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苦难和新生——西藏翻身农奴影像档案:普琼

2025年04月01日13:20:20 历史 5672

家住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联乡柳村的普琼老人生于1940年,出生时的身份是农奴。

在封建农奴制度下的旧西藏,贫富差距巨大。农奴主过着有肉有酥油的生活;而农奴们连糌粑都不够吃。“我从十五岁开始就给农奴主干最苦最累的活,白天赶着牲口去放牧、种地、搬运土石,夜晚还要去山上捡柴火。穿的是破氆氇,住的是跟牲口挨着的矮房子……什么苦都吃过了。”普琼老人说。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迎来了新生。从此,普琼不但成为自己的主人,还入了党,当上了村小组组长、安全委员、民兵队长。

如今的普琼老人已四世同堂,住在宽敞明亮的新房里。“我家户口上有10个人,家里共有27亩地,拖拉机、装载机和小汽车一样不缺,每年收入有三四十万元。”普琼老人非常满意现在的幸福生活。

新华全媒+丨苦难和新生——西藏翻身农奴影像档案:普琼 - 天天要闻

普琼老人(前)与儿子欧珠(后右一)、儿媳曲宗(后右三)、孙女其美拉姆在家中合影(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新华全媒+丨苦难和新生——西藏翻身农奴影像档案:普琼 - 天天要闻

普琼老人肖像(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新华全媒+丨苦难和新生——西藏翻身农奴影像档案:普琼 - 天天要闻

普琼老人(左)在孙女的陪伴下浇花(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新华全媒+丨苦难和新生——西藏翻身农奴影像档案:普琼 - 天天要闻

普琼老人肖像(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新华全媒+丨苦难和新生——西藏翻身农奴影像档案:普琼 - 天天要闻

普琼老人(左)在孙女的陪伴下侍弄家中的花(3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一心为公的教员 - 天天要闻

一心为公的教员

教员始终秉持着"天下为公"的崇高理想,如同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那般,将拯救黎民百姓视为毕生使命。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以他的才学与家世,本可安享优渥生活,却毅然选择了荆棘遍地的革命道路。
太子朱标38岁猝死真正原因,并非患病,而是朱元璋气的 - 天天要闻

太子朱标38岁猝死真正原因,并非患病,而是朱元璋气的

明太祖朱元璋这辈子最得意的,不是打下大明江山,也不是制定《大明律》,而是生下了长子朱标。这个从娘胎里就被寄予厚望的孩子,几乎承载了朱元璋对理想治国者的全部想象。可惜命运弄人,38岁突然暴毙,留下一堆未解之谜,也让明朝初年的政治格局彻底改写。
房伟:在历史的褶皱之处发力 呈现战争横截面 - 天天要闻

房伟:在历史的褶皱之处发力 呈现战争横截面

苏州大学教授房伟既是一名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高校教授,也是一代批评家中的佼佼者,同时还是一名相当高产的文学创作者,曾获茅盾文学新人奖、百花文学奖、汪曾祺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等。 谈及同事房....
全魔乱舞:历史饭圈化背后的情绪价值 - 天天要闻

全魔乱舞:历史饭圈化背后的情绪价值

最近几年,互联网上出现非常明显的历史朝代饭圈化现象!这样的风潮到底是从何而来,有哪些好处和值得警惕的弊病呢?在贴吧和天涯的时代历史饭圈已初具雏形早在抖音、小红书和B站出现前,广大网民主要靠各种论坛和贴吧,维持着社交和日常分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