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那件辛酸事,我本该不想再提起。
那是重新撕开那道血口子,那血腥味!
是贫穷、愚眛.、鲜血淋淋!
但为了不让那事隐没历史红尘中,给人留下警示,特别记录如下。
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县城西北那座大山的背后,出城沿着曲折的山路走上一个多小时才能到村,大约六十多里。
我记得九岁以前,是跟外婆生活在一起的,上小学才回到父亲的村里。
我说的这件事,就发生在外婆的那个村里,百十来户人家,一条白砂河自北向东,、向南绕着这个村子流去。
这河是季节河,夏季汛期,水量大,其它月份小,让水清澈,宽敞的河床大部分,为白色的水洗砂子覆盖。
外婆在村西住,紧挨着这条河。小时候,那是村里孩子的乐园。
夏天,我把肩膀以下身子埋在砂里,叫砂浴,在河塘里,捞蝌蚪、叉青蛙。
冬天,在光溜溜的冰面,邀猴子,划冰车。
可自那事发生后,这河水就沾了血腥味。
我记得四五岁,夏天,这村发生了一件凶杀案,一个芳龄女子被人杀死在这条河的上游。
按村俗,这女子屈死,不能进其宅院,棺木就停放大队场院西大门洞里。
村里报案,惊动县里,下来好多人,加上邻村看热闹的群众,那几天,大队里外人们围得水泄不通。村里气氛一下变得紧张起来了。
这大队离外婆家很近,出门,下道坡,向东,左转弯,几分钟就到大队南边正大门。
出事后那几天,我记得外婆每天要到大队那帮着料理丧事,这受害者是外公本家侄女。
我跟在外婆后,经过大队西门,哀嚎声从那里面传来。远远看到那厚厚的两扇大门,我就像蜜蜂蟹了一样,偏转头,低着不敢看,我从小胆子就小,非常害怕!
我想像那里面,放着那一口红棺材,里边睡着花容月貌般的女人,可惜她被人杀了,还满脸是血啊!
在大队场院,我曾远远看到那围着灵棚里,旁边放几个脸盆,外婆和几个家人给死者清洗脸面,盆里不停的换水,远远闻到那带血腥味的水!
这装点入殓,这都是本家人要做的事。
这本该不是我这个年龄看到的事,我却看到了。这给我大脑里留下了阴影,后来我看到血就恶心,想吐!
灵棚外密密麻麻人们,哭泣的揪心场面,让我早早懂得了什么叫“撕心裂肺”!
必竟一个黄花闺女被货害了!就像一枝带着清晨露珠的花儿才刚刚绽放,就被人掐死了,哪个人能不伤心?
这案子很快就破了,作案现场留下了丢弃的菜刀,顺着刀就找到凶手了,是本村的一个男子干的,当天也喝农药自寻无常了。
那些天,我满耳朵除听到哭声,就是人们对那人咒骂声。人们把最歹毒的语言发泄到那人身上,“把他枪崩货!”、“挨千刀的!”。
也不知道过了几天,家里就埋了这女子。虽然这事过去了,但留给受害者家里的哀痛却是永久的!
外婆家在高坡上,我和外婆站在宅门口,常常听到一阵阵呜呜呜的哭声从北边传来,依稀看,河丛里坐着个女人。
外婆就知道又在哭她闺女,外婆就反复说,“造孽啊!造孽啊!”
这女人几乎每天都到河边,也没持续了几年,没活下个寿数,就死了。
村里发生这事,其实是我三舅有关系的。
当时,我小,只对这事保留了上边的印象,至于这人为什么要杀人?我是不清楚的。
后来随着年龄增长,从外婆断断续续的述说中,这件事的迷雾才渐渐揭开。
这受害者是三舅的堂妹,长得好看,又是村支书的女儿,到了芳龄。
三舅在省城上班,他决定,这么标致的女孩子,无论如何也得给她在省城找个婆家,尽管当时村里倾慕者很多,这堂妹心里有主意,一个都不搭理。
追求者中,有一个年轻小伙子十分难缠,遭女方拒绝后,还几次厚着脸皮上门提亲,都被女方家撵了出来。
经过几年摸索,三舅终于在城里找到了一家,正准备回村让堂妹同男方见面。
为堂妹的事,这几年,三舅早惹下村里这男的,这男的认为女方一直不答应,是三舅坏了他的好事,扬言要报复。
外婆知道村里这人不好惹,也曾劝三舅不要管人家的婚事了。
可三舅当过兵,以他倔犟的脾气,岂能被对方恐吓吓倒!
这让外婆整日心神不安,怕家里人遭不测。三舅回家没住几天,就催他走。
三舅堂妹家至拒绝这男子的婚事后,也知其不会罢休,尽量不让女儿出门,躲了一段时间。
好像这男子也没动静,家里就放松警戒,以为这人死心了,想不到一场危险正俏然逼近!
这男子眼看这女子要飞走了,他决定最后一搏!
事发那天临近中午,三舅这堂妹正在村边这条河的上游,她蹲在一块大青石旁洗衣服。
从现场看,两人发生扭打,男的动了刀,石头上、河边草丛里溅的都是血。
从尸检看,女的手指、胳膊、背部都被砍了,但伤的要害处还是脖颈,被刀砍后,大出血而死。
男的杀人后,害怕,拿着一瓶农药“滴滴味”,跑村北坡田后,边跑,边喝。
等下午黄昏,人们在后坡找到,人早没了,嘴里吐出白沫子,旁边还有睡倒的、残留少半瓶药水的玻璃瓶子。
这杀人的事,发生后,悬在头顶上那把剑没了,外婆的心终算落了地,“好怕啊!”,全家平安了。
可这侄女的死,又让她良心不安,自责起来。
我常常听到她一个人自言自语,反复说着这句话,“要不是自己儿子说媒,也许这闺女不会死,这反而是害了她啊!唉!作孽啊!作孽!”
究竟是谁害了这闺女?村里为什么会发生一死两个人这样的悲剧?当时听外婆讲这事,我是弄不明白的。
后来,我进了城,上班,成家,随着社会阅历的增长,对这事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发生这样的事,根源就是一个字老家太“穷”了!杀人,看来也是可以理解的。
也不怕大家笑话,那年月,村里百十户人家蜗居在狭小的河床边,周围大多数是坡地,靠天吃饭。
老百姓肩扛背驼受一年,打不下多少粮,第二年春天,早早就不够吃了,多数人家靠地里新出土的野菜、树上的嫩叶充饥,这样的日子要持续到七八月份,有玉米棒、豆角、土豆,就能接上秋粮了。
物品溃乏到极点。人口多的户家,全家七八口人,盖一床棉被。
多数人家除煮饭那口大铁锅,锄镐几件农具为铁器外,家里连颗钉子也找不到。
由于纸张奇缺,上厕所的手纸也是土块、瓦片,一家人磨了再用,用了再磨。
人们要想摆脱这村里,有两条路,走工、考学校。
这当工人还得有指标,和村里干部没关系你也走不成,考学也是个别好学生的出路。
所以大多数年青人只能一辈子老老实实呆在村里,男的任凭你学多少技术,也得打光棍。
女的多一条出路,去城郊找婆家。
留下来的个别心眼活的男人,想娶媳妇,看上村里某个女子,就采取软缠硬磨、威胁对方等手段。
反正他们有的是时间,最终迫使女方就范。往往这样的小伙也能娶上媳妇,生儿育女,过得挺好。
外婆村里这男的也一样,只是眼看女方要走了,情急之下,情绪失控,导致悲剧发生的。
所以说,这都是山里贫穷造成的。
山里,现在情况也没多少改变,全年做饭、暖家,人们还是靠烧柴禾,没钱挂炭、用电。
去年又遭旱灾,粮食歉收,老百姓靠救济过活。
所以贫穷,这是造成村里光棍成堆的唯一原因,老光棍死去,又滋生小光棍,真可谓前赴后继啊!
现在老家,沿河床,每个村子荒废的太厉害了,走得仅有二十几个光棍老人,照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年,这光棍村就成遗址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