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奴儿干都司后,明朝还管辖着女真地区吗?辽东边墙成为了边界

2025年03月24日01:12:28 历史 1779

1433年,明朝撤销了奴儿干都司。严格来说,不是撤销,是内迁到了辽东。不过,由于奴儿干都司已经不再发挥任何重用,其实质上就已经撤销了。奴儿干都司是明朝招抚黑龙江下游女真部落的一个羁縻机构,它的撤销标志着明朝正式放弃了对女真部落的经营。此后,明朝在东北的防线全面退守到辽东边墙以内。不过,许多人认为奴儿干都司虽然撤销了,但明朝在东北依然拥有300多个卫,所以明朝依然管辖着广大的女真部落。这种观念到底正确吗?

一,明朝和女真之间仅存在“封贡关系”

这个明朝管辖东北300多个卫的说法是源于《大明会典》,其中描述“东北属夷”:“都司一,奴儿干都司;卫三百八十四。”原文中的都司和384卫是并列关系,并没有管辖关系。而许多人在引用这句话的时候,就人为改成了“奴儿干都司,卫三百八十四”,这就是断章取义了。

关于奴儿干都司的管辖范围,明朝史料早有记载。《明太宗实录》明确记载奴儿干都司最初管辖11个卫,后来增加到18个卫,都在黑龙江下游。《宝宇通志》记载奴儿干都司的范围,“其地东濒海,西接兀良哈,南邻朝鲜,北至奴儿干北海”可见兀良哈三卫等也并不在其范围之内。

撤销奴儿干都司后,明朝还管辖着女真地区吗?辽东边墙成为了边界 - 天天要闻

上文说的“三百八十四卫”,是“东北属夷”的范围,并非奴儿干都司的范围。原文用了“夷”,就说明了不再明朝的管辖范围内了,而是蛮夷之地。

那么这些卫是真实存在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明朝时期,对所有与之有来往的国家、民族和部落都推行封贡关系,“封”就是明朝对之进行册封,册封的名号有王、都司、宣慰司、卫等;“贡”就是周边部族对明朝进行朝贡,而明朝进行了大规模的赏赐。为了吸引各国来朝贡,明朝推行“厚往薄来”的政策,也就是“回赐”的金额远远超过贡品的价值,所以蒙古各部才会逼迫明朝给朝贡特权,日本人也因为争夺朝贡特权而在明朝发动“争贡之役”。

总体而言,这种“封贡关系”只是一种古代的国际关系,并非存在内部的管辖状态。而且,这种册封的数量不会减少,而是越来越多。所以女真地区所有的“卫”,都不会记载是哪一年废除的,因为实际上不存在,也就没有废除一说。而随着和明朝建立封贡关系的部落越来越多,或者部落分裂为多个部落,那册封的数量自然也就增加了。

撤销奴儿干都司后,明朝还管辖着女真地区吗?辽东边墙成为了边界 - 天天要闻

从明朝前期到后期,女真部落的状态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有的部落迁到了其他的地方,有的早已消散,有的早已兼并融合,比如所谓的“毛领卫”早已加入了建州女真之中。而明朝曾经颁布的朝贡凭证——敕书,也早已变成了各部落争抢的对象。一个部落消失了,但其他部落会拿着这个消失部落的敕书去和明朝贸易,获取赏赐和经济利益,而明朝的官方文书只会记载“某某卫来朝”。对于各部落的实际情况,明朝是不了解的。在万历年间,明朝给予东北女真部落大概1000道敕书,但基本被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垄断。

《扈伦伦四部的对外关系初探》指出“这种土官制实际徒有虚名,往往造成卫所印与地分家,人与敕不符、印敕与所治及官衔没有任何联系等混乱现象。这就给某些既无衙署,又无领地的都督、指挥使们造成可乘之机。他们凭着虚衔,内控部下,外邀贡赏,贪图贡市之利,以达本部卫发展和强大的目的。这便是他们想方设法搞好同明朝关系的出发点。”

有时某一部族或某一地区派人到边境政府或中央政府进贡,朝廷或地方官就授予一个羁縻州或都督、刺史的名义。实际上,地方官或中央政府很可能连这个部族和这个政区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更谈不上进行有效的统治了。还有的部族在甲地受了某州刺史的称号,以后却流动到乙地甚至丙地去了。如果因为该部族有某州刺史的称号,就认为他们到过的地方都是王朝的疆域,那岂不成了笑话?有的羁縻政区甚至是语言差异和翻译错误的产物,有的非汉部族第一次来时被译成一个族名,被授予一个羁縻政区;下一次来时却被译成另一个族名,于是被当作一个新“归顺”的部族,再授予一个羁縻政区。前朝档案中的羁磨单位,根本不问这些单位现在是否还存在。……如果我们根据这些乌有子虚的政区来确定这个政权的统一范围,那就不仅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会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天知道那些政区在什么地方。——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二,朝鲜和女真也存在封贡关系

这种名义上的封贡关系,不仅仅是明朝和周边地区有,基本只要是古代都普遍存在。比如,明朝册封了不少缅甸北部的小国为宣慰司,但这些小国同时也接受暹罗的册封,对暹罗称臣纳贡。东北的女真各部,在接受明朝册封的同时,也接受朝鲜的册封,对朝鲜称臣纳贡。朝鲜也积极招抚女真各部,“量授万户、千户之职”,甚至要求女真各部“披发之俗,尽袭冠带:改禽兽之行,司礼仪之教”。

我们比较熟知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都经常接受朝鲜的册封。例如比如建州女真首领猛哥帖木儿,深受朝鲜三代荣恩,被朝鲜册封为上将军,并得赐万户印信一颗。而董山被册封为“中枢密使”。海西女真“扈伦国”在1443年对朝鲜朝贡,当时朝鲜知道这些朝贡并非真心诚意,但朝鲜还是给与了一定的赏赐,以及封官。

撤销奴儿干都司后,明朝还管辖着女真地区吗?辽东边墙成为了边界 - 天天要闻

万历年间,乌拉部首领布占泰攻入图们江“六镇藩胡”后,要求朝鲜封官,他甚至说自己“本是高丽人,先世因讨胡而来此,遂为此地之人”,“若得朝鲜官爵,而为之何幸”。1605年,朝鲜正式封布占泰为官。

可见,这种封贡关系并不是真正存在管辖,而只是东亚的一种国际关系。


三,明朝眼中的东北疆域到辽东为止

在明朝人的眼中,明朝在东北的疆域就到辽东为止,辽东边墙就是分界线。明朝初期编撰的《寰宇通衢》对明朝的疆域描述到“方隅之目有八,东距辽东都司,东北至三万卫,西极四川松潘卫,西南距云南金齿,南踰广东崖州,东南至福建漳州府,北暨太平、大宁卫,西北至陕西、甘肃。”这里的三万卫原本设置在绥芬河一带,是管辖建州女真的,但很快就内迁到了辽东。

明朝编撰的《皇明地理述》提到“余闻之学士大夫尝言我朝疆域,过于宋,敌于唐,不及于汉。盖以朔方、大宁、交趾,及开平、兴和、玄菟、乐浪、炖(敦)煌不足故也。”也就是认为明朝疆域在西北、北方、东北方面以及安南方向不如汉朝,而汉朝在东北方面就是辽东和朝鲜之地,明朝人认为在东北不如汉朝的原因就是没有朝鲜。

撤销奴儿干都司后,明朝还管辖着女真地区吗?辽东边墙成为了边界 - 天天要闻

明朝编撰的地理志《大明一统志》记载明朝的疆域“惟我皇明诞膺天命,统一华夷,幅员之广,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南越海表,北抵沙漠,四极八荒,靡不来庭。而疆理之制,则以京畿、府、州直隶六部,天下分为十三布政司”。在东北地区是“东尽辽左”,“辽左”就是辽东的意思。

明史》对明朝的疆域总结为“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于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其东北都不包括黑龙江一带。

在万历初期,李成梁在辽东边墙之外的建州之地建设了“宽甸六堡”,这件事在明朝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因为是明朝开疆拓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后来,巡查辽东的熊廷弼将宽甸六堡称之为“八百里新疆”。既然一块新开辟到建州的土地在明朝被视为开疆拓土,被视为“新疆”,那足以证明明朝眼中女真之地不属于明朝。

撤销奴儿干都司后,明朝还管辖着女真地区吗?辽东边墙成为了边界 - 天天要闻

努尔哈赤在统一建州女真后,就要求明朝归还宽甸地区。当时,由于辽东一半的军民逃入建州,宁愿当建州女真的佃户、包衣也不愿意当明朝的兵,所以明朝很是头疼。而宽甸地区的逃亡现象也非常严重。为此,重新被重用的李成梁选择将宽甸六堡的军民全部内迁到辽东边墙以内,放弃了六堡之地。

1608年,明朝和努尔哈赤达成了边界协议,并在辽东边墙一带树立界碑,规定禁止边民越界,不然格杀勿论。这个边界协议,也能够证明明朝未将女真之地视为自己的疆域。

撤销奴儿干都司后,明朝还管辖着女真地区吗?辽东边墙成为了边界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漳州芗城:抗战老兵后人捐赠红色传家宝 - 天天要闻

漳州芗城:抗战老兵后人捐赠红色传家宝

闽南网5月9日讯(通讯员 沈思虹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在抗战老兵许俊科家中,陈列着金光闪闪的徽章及牌匾,一枚“长江支队南下福建60周年纪念章”镌刻太行太岳精神在八闽绽放的铁血征程,一副“优秀共产党员”牌匾辉映使命荣光。
红场阅兵推动历史的车轮,有遗憾的和平胜利更珍贵 - 天天要闻

红场阅兵推动历史的车轮,有遗憾的和平胜利更珍贵

5月9日,莫斯科红场上的胜利日大阅兵,举世关注。莫斯科红场的阅兵式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军事表演。当铁甲洪流碾过克里姆林宫墙下的方石,当军靴铿锵声,震荡着圣瓦西里大教堂的穹顶,这场跨越时空的军事仪式,总在....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 天天要闻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双江口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高大坝。据相关媒体报道,该水电站已于5月1日开始蓄水,其开发商称,这距离正式投入运行又近了一步。这座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耗资360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已耗时近十年,主要用于发电和防洪。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 天天要闻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曹魏后期,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控曹魏大权,从此时起,司马氏开始夺政专权,此举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他们分别是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诸葛诞之叛。这三次叛乱都是被司马氏平定的,同时也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 天天要闻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前段时间,我们在文物普查时遇到了沙尘暴,后来安全撤到了塔中镇。”新疆和田地区文旅局文博科科长、普查队长买提卡斯木·吐米尔说。当时全队的给养只剩下两箱矿泉水,在普查队距离塔中加油站还有50公里时,汽车指示灯亮起,提示燃油即将耗尽。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 天天要闻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今天,我们说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行为和决策引发了后世无尽的争论。欣赏他的人尊他为拯救汉族于水火的民族英雄,讨厌他的人斥其为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恶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闵!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于公元 3
鲁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鲁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联鲁慕迅同志治丧小组5月9日发布讣告,湖北省文联离休干部、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一级美术师鲁慕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8日凌晨2时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岁。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 天天要闻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文 | 极耳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不过侬晓得伐,伊原来还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举办“DIVA演唱会”的阿姐,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而这也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当天的演唱会,阿姐诚意十足,除了换造型,全程没有下场。她唱了《勇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