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正史《将宋》07,宋徽宗赵诘追着李师师,你骗我感情和金钱

朱太妃已经记不得自己有多少年,没有去东京汴梁街头,她当初14岁,以秀女身份入宫,因为其不算是系出名门,父母只是一般的大宋的小官,因此她本身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喜爱。

只是有一次少年皇帝喝了酒,然后稀里糊涂的就和朱太妃有了宋哲宗,事后甚至包括整个朱太妃的一生,她都从未在宋神宗眼里,有过什么优秀之处。

14岁后,她基本没有离开过北宋那个小小的皇宫,如今乍一来到汴梁街头,老人那是感慨万千。差不多要40年呢。

关键是,李师师引着两位老人,出宫游玩,他们身边只有佛门高手护佑,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向太后情况和朱太妃差不多,不过她是原来丞相向敏中的宝贝女儿,如今斯人已逝,李师师口里喊着奶奶,却不引着她们去那些官员旧宅。


外人看去,这是一行五人,两位老人,一位眼神忧郁的青年,还有一对儿姐弟。

向太后有些担心,李师师却不在意“太后奶奶,莫慌,有我小师侄无心法师在,这里纵有千军万马,也伤不了你分毫。因为她是这个国度,也是我们东方世界最高的高手。”

向太后抿嘴笑:“这丫头又吹牛。”不过听说女娃娃的多数功夫,都是她小师侄教的,向太后多少放下心。

朱太妃安慰她:你我本该是早已老去的人,如今有赖上天,竟然还能出宫,看到东京汴梁街头的人间焰火,不容易了,也该满足了。”

这次向太后觉得老实巴交的朱太妃说的有理。既来之则安之。

这时,他们已经来到汴京郊野,远处有一片还算茂密的树林,繁花尽处,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

小丫头,突然开口道:繁花尽处,天际纵归舟。天南地北魂飞远,终老去,醉眼星眸望清秋。

朱太妃诧异的回过头,怎么这孩子,看到远去的小桥流水,就有如此的思绪。她还如此年轻。

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门下走来,刚巧向太后几人就站在这里。远处一片柳林,枝头树叶已被秋风吹落,使人感到无限忧愁。

李师师张口:更吹落,叶上霜,孤灯只影无事话凄凉。

两位老人,不知道李师师卖的是什么药,只是随着她的步伐,转身回程,在这随心所欲的世界里,

她们看到路上过来,一顶轿子,内中坐一位妇人。很漂亮的一位娘子,她打扮的很喜庆,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几个骑马的青年。从她手下挑的担子,可以看到该女子,似乎是回娘家,靠她最近的人,是个好看的青年。鲜衣怒马,看起来特别精神。

这次李师师守着两位老人,没有吭声,老人们的视线,都在那轿中女子身上,女子也瞟到这边的几人,只见两位打扮富贵的老人,在静静的看她,她轻轻的对着两位老人点点头。

朱太妃悠悠说道:小丫头,不是佛门让她带我们出来的,这些只是她自己的主意,我们看到了人们的悲欢离合,看到了百姓为生计奔波,也看到了秋风扫落叶,她这是在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承认自己老了。不管过去对了错了,人生都应该继续,或许更好,或许是悲苦无依。

向太后心情好起来“阿妹说的对,我们在宫里,勾心斗角一辈子,如今还能活几年,又可以为谁辛苦为谁甜,我们死了,会不会遭遇高太后遇到的,差点被后来哲宗抄家灭族,犹未可知。小丫头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人生事,莫强求,我们已经做了很多或对或错的事,接下来的就放心交给他们吧?”


 这多半日,老人看到繁忙的汴河码头,运粮船云集,码头附近的行脚客人,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

汴河河里船只往来不决,经常首尾相接,往上游走的要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码头这边,有几艘船只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

李师师指着那里,一个木箱被摔开了,里头掉出来成匹的丝绸。远远看起来,那丝绸依然很美丽。

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的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飞虹桥。

桥下是汴梁城内河河道,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个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

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在大声吆喝着。船里船外的人们,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

太后不知不觉的看着痴了,她回头看了看附近,果然在不远处有一栋小楼,她冲着朱太妃努努嘴,示意自己要去那里看看。小丫头李师师,早就跑去那边码头看丝绸去了。

这是一座临水的木质结构房屋,有三层,显而易见房主的财力还很雄厚,这家住着几个租住在这里的书生。现在已然被小和尚请了出去。

果然上的楼上,年轻皇帝宋徽宗正站在那里,“母后,想不到师师这个小丫头,带你们来的地,竟然如此热闹。这里四通八达,周围各种商业设施还特别多,刚才我带的随侍女孩们,都喜欢的不得了。”

向太后点点头,桌上有张纸条:皇帝哥哥,人的一生,应该多出来走走,别谁的话也信,出来自己历练,完了再做决定。这样至少比在宫里,每天看那些人的纸上谈兵,要实在一些。

这话恰巧说道宋徽宗心里,宋徽宗,压根一辈子没想过当皇帝,他当端王时,那成日在汴梁街头,来回穿梭。在各种富贵人家,来回溜达。现在自从他进了皇宫,这好日子,算是到头了。

不一会儿,李师师抱着一大匹丝绸回来了,她身后跟着俩伙计模样的人,这俩人进来一瞅,这屋里肯定都是大官人呢,两位老太太,浑身珠光宝气,中间一位青年,身上的衣服估计得值老鼻子钱。

少女抬手一指青年,:你们朝他要钱。

老太太捂住嘴,宋徽宗又让小丫头坑了,那家伙宋徽宗拿出了一个金锞子,扔给俩伙计。

宋徽宗打发走了来人,忍不住跟太后抱怨,小师师卖给我一首情歌,还说是对唱,结果我拿着曲子回去给妃子唱,她们都说我花心。

俩老人一脸纳闷,宋徽宗多大的人,你都21了,你是一国皇帝,你既然相信小丫头的话,她说话靠谱吗?能靠谱吗?亏你还给她不少谢礼。

这一家人,坐在小楼,内侍给宋徽宗搬上来一张古琴,大家都知道,宋徽宗这人头脑清醒,什么都玩的挺溜。他弹起琴,非常深情的对着大家:

如果一切靠缘份

何必痴心爱着一个人

最怕藕断丝,连难舍难分

多少黎明,又黄昏

就算是不再流伤心泪

还有魂萦梦牵的深夜

那些欲走还留一往情深

都已无从悔恨

早知道 爱会这样伤人

情会如此难枕

当初何必太认真

早明白 梦里不能长久

相思不如回头

如今何必怨离分

除非是当作游戏一场

红尘任他凄凉

谁能断了这情份

除非把真心放在一旁

今生随缘聚散

无怨无悔有几人。

………

两位老人是平生第一次听孩子唱歌,讲真的,宋徽宗唱的真好,就连向太后,听了都有些感动。

只是当宋徽宗弹奏完以后,老人想了半天,才明白,这是要男人不要一心一意对人的歌曲呢。

宋徽宗懊恼:母后,现在我那么多妃子每天都要我唱这首歌给她们,他们说我唱的特别好听。但是唱着唱着,我突然发现,这隔壁好想就是说我是个花心大萝卜。

太后和朱太妃靠在墙角,李师师和宋徽宗,一个13岁,一个21岁,俩人像孩子一样,在房间打闹。挨打的总是宋徽宗,他哪打的过,从小练武的少女。

无奈他掐着腰:你丫的小娘皮,你还我的银子,赔我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