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一没有金锁,二没有金麒麟,薛宝钗心想:玩砸了吧

2020年12月29日21:30:15 历史 1932

宝钗对黛玉的好,用不了几天就合府皆知了,因为宝玉总比别人慢那么三四拍,宝玉都知道来劝说林黛玉,其他人尤其是王夫人,能不知道吗?林家是列侯,而且自己女儿是娇养的下嫁,外孙女当然是心头肉,薛家儿子不成材,无所不作,女儿虽八面玲珑,但太世故不招人待见,何况薛家弄个金玉良缘,先入为主的做法,更让贾母感觉薛宝钗不及黛玉清爽可人了。

黛玉一没有金锁,二没有金麒麟,薛宝钗心想:玩砸了吧 - 天天要闻

黛玉说“我有奇香,你有暖香没有”,暖香还是打趣宝玉该去配宝钗的冷香,冷暖一对儿。所以宝玉没听懂,黛玉就笑他说,“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黛玉讽刺宝钗在人戴的东西上,多费心也是有个缘故的,史湘云也有个贴身佩戴的金麒麟是大家早就知道的事,史湘云和黛玉、贾母都同住过,袭人最早就是伺候史湘云的,所以宝玉一看见道士送来的金麒麟就马上想起史湘云的那个了,而贾母说:“我记得谁家的孩子也有一个”是明知故问,都是她亲手带大的孩子怎么能不知道。宝钗的金锁并不稀奇,公开说要有玉的配,就是引着宝玉婚事,真正时刻装傻的是宝钗,因为指向性太明显了。

黛玉一没有金锁,二没有金麒麟,薛宝钗心想:玩砸了吧 - 天天要闻

黛玉嫉妒宝钗有原因的,因为她很在意金玉良缘,薛宝钗有金锁配宝玉,而她没有,她就很在意,而且也不止一次暗示了她非常非常在意金玉良缘。黛玉的敏感善妒只在宝玉身上。而且,后期,在窗外听到宝玉跟袭人湘云说话后,就明白了宝玉的真心,对金玉良缘也不再介怀。而且,黛玉也十分尊重袭人,正儿八经善妒的是袭人,一个丫头,因为教给了男主子云雨之事,就自以为高人一等,替宝玉做决定,袭人总是觉得宝玉不上进,不追求经济仕途学问。

黛玉一没有金锁,二没有金麒麟,薛宝钗心想:玩砸了吧 - 天天要闻

但是以宝玉的资质,如果真的这样,会变得很精明。袭人这些操作,会让她很惭愧的,所以袭人应该庆幸宝玉是个“傻白甜”。宝玉资质也是一流的,他才几岁的时候,元春已经教了他几千字;黛玉写《秋窗风雨夕》,他看了一遍就记住了,就是个“傻白甜”,晴雯芳官四儿被撵出去,宝玉怀疑袭人说她们也没有得罪你们,结果被袭人几句话一怼,自己哑口无言了。如果宝玉精明的话,是表面不动声色,暗地里调查,然后狠下心来,来个人赃俱获,将袭人的行为公之于众。到时候,谁也救不了她了。

曹公高明之处就在于无论写人还是写事儿都是写一对,用其中一人或一事反衬另一人一事,比如刚说完袭人身服重孝不能出席元宵节,接着亲口说鸳鸯也重孝缺席,让人感受到贾母对袭人的不满;探春刚对宝玉说不管嫡庶只认宝玉这个哥哥,马上又借宝玉对黛玉说,自己有弟弟妹妹但都是“隔母”的,来表还对探春此举的不认可;同样,生日也写了由贾母出资的一对:一次宝钗,一次熙凤,宝钗二十两,熙凤的近二百两,通过熙凤生日可知,过生日,二十两是肯定不够的,大家都心知肚明,两相对比,贾母之意立现,若真心喜欢宝钗怎会只拿二十两呀!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最痛恨三个人:中美苏三国各有一人 - 天天要闻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最痛恨三个人:中美苏三国各有一人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在细雨中低垂,蒋介石凝视窗外,突然将手杖砸向地图:“没有这三个人,我岂会至此!”地图上大陆山河犹在眼前,而败退台湾的痛楚灼烧着他——李宗仁的逼宫、马歇尔的背弃、斯大林的欺骗,如同三把利刃刺入他晚年的沉思。
他是屠杀红军的刽子手,携重金逃亡中东,如今公馆成笑谈 - 天天要闻

他是屠杀红军的刽子手,携重金逃亡中东,如今公馆成笑谈

2016年冬,青海西宁的马步芳公馆前,一块“国家4A级景区”的牌匾被悄然卸下。这座耗资3000万大洋建造的“馨庐”,曾以精美玉石垒砌的宅院和精心美化的历史解说词吸引游客,将它的主人——民国“青海王”马步芳塑造成“兴办教育、绿化西北”的圣人。
大漠孤币:一枚大历元宝背后的血色坚守 - 天天要闻

大漠孤币:一枚大历元宝背后的血色坚守

西域的风沙裹着驼铃声,悄然掠过龟兹古城那残破的城墙。狂风卷起砂砾,如同细针般打在郭元礼的脸上,却比不上心底泛起的寒意。营寨的角落里,郭元礼蹲在地上,用他那被兵器磨出层层老茧、布满伤痕的粗粝手指,反复摩挲着刚刚领到的军饷 —— 一枚泛着青灰色
黄强到白城调研 - 天天要闻

黄强到白城调研

7月2日至3日,省委书记黄强到白城调研。他强调,要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谋划编制“十五五”规划,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努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吉林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7月2日至3日,省委书记黄强到白城调研,在洮南上海电气绿色甲醇项目一期现场实地察看建设情况。白城风光资源独...
民间传说:药王孙思邈出世 - 天天要闻

民间传说:药王孙思邈出世

#文章新锐创作者认证#​隋唐年间,秦岭深处常现一位背着药篓的身影,那便是孙思邈。他踏遍山川挖药,一双慧眼识百草,三根手指断病源,无论疑难杂症,经他诊治总能药到病除,百姓们都尊称他为孙真人。孙真人这日,孙思邈正往泰山采药。山间雾气缭绕,忽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