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是百越的土著居民,是古代“越人”的后裔。梳理史料,我们会发现,畲族这个名称的出现,最早是在北宋时期,到了南宋末期,才逐渐进入世人的视线,并逐渐在赣、闽、粤、湘等地形成不可忽视的的势力。
繁衍至今,畲族总人口约为75万人。
客家的名称出现得较晚。最初源于东晋时期的给客制度,南迁汉人被称为客户,并逐渐形成于两宋之际。如今,客家人全球数量约为8000万。
畲族与客家两个族群最初碰撞、融合,大约从唐末,一直持续到宋元时期,并最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实。
这种碰撞融合,可以从很多历史事件中得到佐证。
钟传,唐代洪州高安人,高安是今天江西宜春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唐朝时候,他利用王仙芝起义的机会,先后占据了今南昌全境,后被封南平王,占据江西三十余年。
王仙芝领导的农民武装,主要人员是客家先民,而钟传生活在莫瑶集中分布的区域,一度被称为“ 夷僚” 或“ 蛮僚”,他领导的队伍,则以畲族先民为主体。
两支队伍既相互配合,又互相争斗,是畲族先民与客家先民早期交往的叙事。
到了南宋末年,由于金兵不断南侵,大量的中原汉民进一步南迁,来到了赣闽粤边区。他们与当地畲族先民相遇,土客矛盾也更加突出。
当时的时候,南宋政府财政紧张,他们并不管你是畲族土著还是客家先民,一味搜刮、征兵。
当时受迫害的“ 山同蛮” 、“ 蛮僚”,既有居住在山区的畲族,也有南迁汉人中的山民。
这种情况下,客观促进了畲族先民与客家先民的融合,他们同仇敌忾,同舟共济。
这其中,从文天祥领导的勤王军的组成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
当时勤王军包含有中原南迁汉人,以及陈吊眼、许夫人等当地土著,他们俩都是畲族人。
在不断融合中,畲族不断汉化,很多人取汉姓,形成了钟、蓝、盘以及雷“四大姓”。
如今,客家人虽不是畲族人的后裔,但畲客是一家的观点,日益得到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