,加快了清军走向现代化的步伐,清军的面貌焕然一新。
新军成军后,清政府决定效仿北洋六镇,在全国编练36镇新军,然而并未如愿。至1911年,全国共编新军14个镇,18个混成协,4个标,一个禁卫军。
▲作战中的北洋军炮营
这支部队成为了袁世凯的政治砝码,帮助他登上了权力的巅峰。但在袁世凯死后,北洋军内部四分五裂,各派系首领各自为政水火不容,他们割据一方,互相攻伐,造成了民国初期国内混乱的局面。直至1928年东北易帜,最后一只北洋军“奉军”完全融入了国民革命军,这支晚清部队从此在历史舞台上消失。
对此,你有什么观点和看法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点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