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朴和闻一多遇害,蒋介石烦闷,立刻追查凶手,主谋:功成了过

1946年7月11日,民主战士李公朴当街被特务枪杀,7月15日,参加完李公朴追悼会的闻一多和长子闻立鹤,在回家的路上被特务追杀,闻一多当场遇难,长子闻立鹤身中5枪,后被抢救下来。

得知李公朴和闻一多遇害的消息,正在庐山避暑的蒋介石非常生气,立刻打电话责问军统局长毛人凤:“谁干的?”毛人凤也不清楚,只说不是他让人做的。

几乎全为此事增加烦恼之痛苦《蒋介石日记》手稿

7月17日,蒋介石收到卢汉发来的闻一多被刺的电报时,马上亲自回电要求,三日内缉拿正凶,不得贻误,并在日记中写下了当时烦闷的心情。

蒋介石在第一时间做出这样的反应,可见对事件严重性是有预知的,但是李闻案在国内外引起的浪潮还是超过了他的预料。

在“一星期反省录”中记载道:本周几全为此事而感到烦闷与忧郁。

在“一月反省录”中再次提到:昆明李闻被刺案在政治上增加政府甚大之困难。

这也可见蒋介石提前并不知晓刺杀行动,然而,正是这个“小行动”坏了他的“大行动”,只恨下面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历史也证明了李公朴和闻一多的遇害成为蒋失民心的重要标志。

1946年,正是抗战胜利后,国共调和时期,此时发生民主人士不断被杀事件,国内国际包括支持蒋的美国在内,舆论更多的是对蒋不利。

先是“一二一惨案”,西南联大等高校师生被炸死,炸伤。云南警备总司令关麟征的手下朝学校里面仍手榴弹,行为实在令人发指。随后关麟征被调走,由霍揆彰接任云南警备总司令一职。新官上任,三把火,霍揆彰一上任就想着怎么在蒋面前表现一下,邀功行赏,说不定还能给他再升一级。

霍让稽查处处长王子民调查中共地下党、民盟和进步师生的情况。王子民联合宪兵团团长彭景仁拟订了一份暗杀计划,这份计划里有具体的行动方案,暗杀对像都是民盟中央委员包括李公朴、闻一多、费孝通、吴晗等10人。定三日内完成,每杀一个人奖金50万法币,还有升职。

7月11日晚上十点,李公朴和夫人张曼筠乘公共汽车回寓所,至学院下车,在学院坡遭遇枪击倒地。特务们四散乘车离去,夫人张曼筠立刻把李公朴送往医院抢救,子弹穿过腹部,造成失血过多,第二天凌晨五点李公朴因抢救无效去世。

李公朴救国会七君子之一,主张和平的知名民主人士,在遇刺当晚,消息就传开了。地方人士纷纷想知道其中的缘由,遇刺的细节。

暗杀的手枪是紧贴在李公朴的腰部,声音很小,“甚小之爆炸声”,连夫人张曼筠也是在李公朴倒地时发出“我已中弹”才发现。

随后警察也赶来,抓到了一个叫李成业的人,经审问他只是路过见有人受伤倒地,慌忙离开,并不是凶手,之后就被释放。

报纸也争相报道,甚至采访和刊登了李公朴的主治医生程一雄的谈话。

民盟因为在人眼皮子底下,表示抗议还是很谨慎,用“反动派”暗指凶手。

霍揆彰也假意发出了缉凶的通告,说一些保境安民,大义凛然的辞藻。普通百姓可能不清楚,西南联大师生以及民盟都很清楚,并张贴标语矛头直指霍。

舆论四起,并没有遏制住接下来的暗杀行动。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做了慷慨激昂的《最后一次演讲》,结束后,和长子闻立鹤回职工宿舍的路上遇害。

时间是下午五点,与其说暗杀不如说“明杀”,枪声很大,隔着街都听得见。地点就在西南联大西仓坡教职员宿舍门口,还有几步闻一多父子就进门了。

宿舍的对面就是云南警备总部,一两百米处也有派出所。行凶者有恃无恐,留下一地的弹壳。

闻一多案一出,霍揆彰故伎重演,发通告缉拿真凶,誓要严惩不贷。

按照霍揆彰的路数,最后肯定是没抓到凶手不了了之。而蒋介石给他们的电报是真要缉拿凶手。

国民党内也有反对采取暴力手段对待党外人士,主张必须揪出真凶。行政院副院长翁文灏电报指出,无论凶手出自何方,必须经公布供词,必须迅速严加惩办。

事态愈演愈烈,大大超过了霍揆彰的预料,本来想论功得赏,飞黄腾达,现在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眼下只能想方设法自保,绞尽脑汁,想出了“嫁祸于人,一箭双雕”之计,祸的不是别人,而且自己人。

图/霍揆彰

7月20日,霍下令逮捕了杨立德中将。杨立德曾是前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的重要幕僚。龙云主政云南18年,是蒋非常忌惮的地方实力派,于是1945年10月,就被调任军事参议院院长这个闲职。

龙云离开了云南,但是在云南的势力依然不可小觑。看准龙蒋的貌合神离,霍揆彰就想到嫁祸杨立德,顺便除掉他。

他们逼杨立德“承认组织暗杀团”,对其严刑拷打,面目全非,动用电刑,致其神经错乱。

7月22,23日,蒋连发函电命霍“密来庐山面报”。霍揆彰违抗蒋的命令,迟迟没有动身,他在等杨立德的口供,25日,杨立德被屈打成招,霍才启程去庐山,同时对媒体也稍加透露,已有线索,不日就可以破案了,暗指主使龙云第三子龙绳曾并且已逃往昭通老家。

一时间,报纸沸沸扬扬的报道霍揆彰的言论。这个谎言很快就被自家人拆穿了,原云南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李一平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原来龙云的三子龙绳曾去年就回了昭通,一直也没回昆明。杨立德也是人人公知的忠厚长者,平时以书画自娱,深居简出,不问外事。

图/龙云

其实,霍揆彰刚抓了杨立德,就报告了蒋。蒋介石也是将信将疑,只命他监视龙云的两个儿子。

现在李一平又出来反驳,霍揆彰从庐山回来面对记者“闭口不谈”,又变成了“可能有问题”。

龙云虽负闲职,但还是上将,也不能容忍被小人诬陷,于是公开发表声明,再有不实报道定追究法律责任。

随后,龙云拜访了作为美国特使来到中国的马歇尔。一时间,盛传龙云与马歇尔的谈话涉及李公朴闻一多被害案,为此作为国民党的官媒中央社出来辟谣。

外传龙氏曾与马帅谈及李闻案问题,实绝无其事。

这位说明了李闻遇害案的影响已经波及到更大的范围。

那么案件的真相由谁来调查呢呢?

民盟组织要求参与调查,并提出美方也派出一名代表参加,组成三方调查组:政府,民盟,美方代表。

请美方参与,民盟也是经过一番斟酌,期望调查的公平公正。马歇尔也赞同,没有拒绝的理由。三方联合调查的方案被蒋介石拒绝了,他不希望李闻案扩大到国际。

民盟参与调查人员梁漱溟和周新民也被重重阻挠,于8月6日才得以到达昆明。

其实,在7月17日,蒋介石得知闻一多被刺消息的时候,就命警察署署长唐纵即刻飞往昆明调查。唐纵很快就拿到了参与凶案人员的详细信息,可是拿到霍揆彰面前,霍死不承认。蒋介石才召霍揆彰秘密前往庐山面报。

与蒋来说,只想尽快找到解决办法维护政府良好的形象,而不是对政见不同者采取暴力手段的形象。霍自作聪明嫁祸于人,被蒋训斥“幼稚荒谬极矣!”

办法就是“政府应主动彻究此案”,接下来让霍自己解决问题。霍揆彰马上拘捕了当时参与行动的所有人员,并号召有人出来做“烈士”。7月26日,蒋派陆军司令顾祝同全权处理此案。

在高官厚禄和“替身”已找好的许诺下,有两人挺身而出,他们是云南警备总部特务营连长汤世良和排长李明山。但是在8月15日公审的时候,他们的名字改成了汤时亮和李文山。

提前也准备了两个替身,在行刑的时候代替他们。都知道这是做表面文章,民盟提议不要定案,疑点颇多。

顾祝同报备蒋介石,蒋也很头疼,因为一周前他收到了杜鲁门总统的信。闻一多曾留学美国,中外知名的学者,对于他的被害,美国的舆论也是对蒋很不利。

迫于压力,第二次公审的时候判汤时亮、李文山枪决,霍揆彰革职。梁漱溟等民盟人员公开宣言:汤李二人有恃无恐,因执行死刑时有人代替。

蒋介石也担心被蒙蔽,命顾祝同把汤李生前和处决后的照片报给他。

图/马歇尔

到底处决的是不是汤李本人,恐怕只有当事人知晓,多年后,曾在军统工作的沈醉也声称:“处决的是替身,汤李和其他参与人员一直被保护在大理,解放后,才受到惩处。”

李公朴和闻一多被刺,也引起了其他民主人士的恐慌。当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在闻一多被刺当天向教育部发出急电,诉说人人自危的情况。教育部长朱家骅也蒋介石报告,教育界人士倍感焦灼的情境。

多人向美国驻昆明领事馆寻求避难,进入领事馆的有19人,包括西南联大教授张奚若,费孝通等,云南大学教授,民盟其他工作人员,包括教授的家眷。

霍揆彰向领事馆要人无果后,递交了人身安全保证书,他们才陆续离开领事馆。没想到,一些报纸发文嘲讽民主人士无斗志,贪生怕死。于是,费孝通等人又返回了领事馆。

经过这一风波,马歇尔和司徒雷登都感觉到势态的严重,周恩来也对马歇尔表示:“……,他很难说服他的同志接受政府对苏北之要求。”

图/左:张治中,中:马歇尔,右:周恩来

马歇尔此行的任务是扶植蒋介石成立容纳多党派稳定的政府,以实现美国在远东的战略计划,防止苏联乘虚而入。而当下内战一触即发,因为李闻案,国共和平谈判很难实现,美对华军援方案也搁置。杜鲁门给蒋介石的信中大篇幅诉说了美国高校教授对蒋的指责。

离不开美国的军火支持,蒋介石不得不于八月中旬,下令处决汤李二人,对霍揆彰还是手软了,只是革职。第二年3月,霍又复出,一直没有吭声的龙云站了出来,会上直言霍有错在先,还不如实上报,引来中外震惊。蒋不得不下令对霍“严加管束”。

李闻案震惊中外,然而,真凶全部落网却跨越了23个春秋。

建国后,陈赓进驻昆明,很快查明真相。1951年,制造李闻惨案的凶手王子民、李家杰、袁炳南等被处决。

漏网之鱼蔡云祈被群众揭发,于1958年被处决,杀害李公朴的凶手赵风翔于1969年被清查出来,判处死刑。

主谋霍揆彰1949年逃往台湾,1953年病逝于台湾。而这个顽固不化的人,在1947年与沈醉弹起此事还无限感慨:“如果等到今天来干,那就不是过错而是有功了。”真是贼心不死。

血债终于血尝了,李公朴和闻一多的牺牲,迎来了人心的大转移。他们没有白白牺牲,但是我们更希望他们活着,继续他们的事业。

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随着澳门的回归,几乎每个国人都能吟唱,那感人的旋律回荡在每个人的心中,永远致敬先辈们的付出与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