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人间的儿子白氏郎有当皇帝的命,怎么没当上?

吕洞宾是八仙之一,也是八仙中本领最大,最出名的一位神仙。在民间,吕洞宾的香火是八仙最旺的一位,到处都建有吕祖庙。唐宋以来,他与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并称为“八洞神仙”。

吕洞宾在民间的传说也最为广泛,根据史书记载,吕洞宾是历史真实存在的,是唐朝一位修仙的道士。吕洞宾名岩字洞宾,后来因机缘巧合修道成仙。

据传,吕祖修道成仙后,遇到了被贬下凡的牡丹仙子白牡丹,动了凡心。有了三戏白牡丹的故事,白牡丹因而有孕,在人间生下了儿子白氏郎,吕洞宾因此失去了500年的道行。

白氏郎跟随白牡丹在民间居住,白氏郎长到七八岁的时候开始上学,每天都要路过一座小河,都有一位老人背着白氏郎过河,年年如此,月月如此,从没有耽误。有一次白氏郎回到家后告诉了母亲白牡丹这件事,白牡丹便让儿子问这位老人为何要背他过河。在老人背着白氏郎过河中,他问老人为何只背自己过河,不背别人。老人说:你是真命天子,上天让我来保护你的,你不要告诉别人。

白氏郎长大后聪明伶俐,由于自小没有父亲,受尽同龄儿童的欺负。有一次,孩童们在一起玩叠罗汉的游戏,就是把几个草筐子叠起来,让孩子们坐上去,谁能稳稳地坐在上面,谁就是皇帝,小孩子们都来试一试,只有白氏郎成功的做到了上面,其他孩子都失败了。白氏郎让下面的孩子叫他皇帝,问他们服不服。这些小孩平常就欺负白氏郎,怎么会对一个私生子低三下四,于是所有孩子把白氏郎痛打了一顿。

这天正好是腊月二十三,白牡丹在家中正为了吃喝发愁,看到儿子鼻青脸肿地回来了,更是满肚子气,看着空空的锅台,对着锅灶墙上灶王爷的画像,拿起烧火棍就朝灶王爷的鼻子和脸敲打着,敲打着灶王爷的画像说:灶王爷啊灶王爷,这是诚心不让我们娘俩活啊,我儿子以后真要当上皇帝,一定要杀光了这帮坏孩子,以后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灶王爷本来是要到白家来享受供奉的,平白无故挨了打,便灰头土脸地跑到天庭告状去了。玉皇大帝听后,十分震怒,下令来年的龙节要抽了白氏郎的龙筋,拔了玉口。

这天白氏郎仍然像往常一样去上学,背白氏郎的老人对白氏郎说:孩子,这是我最后一次背你了,玉帝已经下旨意要抽你的龙筋,拔你的龙牙玉口。白氏郎连忙喊,老爷爷救我啊。老头说我是这里的土地爷爷,背了你这么多日,我就教你个法子吧:当天兵天将来抽你龙筋的时候,你一定要咬住牙,不要喊疼,只要保住你后面的几颗牙没有被拔掉,以后你说了还算数。

转眼龙节到了,这一天电闪雷鸣,天兵天将来了,白氏郎疼痛无比,简直就是脱胎换骨,可是他一直咬着牙。天晴以后,白氏郎张开口想到自己的金口玉牙还在,这时候他恨透了灶王爷和一众神仙。他发誓要找神仙报仇,把他们都消灭掉。这一天他找到了家里盛酒用的葫芦。先来到灶间,对着灶王爷的画像试了试,喝了一声:灶王爷到我葫芦里来吧。只见灶王爷化作了一缕白烟进到了白氏郎的葫芦里。白氏郎赶紧盖上盖子。

就这样,白氏郎凭借着自己拥有的金口玉言,不知道去过了多少名山大川,葫芦里也不知道装进去了多少神仙。

这一次,他来到泰山,他知道泰山最重,要把所有的神仙都压在泰山下。当他走过泰山红门宫,来到山地时,碰到了一个白胡子老头,白氏郎说:老者何人,报上姓名!白胡子老人说:小仙吕洞宾也!白氏郎大吃一惊竟然碰到了自己的父亲,手下一不注意,葫芦掉在了地上,被石头摔成了两半。霎时间,众仙被放出,连滚带爬地跑出来,到旁边的一个大石洞藏着,因此石洞以后叫千佛洞。

只有灶王爷的腿长,又跑回了灶堂。不过吕洞宾怕他再惹事生非,便在灶王的神像旁边写道:“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予以警告。

白氏郎得知面前正是他的亲生父亲吕洞宾,便跪在父亲面前,吕洞宾施展法术,趁机伸出一只手把白氏郎抓在掌中,顿时化作了一滩鲜血,吕洞宾吞入口中,从而还了自己五百年的道行。

明朝万历年间,在千佛洞附近构筑起了一座城楼样式的阁楼,名为“万仙楼”。万仙楼是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座明代建筑,泰山万仙楼内塑有儒释道三教的众多神仙。万仙楼原有匾额“仙骨风流”一块,已经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