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李六如到延安任毛办秘书长,毛主席:这个职位是专门留给你的

前 言

李六如,最高人民检察署副检察长、党组书记,是新中国检察制度的奠基人之一。

在生活中,李六如也是许多夫妻的典范,李六如和王美兰风风雨雨几十年,他们同甘苦,共患难,坚贞不渝的爱情,可当一代风范

毛泽民给他们做媒

早在1920年,李六如便见到了毛主席,并和毛主席深入交往。李六如视毛主席和何叔衡为至交,毛主席和何叔衡也常来李家串门。

期间,李六如和毛主席、何叔衡之间无所不谈,关系亲密无间。

毛主席

1921年,在毛主席和何叔衡的介绍下,李六如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平江县的第一个共产党员。

1930年,李六如前往革命红都——江西瑞金的路上,被阻隔在虎岗,担任了闽西苏维埃政府秘书长。

后来,李六如随闽西苏维埃政府迁到汀州。

1932年秋,李六如听说毛主席病了,要来汀州养病。

这让李六如既兴奋又担心,他已经好久没有见到毛主席了,这一次,能见到毛主席,让他非常兴奋;他所担心的,是毛主席的身体可能是因为争斗,受了伤,才要来休养的。

一天晚上,李六如正在批阅文件,警卫员进来说有客人即将到访。

李六如刚刚起身准备迎接,毛主席便和傅连暲一起进来了。李六如跑上前去,紧紧地握着毛主席的手,说:“快请进来坐。”

毛主席坐下后,关切地问:“六如同志,身体可好?”

李六如回答说:“好,好!”

见毛主席消瘦了许多,又是和医生一起来的,李六如看着傅连暲问:“主席的伤势怎么样?”

左三为毛主席

傅连暲说:“不是受伤,是疲劳过度,毛主席太辛苦了。”

听了傅连暲的话,李六如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两人在一起谈了很久。直到黄昏后,两位老友,才依依惜别。

不久后,在毛主席的推荐下,李六如担任了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的副行长,兼财经专修学校的校长。

李六如虽然是校长,但也经常给学员上课。

1933年秋,李六如像往常一样,来到上课的教室里,为学员上课。

李六如走上讲台,看了一下全班的学员。当他的目光来到一个女学生的身上时,感觉这个学员有些陌生。

这个女学员的个子不高,留着一头短发,身上穿着一件普通的外衣。此刻,她正在低着头,抄写课文。

李六如把头转向黑板,在黑板上写下这一堂课的主题后,这位女学员才抬起头,认真地听老师开始讲课。

刚开始,李六如并没有过多地注意这个女学员。他只是像平时一样,在课间向这个女学员提问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学员有些心事重重。

为此,李六如把那个女学员叫到办公室,询问她心里有什么事情,帮她及时打开心结,好好上课。

当问到女学员的家庭情况时,李六如才知道,这个女学员名叫王美兰,是江西永丰人,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原名叫做宁景英。王美兰是她在参加革命后,才改的名字。

王美兰年轻时的旧照

就在前一段时间,有部队上的战士来告诉王美兰,说她的丈夫在反“围剿”战争中牺牲了,这个噩耗让王美兰心里非常悲痛。

李六如说了一些安慰王美兰的话,希望她能化悲痛为力量,好好学习。

在谈话中,李六如了解到,在王美兰很小的时候,就去了别人家,做了童养媳。

两年前,王美兰和丈夫一起参加了红军,她被分配到医院当护士,后来才调到瑞金中央财政合作总社,当了一名营业员。

去年,王美兰还因表现积极,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这让她非常高兴。

组织上为了让王美兰学习文化知识,就把她送到中央财经专修学校学习,好让她从一个目不识丁的姑娘,转变成一名知识青年。

王美兰说,刚开始,她什么也看不懂,在其他学员都睡觉后,她就自己跑到院子里自习。一段时间后,她就能听懂老师的讲义了。

但是,想到丈夫的牺牲,她的心里就很难过,眼泪不住地往外流。

李六如劝她振作起来,不能就这样一直消沉下去。

王美兰说,她不想在后方学习了,想去当战士,到战场上去杀敌,为丈夫报仇雪恨。

但是她给组织上的报告,一直没有批准,这让她心里发愁,所以才在上课的的时候,没有精神。

李六如被王美兰对丈夫的忠贞感动。就劝她,不是只有上战场,才能报仇;在后方,一样可以达到报仇的目的。

王美兰听了李六如的话,低着头思索着。

李六如为了给她打开心结,就开玩笑地问她,会不会打枪。王美兰听了,摇了摇头。

李六如趁机说:“你连枪都不会打,到了战场上,怎么开枪杀敌呀?没打着敌人,却被敌人打着了!”

王美兰觉得李校长的话说得对。她抬起头,对李六如说:“校长,那你教我打枪吧!”

为了报仇,王美兰一个姑娘家家的,居然坚定地想学打枪。这让李六如对眼前的这个姑娘,多了一些不一样的感觉。

后来,李六如把警卫员叫来,接过警卫员手里的枪,手把手地教王美兰握枪,瞄准,开枪……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王美兰也逐渐对李六如产生了一些好感。在她的感觉里,李校长对她,应该也是有好感的。

后来,王美兰就打听了李六如的情况。

在得知李六如是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革命,还留学过日本,毛主席是他的入党介绍人,现在是党的高级干部时,王美兰心里有些自卑了。

王美兰想,自己仅仅是一个童养媳,能配得上这么大的领导吗?

就在这期学习班快要毕业的时候,国家银行行长,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亲自来找王美兰谈话。

毛泽民询问了王美兰的一些个人情况后,对王美兰说:“李六如同志与原配夫人已经失去联系六七年了,早已脱离了夫妻关系……他是我们党内一位资深的老同志……连我兄长毛润之,也特别器重他……只是六如的年龄比你大,不知道你是否同意,特让我来征求你的意见。”

王美兰听了,红着脸点头说:“没意见。”

不久后,李六如和王美兰就结了婚。

结婚当天,李六如和王美兰在造纸厂的一间小房里,在两条木凳上搁了一块门板,搭成一个简易的“婚床”。

在床上垫了一层厚厚的稻草,铺了一块打了补丁的毯子,床上摆着一对绣着大红“喜”字的枕头。

还有两把椅子放在屋里,就算是新房了。

新婚后,第二天一大早,李六如还没来得及和夫人王美兰吃一顿早餐,就骑了一匹快马,跑到前方开紧急会议。

不久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每天省下来的 一顿饭

中央红军离开后,李六如奉命转入地下,留在江西开展工作。

1936年夏天,李六如匆忙回到家里,关上房门,对王美兰说:“现在,外面的风声很紧,我们要有思想准备。万一不幸被捕,绝不能背叛革命、背叛党!”

王美兰听了丈夫的话,郑重地点了点头。

李六如来到门口,听了一下外面的动静后,来到妻子耳边,小声地说:“外边说有人自首了,这对革命很不利。”

李六如思考了一下,说:“为了以防万一,假如有人问你的身世,你就说以前的夫家是开小饭馆的。前年,丈夫在跑船时翻船淹死了,婆婆便骂你‘克夫星’,就把你卖了,是李老板花了几十块大洋,把你买回来的。”

看到妻子王美兰点头后,李六如才匆忙出了门。

果然,没过多久,李六如就被捕了。

王美兰看到大批军警向家里跑来,赶紧转移到外面。沿着和丈夫商量好的一条小道上了山,去山里找邻居老人的儿子。

在山上,老邻居的儿子冒险收留了王美兰,把她安顿下来。

王美兰担心丈夫李六如的安危,心里十分焦急,就托人下山打听丈夫的消息。

过了许久,王美兰都没有得到丈夫的任何消息。她决定连夜下山,亲自去向原来认识的李正浩医生打听情况。

见到李正浩后,王美兰被告知:李老板被关在五十一师的一间牢房里,已经用过大刑了。不过,人还活着。

就因为李正浩和李六如家有来往,军警也来到他家搜查。

王美兰看到李正浩一家被自己家连累,心里感到非常不安。还是李正浩夫妻反过来安慰王美兰,并想留她住下。

王美兰担心会再次连累到李正浩,就连夜回了山里。

后来,王美兰决定,寻找地下党,来救自己的丈夫。但是跑了几天,没有任何结果。

营救无望后,王美兰没有办法,决定冒险去探监。她心里想,就算是死,也要和丈夫李六如死在一起。

这时候,外面的风声正好松了一些,王美兰就回到自己家里。

不久后,王美兰便打听到丈夫李六如因坚贞不屈,被判死刑的事情。他们说,只要李六如死刑的回文一到,就要执行枪决。

这让王美兰悲痛欲绝。她四处求人,希望能见丈夫一面。

在王美兰的奔走下,一位好心的医生,趁典狱长不在,让她进去探监。

见到丈夫后,李六如对满含泪水的王美兰说:“你别哭了,哭也没用。你去给我弄点纸笔来,我要上诉。”

王美兰点了点头,让丈夫放宽心,不要挂念家里。要相信,会有出狱的那一天。

在那位好心医生的帮助下,李六如收到了王美兰给他的纸笔和一些餐食。

李六如很快准备好了给蒋介石和江西省保安司令熊式辉的辩诉。

在辩诉中,李六如说自己不是“要犯”,根据法律条款,也不该被判死罪。

同时李六如把这份辩诉,寄给了10多年前的老友,南京司法院副院长覃振,请求营救自己。

覃振收到信后,从中斡旋,并给熊式辉写了信,设法营救李六如。

后来王美兰拿着李六如旧友国民政府参军处章裕昆的信,找到了新上任的典狱长,得到了每天可以送一顿饭的机会。

为了给丈夫李六如吃饭,王美兰变卖了家里的所有能换钱的东西。每天给别人洗衣服,挣点小钱给丈夫买吃的。而她自己却饿得瘦了很多。

李六如见到日益消瘦的妻子,流着泪说:“以后,你不用天天给我送饭了。留着你自己吃吧,再这样下去,你会垮掉的。”

王美兰说自己能行,只要丈夫能吃好点,她什么苦都能受。

虽然自己的日子过的很不好,但是王美兰依然坚持天天给丈夫送饭,还变着法子做一些丈夫爱吃的菜。

在天冷的时候,王美兰担心丈夫吃了冷饭不好,就自己带着一个小火炉,在监狱的通道里给丈夫加热。

后来,有一位邻居对王美兰说,李六如的案子就算不死,也是无期徒刑。王美兰才20多岁,这样下去不是办法,还是找个人嫁了吧。

邻居说,他已经给王美兰看了一个很正派的人,还是一个做生意的老板,只要王美兰愿意,他可以帮忙。

王美兰听到后,谢绝了邻居的好意。

王美兰坚决地说:“就算李老板被判了无期徒刑,我也要一辈子守着他!

在李六如被关押的两年多里,王美兰不忘誓言,一直守护着丈夫,给他送饭,给他把带血的衣服洗干净,想尽办法营救丈夫。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接受了联共抗日,国共进入第二次合作阶段。

1937年3月,李六如被释放出狱。

出狱后,李六如非常激动,在王美兰的照片后写下誓言:

吾妻美兰,赣人也,性忠实而重情义,曾与吾共生死患难于枪林弹雨之中,跋山涉水,艰苦倍尝。在吉安遭难时,尤其辅助之力不少。吾以是爱之重之。古人云: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吾与美兰患难之交也,糟糠云乎哉,故数年未尝离左右。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王美兰对李六如却不是这样,真正诠释了刻骨铭心的爱情。

李六如也下定决心对爱妻始终如一,全心全意去爱她。

1937年10月,在党的安排下,李六如和爱妻王美兰辗转来到延安。

在延安,毛主席亲切接见了他们夫妻二人。并让李六如担任了毛主席的办公室秘书长,王美兰担任了办公室干事。

1938年,李六如与夫人王美兰

而在李六如来延安之前,毛主席的办公室秘书长位置却是一直空缺,有人问毛主席为什么不找一个秘书长,毛主席总是笑而不答。

在毛主席的心里,这个职位是专门留给李六如的。

1939年秋,王美兰得了阿米巴痢疾,病情比较严重。

由于延安缺医少药,生活比较艰苦,李六如就把仅有的一点津贴全部用来买草药。

李六如不分昼夜地守护在妻子身旁,给她熬药、喂汤、洗衣服。体会到丈夫细致入微的照顾,王美兰十分感动,心里美滋滋的。

李六如想尽办法,搞到一点细粮给爱妻滋补身体,自己却啃着窝窝头。

王美兰看到丈夫日渐瘦弱的身体,心里不是滋味,含着泪水说:“你要多照顾照顾自己,看到你为我这样,我心里难过……”

李六如搂着病中的妻子,心疼地说:“不能只让你服侍我,我也要为你尽点心啊!

李六如拍着爱妻的后背,温柔地说:“当初,我落难的时候,要是没有你,恐怕早就是一堆碎烂的白骨了,哪能活到现在呀!现在,你生病了,我必须要好好照顾你。”

后来,在李六如的再三劝说下,王美兰才恋恋不舍地告别了丈夫,离开延安,前往苏联治病。

王美兰没有想到,由于战争的原因,自己前往苏联后,整整三年都不能得到国内丈夫的任何消息,自己又没办法回到国内,这让她倍感煎熬。

1939年,在苏联的照片,前排左二为王美兰

在国内的李六如,也十分挂念自己的爱妻,想了该想的一切办法,却是没有任何结果。

这期间,许许多多的知识女青年,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的一些干部们,也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姑娘,结了婚。

李六如是党的高级干部,资历很老。这让有些知识女青年格外注意。身边的人也劝他再找一个,不用苦等了。

李六如的态度却很是坚决,他说:“天下美女是很多。但是,我的心里只有她,只会等着她!

后来,一位漂亮的女大学生听了李六如的演讲后,对他很是倾慕。打听到李六如的情况后,主动给他写了一封情书

李六如看着那个漂亮姑娘给他的情书,脑海里出现的,却是爱妻王美兰的一颦一笑,他想到的是和爱人之间的誓言。

于是,李六如婉言谢绝了那位女青年的好意。并假说已经有了妻子的信息。不日后,爱妻就会回国,和他团聚。

毛主席知道后,笑着说:“六如的心里,只有王美兰,装不了其他人!

1942年春,王美兰回到延安,来到了心爱的丈夫身边。

李六如(前排左二)、王美兰(前排左一)和孩子们在一起

李六如看着身体健康的爱妻,心里非常高兴,泪水模糊了双眼……

王美兰回延安后,继续担任了毛主席办公室秘书处的干事。

1945年8月,李六如带着妻子前往热河,担任了中共热河省委常委,兼热河省政府秘书长。

后来,年近花甲的李六如因日夜操劳而病倒,在王美兰的精心照顾下,才有所好转。

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犯热河,李六如被迫撤离。

铁腕办案的副检察长

1949年10月,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经毛主席提名,任命李六如为最高人民检察署常务副检察长,协助罗荣桓检察长工作。

1952年,在李六如担任常务副检察长时,受毛主席和党中央委托,顶着巨大的压力,坚决督办了新中国的第一反腐大案,枪决了刘青山和张子善。

毛主席指示,对于刘、张二人,该杀就杀,绝不姑息!

两个月后,李六如组织参与制定了第一部政治腐败的专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

随后,党中央据此开展了“三反运动”,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在职期间,李六如经常对身边的人说:会办案、办好案,是检察干部必须学会的本领,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

抗美援朝期间,华北军区后勤部调拨给在朝鲜的志愿军一批雨衣。在使用过程中,战士们发现,雨衣的质量严重不合格,普遍存在漏雨现象。

彭德怀知道后,非常愤怒,当即指示给周恩来总理发电报,要求严查严惩。

这件事,造成了很不好的社会影响,李六如根据举报信内容,组织严查。发现天津的不法资本家乔明勋,授意采取蒙混欺骗手段,偷工减料,粗制滥造,并且挪用军方预付款发财。

在确凿的证据下,李六如指示天津市人民检察署依法提起公诉,最后由天津市人民法院判处乔明勋有期徒刑三年,并没收其非法所得。

1954年,李六如从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兼副院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后,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

李六如晚年的读书照

毛主席没有想到,李六如会在古稀之年,抱病写出一部22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历史小说。

对此,毛主席亲笔批示将书稿交给林默涵负责审阅。1957年,这部小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970年,83岁的李六如和夫人王美兰,被疏散到桂林。

后来,李六如和王美兰抱养的女儿海龙,只身前往西藏。在一次车祸中,年仅十几岁的海龙,惨死在雪域高原。

得到消息后,李六如夫妇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在王美兰精神上抚慰,饮食上照料下,李六如才逐渐恢复了一些。

对于疲惫不堪的爱妻王美兰,李六如心里有着无以言说的感激。

回到北京后不久,李六如就再次生了病。1973年4月10日,86岁的李六如病逝。

李六如晚年与爱妻王美兰在一起的旧照片

妻子王美兰说:“就在快要咽气的时候,他拉住我的手,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呼唤着毛主席、周总理……待我找来主席和总理的照片,他却不省人事了……看见床边只有我一个人的时候,他流下两行热泪,慢慢地合上了双眼……”

知道他们过去的人,都说李六如和王美兰是一对患难与共的恩爱夫妻,他俩的爱情刻骨铭心,忠贞不渝,是“一代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