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市皇后区的圣约翰医院内,一位92岁高龄的中国老太太正全力与死神抗争,努力抓住生命的最后一丝曙光。
她的病情很重,现在已经很难呼吸了,更要命的是,此时的她没有一个亲人,只能在冰冷的房间里,用各种各样的设备,陪着她一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还有一丝理智,但他还是流下了两行清泪。或许是对远方的亲人的思念,或许是对自己生活的艰辛而伤感,老人没有说什么,就这样告别了这个世界。
这个孤独地死去的老人,正是陈独秀的小女儿,也曾是他最宠爱的一个女儿---
这便是陈子美。
陈子美虽然没有像她的父亲、兄长一样踏上革命之路,却也是一件让人感慨万千的事情,命运对她实在是太残酷了,并不能让她一帆风顺。
她的人生,每一步都充满了鲜血和泪水。
陈独秀的女儿
陈独秀膝下三女,一女早年风流,长女陈玉莹亦于廿八岁时,因二弟陈延年与陈乔年相继罹难,大病一场,呕血不治,最后仅余一女陈子美。
一八九六年,陈独秀十七岁就考取了进士,立即引起了本地不少大户人家争相与陈家结亲。
陈独秀经父母之命,与年长他三岁的高晓岚结了婚。陈独秀与高晓岚在新婚之夜的相处尚可,但由于观念、情感等方面的不同,两人的关系出现了裂缝。
陈独秀心中的反封建思潮日益高涨,他不能容忍这样毫无情感的婚姻。
陈独秀也在此时认识了另外一位女子,她就是高晓岚的妹妹高君曼,也就是陈子美的妈妈。
高君曼从小就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不但不缠脚,还能上学,
十八岁的时候就被送到了北京的女子师范学校。如此一位顺应时势的新式女子,当然引起了陈独秀的注意。
陈家和高家知道这件事以后,严禁他们再来往。
陈独秀、高君曼面对这样激烈的反对,却并未屈从,
相反,他们更坚决地要求自己的婚姻自主权,陈独秀为躲避乡亲们的责难,与高君曼一同住在杭州,并正式结为夫妻。
陈独秀与高君曼于一九一一年返回家乡安庆,次年即得长子陈子美,三年后诞下二子陈鹤年。
陈鹤年刚生下没多久,陈独秀因为反抗袁世凯,举家逃往上海,而后举家迁往北京。
与之前的兄长们不一样,她从小就被父母捧在手心里,特别是爸爸陈独秀,对别的孩子都很严厉,但对陈子美却很偏爱。
陈独秀向来不让外人进入他的书房,但陈子美却享有出入自由的权利。每当陈独秀在书桌上写字,或是在工作时,陈子美总要来他的书房讨食。
陈独秀写字台的抽屉中,就有陈子美最喜欢吃的花生和果核,她事后回想道:
那个时候,爸爸一直在写字,我也一直在吃饭,到了后来,我们已经忘记了还有彼此存在。”
在那风云激荡的年代里,陈独秀这种生活应当是快乐的,陈子美也是一样。
但是,快乐就像有翅膀一样,一不小心就会飞走。
当陈子美年仅十三岁时,由于她父母的感情破裂,他们决定分道扬镳。
在那之后,陈子美和她的弟弟陈鹤年跟随父亲陈独秀,每月获得三十元的生活费,并由母亲将他们接回南京老家。
没有了父亲,他们就像是失去了主心骨,在这样的年代,一个女人和两个孩子的日子,肯定是不好过的。
陈子美长大了,也到了出嫁的年龄。那年,机缘巧合之下,她认识了她的首任丈夫张国祥。张国祥大陈子美十岁,结婚的时候,陈子美还不知道他已经结婚了。
婚姻
二人刚交往没多久,张国祥就向他求婚,陈子美却不大乐意,于是回到上海,向奶奶请示。
高君曼临死前,曾经叮嘱过她,让她以后不要嫁给政界的人,免得重蹈她的覆辙,最好是找个商人。
恰巧张国祥也在经商,所以陈子美的外婆不仅答应了他们的婚事,而且还给陈子美打做起了工作。于是,陈子美答应和张国祥结婚。
事后,陷入情网的陈子美,眼里充满了爱的快乐与甜美。
她兴高采烈地领着张国祥去见陈独秀,想让他的父亲见自己丈夫。
但陈独秀对此人却是极不看重,断然拒绝二人的婚姻。
陈子美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她与父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随后离开了。
后来,陈子美坚持自己的想法,嫁给了张国祥。
张国祥,是陈子美心目中的完美爱人。
就在这天,张国祥带着一位自称是张国祥“表妹”的女子回到家中。
那时,陈子美已为张国祥生下了三个孩子。从对方上门开始,陈子美就觉得有些不对。
很快,陈子美就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位“表妹”就是张国祥的原配夫人!
张国祥因为陈子美的气愤与冤屈,与原配离婚。
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已经无法挽回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子美如愿以偿的和张国祥离了婚,
可是生活太苦,她连儿女都不要了,她不是不想要,实在是负担不起,
所以将四个子女交给张国祥就走了,而陈子美则是在上海的一家医院里当了一名助产护士。
陈子美在上海认识了李焕照,他是一名司机,工作并不怎么样,但对陈子美却很不错。
陈子美再婚,娶李焕照为妻,育有一子一女,日子过得越来越好,陈子美与前夫的子女也有了来往,并没有断绝关系。
在1950年的那个春天,陈子美的长子张肇山与长女张树仪,共同作出了一个壮志凌云的决定:
加入人民军队,沿着外祖父的足迹,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以此向祖国表达忠诚。
陈子美的二女儿张树德还在上海,而张树德则时常瞒着他的老爹,偷偷跑去探望他的妈妈,
那时候被陈子美抛弃,她也不恨他妈,跟陈子美还是很亲密的。
陈子美并没有当着子女的面提起陈独秀,也许是因为她的父亲不同意他和张国祥的婚姻,也许是她对自己和父亲的争吵感到内疚。
陈子美一直到一九五六年,也就是张树德读大学前,陈子美才给二女儿说起外公和远在香港的舅舅,张树德刚念完大学,陈子美就随李焕照到广州安家。
陈子美来到广州之后,便在社区里担任了一名识字教师,原本陈子美认为这辈子可以安安稳稳的过完,可是到了七十年代,
由于出生的原因,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而在最艰难的时刻,
她的丈夫李焕照却选择了离婚,将陈子美甩在身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陈子美的两段婚姻都挺惨的,她被丈夫甩了两次,实在是一场悲剧。
陈子美因为自尊而选择了逃跑,所以她将自己绑在汽油桶上,跳进了大鹏湾,然后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在海上漂流了十多个小时后,终于来到了香港。
在香港,她为抚养两个儿女,到纱厂去做工,虽苦,但陈子美却很是坚持。
陈子美在外面打工,攒下了一笔钱,便开了一家幼儿园,后来陈子美也因为种种缘由,再次举家远赴加拿大。
陈子美来到加拿大以后,找到了一份自己擅长的工作,在一家医院当妇科医生,再后来,她自己也有了自己的医院。
悲惨的老年生活
后来,他去了美国。
陈子美靠着多年的经验,在美国开了一家妇产科诊所,生活也渐渐好了起来。
几年之后,陈子美更是在纽约的皇后区购置了一套房子,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可造化弄人,陈子美得了肺病,身子越来越差,正当她最需要有人照顾的时候,她那个不孝顺的小儿子,却突然离开了她,从此杳无音讯。
在此期间,陈子美只有一个希腊籍的邻居普洛斯可以依靠。
根据普洛斯的记忆,在陈子美病重的时候,他的房子曾经被人偷走过,包括现金和珠宝在内的值钱东西。
此后,陈子美因无法支付高额物业管理费用,曾被法院起诉。
幸好中华海外联谊总会出手相助,替陈子美垫付了一个月400美金的生活费,这才没有让她流落街头,露宿街头。
恢复了一些后,陈子美重拾了自信,每天都会带着口罩上街。
在千禧之前,她曾经叮嘱过普洛斯,如果他去世了,一定要穿着他的婚纱参加他的婚礼。
陈子美孤苦无依,风烛残年,终于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二零零四年四月十四日,陈子美因病离世,尸体已在医院停尸房中存放了一个多月,直至得知消息的李大可赶来,才将她安葬得风风光光。
在葬礼上,李大可遵从陈子美的意愿,将那一年的结婚礼服穿在了她的身上。
陈子美的棺木在众目睽睽之下缓缓倒下,这位独立而又坚强的女子,就这么死在了异国他乡,再也回不来了。
陈子美身为革命烈士后人,其一生跌宕起伏,着实让人扼腕叹息
陈子美的前半生,有个美满的家庭,无忧无虑的生活,谁能想到,她的下半辈子,却是这么的坎坷。在那乱世之中,国破家亡,民不聊生。
在艰难困苦面前,我们只能“尽力而为,听天由命”。只要我们自己努力了,就可以自力更生。一如陈子美,在这乱世之中,从来没有屈服过。她只是想要活得更真实一些。
相较于陈子美的不幸,陈独秀的三儿子陈松年却是过得比较好,这就是下文所要说的。
第三子陈松年
陈独秀之三儿子陈松年,与其兄长延年和乔年是同一母亲所生。
一九一零年生于安庆,其父陈独秀早已随姑母亦即后母高君曼离开安庆,并多年未归故里。
幼年时,松年随母居安庆,很少有机会见到他的父亲。
一直到1930年代初期,父亲在南京被国民党关押,母亲才把他送到狱中,也就是在那里,他终于看到了阔别已久的爸爸。
他看见父亲的模样,忍不住哭了起来。父亲对孩子们严厉,但心里很爱孩子,他告诉孩子们,眼泪是没用的,是要承受挫折的。
陈松年三岁那年,祖父陈昔凡刚刚过世,棺木仍留在家里,
恰逢安徽都督袁世凯的党羽、倪嗣冲受袁世凯指使,派出打手搜捕陈独秀等一群进步知识分子,并扬言要铲除异己。
这伙打手忽然闯进陈独秀家里,没捉到人就抄其家门,夺去陈家收藏的一套书法作品,并威胁要将陈独秀的子女带走。这时,延年和乔年听到官军来捉拿,吓得翻墙而去。
而松年,则是因为爬墙的时候,掉进了邻居的浴缸里。因为陈家一直以来都是慈善家,对人又亲切又善良,所以邻里之间的关系都非常融洽。在陈家遇到困难的时候,所有人都会伸出援手。
邻居一妇人得知官兵正在搜捕陈家子孙,看见松年跌入缸,慌忙将他当成了自己的儿女,趁机假装要为松年洗个澡,松年因此逃过一劫。
陈独秀之弟陈孟吉之子陈永年,被官兵以陈独秀之子逮捕,并判其入狱四年。
陈松年十七岁时,他的哥哥延年死于上海。松年和姐姐玉莹,则负责哥哥延年的葬礼。
当他们姐弟俩到了上海,国民党政府不仅不准他们给他们收尸,也不准他们去见自己的哥哥。
兄妹俩只得上了一根香纸,在兄长壮烈牺牲之处,痛哭一场。第二年,二哥乔年死于上海,松年与妹妹玉莹为其料理后事。
当时,国民党还不允许收尸,看着乔年浑身是血的样子,两个人都很难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二十八岁的时候,日本人要攻下安庆,他就借了几只船,把家产都运到了乡间,放在陈家的祖祠里,就等着找到陈独秀。
最后,日本人把祖祠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搜刮一空,只留下了一些破烂的家具。
不久,陈松年、谢氏、刚一周岁的长玮,由安庆坐船来到武汉,与刚被释放不久的陈独秀及同龄的后母潘兰珍相会。
陈松年一家人随父亲迁居江津,过着穷困的生活。可是陈松年一家的来访,却使陈独秀更添喜上眉梢。陈松年的外祖母谢氏在江津过世,不久后,其父陈独秀也于一九四二年死于江津。
后来,抗日战争胜利,一九四七年,陈松年四处求助,终于请来了福建好心的木材商人,以木筏载着他们,顺流而下,运往安庆。
一九五三年二月,当毛泽东乘坐军舰沿着长江北上时,途经安庆时,他想起了一些老朋友,就把傅大章叫到了他的面前。
毛泽东又问道:陈独秀的家人中,还有哪些人?傅说:“我有一个叫陈松年的孩子,他在一个窑子里干活,日子不太好过。
毛泽东严肃地说:“陈独秀这人,立了大功,在宣传马列主义、建立中国共产党方面,立了大功。
在五四运动中,他曾担任过总司令。后来,他也像俄国人普列汉诺夫一样,犯下了一个错误。
最后,毛泽东又下了命令:“陈独秀后代的生活,仍然要注意。”当地很快就把陈延年和陈乔年的烈士身分确定下来,并向他们颁发了烈士证明书。
陈延年一直没有结婚,陈乔年又没有子嗣,所以这些烈士的家属,都落到了陈松年一家。
地方政府给了他一个月30元的生活费,还把他正式送到窑场去工作。
参考资料:
党史文苑——陈独秀儿女们的命运 作者:周艳琼
史传——陈子美_客死异乡的陈独秀之女 作者:董仲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