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周山被认定为帕米尔高原,距离中原那么远,怎么可能?

2020年08月16日15:36:08 历史 1086

相传,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够通达天界的地方,它是中国上古神话故事《共工触山》中出现的山名,因“西北海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不少人认为,上古时代的不周山,正是今天的帕米尔高原。但这里有一串疑问,让人匪夷所思:如果不周山真为今天的帕米尔高原的话,那为何今天帕米尔高原的命名“帕米尔”横竖听起来都是个洋名?而且只有部分地域在中国境内?且它的地理位置,相去中原甚远,并非常偏颇,而中国上古的主流神话故事《共工触山》怎么可能会发生在这一地域呢?

不周山被认定为帕米尔高原,距离中原那么远,怎么可能? - 天天要闻

▲ 帕米尔高原,中国上古时代”不周山“所在!

不周山与上古神话《共工触山》

《共工触山》,又称《共工怒触不周山》,想必这个故事大部分人都听过。它与《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并列为中国古代四大神话故事。而《共工触山》又与《女娲补天》的故事在情节上前后衔接非常紧密,原因是因为共工撞坏了不周山,而不周山在传说中是支撑着天的柱子,不周山倒了,于是天上也就出现了一个大窟窿,为了堵住这个窟窿,就有了《女娲补天》的故事。

不周山被认定为帕米尔高原,距离中原那么远,怎么可能? - 天天要闻

▲ 上古神话故事之《女娲补天》

那共工为何要将不周山撞坏呢?我们还是从《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谈起。这个故事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讲的是水神共工在治理水患时,在工程计划上和颛顼发生了分歧,于是,颛顼和水神共工二人之间因此发生了激烈的争斗,共工也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共工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一怒之下便将不周山的峰顶给撞了下来。

不周山被认定为帕米尔高原,距离中原那么远,怎么可能? - 天天要闻

▲ 上古神话故事之《共工触山》

另外一个版本,应该算该故事记载相对完整的一个版本,见于《淮南子·天文训》,文曰: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故事大概讲的是,共工是因为和颛顼争夺帝位,于是二人之间发生了大战,该战以共工失败告终,共工一怒之下撞上了不周山,并将不周山撞倒。因为不周山是支撑着天的一根大柱子,而不周山这根大天柱折断,拴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于是,天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也跟着移了位,地向东南方向塌下去,从此所有的江河道路上的流水尘埃也都向着一个方向汇集。

从如上两个版本的《共工触山》故事传说来看,其故事梗概大致相同,只是撞山的理由前者是因“治理水患在工程上的意见分歧”,后者则是因为“争帝位”。总之,是因为共工与颛顼之间的矛盾而发生大战,后来在大战中失败的共工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就愤愤将不周山撞倒。

从古代“葱岭”,到今天的洋名“帕米尔高原”

历史上的帕米尔高原,它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中最为神秘和艰险的一段,因为那里属于高寒气候,约有1000多条山地冰川分布,自然景观变化垂直明显。正由于这里地势高寒,行旅异常艰难,而却又作为我国古代丝绸之路新疆通中亚的必经的咽喉要道,因此,为了帮助解决旅途的人们解决住宿和给养上的难题,其中设置有不少驿站,这些古时候的驿站至今依然有多处遗址保存下来。

不周山被认定为帕米尔高原,距离中原那么远,怎么可能? - 天天要闻

▲ 帕米尔高原上的冰川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必经重要通道的帕米尔高原,在历史上,有历史可考的记载中,它最初的名字也不叫帕米尔高原,而是有一个很中国化的名字,叫做葱岭。

为何叫葱岭?

据说,当时的不周山,因满山遍布野葱,另外加上不周山本来的山貌特征山崖葱翠,后来,不周山就有了一个别名,叫做“葱岭”。而“葱岭”这一称呼,一直延续到汉朝以前。

不周山被认定为帕米尔高原,距离中原那么远,怎么可能? - 天天要闻

▲ 帕米尔高原上顽强生长的野葱

不周山被认定为帕米尔高原,距离中原那么远,怎么可能? - 天天要闻

▲ 帕米尔高原在古代被称为中国的“葱岭”

接着,到了海纳百川的唐代,与中亚各国文化交流频繁的唐代,这时候,一个“帕米尔”音译词渐渐出现,葱岭也就逐渐有了“帕米尔高原”这一新称呼,在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也提到过“帕米尔高原”,说这是一个让马儿呆上十多天就可以长肥的最好的世界牧场。再到了清朝,“帕米尔高原”这个名字才完全被确定下来,从此不再称呼别的名字。

三划其界:帕米尔高原的前世今生!

追溯帕米尔高原在归属上的历史变迁,古时候的帕米尔高原,实际完全是属于中国的领土。只不过,几度沧海桑田,岁月横流,帕米尔高原的历史过往承载了太多的“故事”,特别是它那”三划其界“的归属问题。

(1)公元前60年,西汉在此设立西域都护府对帕米尔高原上的几个西域国家进行管理。历史上,西汉张骞曾逃出匈奴,翻越帕米尔高原,发现了大夏国以及为被匈追击逼迫而迁徙的大月氏(今阿富汗一带),这便是最初丝绸之路的开辟。

不周山被认定为帕米尔高原,距离中原那么远,怎么可能? - 天天要闻

▲ 西汉张骞逃出匈奴,翻越帕米尔高原,发现大夏国和大月氏。

后来到了唐朝,唐朝同样在这里设立了都护府,同时有300到7000不等的军队驻扎在这里。在唐代,高僧唐玄奘去往西天求取真经就曾经过帕米尔高原,这一经历记录于《大唐西域记》中,谓之“波谜罗川”:

“东西千余里,南北百余里,狭隘处不过十里。寒风凄劲,春夏飞雪,草木稀少,绝无人止(至)”,一派千里无人区的景象。

不周山被认定为帕米尔高原,距离中原那么远,怎么可能? - 天天要闻

▲ 唐时,高僧玄奘也经由帕米尔高原,前往西天求取真经。

(2)在唐朝,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发生了“怛罗斯之战”(唐朝安西都护府军队与阿拉伯帝国穆斯林、中亚诸国联军于怛罗斯相遇而发生的一场战役。)而这场战役的战场就在葱岭(今天的帕米尔高原)以北。此战过后,唐朝在帕米尔高原以西之地尽失,这使得原本在汉朝以来,就已经载入中国史籍的古国部分领域落入阿拉伯人手里,导致中国的版图因此缩小了百余万平方公里。从此,华夏文明开始退出中亚,而被唐玄宗弄丢的这一地域则开始了伊斯兰化进程,直至今日。

不周山被认定为帕米尔高原,距离中原那么远,怎么可能? - 天天要闻

▲ 极盛时期的大唐帝国版图

(3)一直到清朝,帕米尔高原依然属于中国的管辖范围。19世纪之后,沙俄入侵中国边境,帕米尔高原在中俄不平等条约《续勘喀什葛尔界约》的签订下,原本完整属于中国的帕米尔高原被一分为三,一部分(“一直往南”界线的东部地区)归中国所属,一部分(“转向西南”界线的西北地区)归沙俄所有,一部分(剩下的)属于待定区域。

不周山被认定为帕米尔高原,距离中原那么远,怎么可能? - 天天要闻

▲ 不平等条约《续勘喀什葛尔界约》划定的帕米尔高原界线

(4)到了近代,帕米尔高原之前被俄国人抢走的那一部分,在塔吉克斯坦独立后划归了塔吉克斯坦。后来,中塔签订了边界协定,在2011年,中塔重新划定国界的时候,塔吉克斯坦将其中原本属于中国领土的1158平方公里归还了回来。这样,被清政府弄丢的一部分帕米尔高原的土地又回到了祖国怀抱。

上古不周山“西北”与“大荒之隅”:帕米尔高原远离中原就对了!

帕米尔高原究竟在哪来?以今天来看,帕米尔高原的具体位置,就在我国新疆西南部,塔吉克斯坦东南部,阿富汗东北部之间的这块区域,它属于昆仑山与喀喇昆仑山,以及兴都库什山和天山交会的巨大山结,其面积大约为10万平方千米。由此来看,帕米尔高原确实离中原很远。

不周山被认定为帕米尔高原,距离中原那么远,怎么可能? - 天天要闻

▲ 帕米尔高原(山结)示意图

帕米尔高原这一地理位置,在古代离中原如此偏远,又有什么可以考证不周山正居于此呢?

其实,关于不周山大致地理位置最早的古籍记载,《山海经·大荒西经》说的很明白:

“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其中,“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已经说明,上古时代的不周山并不在中原地区,而是在西北方向,而且还是属于“大荒”的偏安之隅,这一说法,就已经与今天的帕米尔高原所处位置基本算是吻合了。

另外,春秋时代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诗人屈原,也在他的不朽传世之作《离骚》中提到: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

还有同时期的著作《淮南子·天文训》也提到:

“昔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天倾西北……”

这大致说明,不周山这根“天柱”被共工撞倒后,天向西北倾斜,由此可以推断,应该是天在西北的柱子被撞倒了,所以才会向西北倾斜而去。

还有,另据东汉文学家王逸所注《离骚》,还有高周所注《淮南子·道原训》,他们均考不周山就在昆仑山西北,而这一位置,正好应对了今天的帕米尔高原。

综合来看,由多方古籍考证来看,中国上古时代的不周山正是今天的帕米尔高原一说并非随意调侃或杜撰。

不周山被认定为帕米尔高原,距离中原那么远,怎么可能? - 天天要闻

▲ 帕米尔高原

结语:

翻开帕米尔高原的历史,以及不周山在中国古籍上的记载,无论如何,不论从帕米尔高原的历史命名,以及历史地域归属上,亦或者从它远远偏离中原的距离来看,说上古时代的不周山正是在今天的帕米尔高原,实际一点都不奇怪,毕竟,这些因素相对都是吻合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长沙贾谊故居发布闭馆,陈展将进行全面提质改造 - 天天要闻

长沙贾谊故居发布闭馆,陈展将进行全面提质改造

5月5日,长沙市贾谊故居管理处公众号发布闭馆公告,公告中称此次闭馆原因为“贾谊故居文旅项目建设需要”,闭馆期间将对陈展进行全面提质改造。此前,长沙简牍博物馆启动了“文脉在兹 谊居千年——西汉长沙王太傅贾谊和他生活的城市”文物特展,展览展现了贾谊的生平、思想及其对湖湘文脉的影响。展览持续至2026年5月31日(...
中国鞋王,曾叫板美国,如今惨遭孙子逼宫? - 天天要闻

中国鞋王,曾叫板美国,如今惨遭孙子逼宫?

靠制度,才能基业长青。作 者丨张静波华商韬略出品丨ID:hstl88881992年的纽约,火药味十足。当美国记者质疑汪海,他穿的是否为双星鞋时,这位中国鞋王当即脱下鞋子,高举过头顶,向人们展示鞋底的商标,并用英语高呼:China Double Star!此举在美国引起轰动,有媒体戏称:汪海是除赫鲁晓夫之外,第二个敢在美国公众面前脱...
汉朝使者为何死亡率居高不下? - 天天要闻

汉朝使者为何死亡率居高不下?

有听友问我这么一个有些难回答的问题,说历史上汉朝使臣频繁遭遇杀身之祸,到底啥原因?实话讲,哪个朝代我们的使臣都有被杀的,但确实汉朝人数上是多了些。我们就试着串着故事讲讲大概。
高句丽复活甲还没捂热,就被大唐反手砸了个稀碎 - 天天要闻

高句丽复活甲还没捂热,就被大唐反手砸了个稀碎

一万唐军暴揍五万敌军,将高句丽死灰复燃的气焰彻底覆灭!也将反水的新罗连带着一起疯狂教育。此战歼敌上万,俘敌同样达到上万。这一战将盛世大唐之威扬遍四海,此战就是公元668年的石门之战。这一战的背景有点搞笑,因为这一年大唐刚刚覆灭高句丽,并将他
南阳王府山的七大难解之谜 - 天天要闻

南阳王府山的七大难解之谜

南阳王府山,坐落在河南南阳市工农南路旁,是明朝唐王府的后花园核心。这座用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不光是个建筑奇观,还因七大未解之谜闻名,吸引了无数人来探秘。朱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1376年9月18日出生,母亲是李
基因证实,芬兰人是汉族亲戚,8000年前分开,还带走了狗 - 天天要闻

基因证实,芬兰人是汉族亲戚,8000年前分开,还带走了狗

基因研究证明,芬兰人和汉族竟然是远房亲戚!这关系得追溯到8000年前的一次大迁徙,而且更绝的是,当时迁徙的人还带上了他们的狗。这事儿听起来像历史悬疑剧,但全是真材实料,科学家们用DNA证据一步步揭开的。先说这发现的来头。
男子“赌神”附体连赢好多场?原是麻将机内有蹊跷 - 天天要闻

男子“赌神”附体连赢好多场?原是麻将机内有蹊跷

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通讯员 黄梦玲“老王,你最近火气怎么这么好,清一色说来就来?”“是啊,每次都是我们几个人打,你的水平我可清楚啦!”“虽然我们只是娱乐,输赢很小,但老王你要是有胡牌的诀窍也要告诉我们一声啊!”……近日,湖北省宜都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一起非法销售窃照专用器材案宣判,很好地解答了老王牌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