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洋人在徐州乡村所见:躺在地上的伤员,戴着日本钢盔的士兵

2025年01月22日17:02:05 历史 1463

1948年底,美国生活》杂志记者卡尔·迈登斯(Carl Mydans)携带照相设备来到淮海战役战场,记录下一组战时国民党士兵的生活景象,从中我们不难找到他们为什么最终失败的原因。

1948年洋人在徐州乡村所见:躺在地上的伤员,戴着日本钢盔的士兵 - 天天要闻

行军

背着背包,扛着各种武器的国民党士兵正在往淮海战役前线进发,从装备上看要比我军强太多。然而,看上去浩浩荡荡,却注定去接受失败的命运。

1948年洋人在徐州乡村所见:躺在地上的伤员,戴着日本钢盔的士兵 - 天天要闻

担架

在前行的路上,摄影师迈豋斯遇到了抬着担架的两个士兵。担架上躺着一个刚刚从前线撤下来的伤员,伤员的脚趾头已经肿胀得变了形。

1948年洋人在徐州乡村所见:躺在地上的伤员,戴着日本钢盔的士兵 - 天天要闻

废墟

路边一排被战火摧毁的民居,茅草屋顶已经烧光坍塌,只剩下土坯垒砌的断壁残垣。一名当地百姓站在废墟前,看着曾经的家园无可奈何。

1948年洋人在徐州乡村所见:躺在地上的伤员,戴着日本钢盔的士兵 - 天天要闻

伤兵

军车后面摆放的几副担架,上面躺着的也是从前线撤下了的伤兵。最倒霉的要数这个脚部受伤的家伙,天寒地冻,他也不得不光着脚。坐在旁边的士兵手里夹着烟,神情迷茫。

1948年洋人在徐州乡村所见:躺在地上的伤员,戴着日本钢盔的士兵 - 天天要闻

换个角度

迈豋斯从另一个角度再次记录下当时的场景,原来附近还有许多士兵。众人站在担架旁边,面无表情地看着摄影师的镜头。

1948年洋人在徐州乡村所见:躺在地上的伤员,戴着日本钢盔的士兵 - 天天要闻

村舍

因为打仗,村子里的老百姓基本都跑光了,士兵就理所当然地住进了老百姓的房子里。几匹战马在屋子前面吃食。

1948年洋人在徐州乡村所见:躺在地上的伤员,戴着日本钢盔的士兵 - 天天要闻

大车

当时国民党士兵所使用的交通工具可谓五花八门,除了少量的汽车,更多的是一些马车甚至是扁担挑子。

1948年洋人在徐州乡村所见:躺在地上的伤员,戴着日本钢盔的士兵 - 天天要闻

窝棚

有一批士兵来到临时驻扎地,他们挑着铺盖卷的担子并排放在地上。此地百姓的房子毕竟有限,已经住不下太多的人,他们只能在附近搭起窝棚作为休息的地方。

1948年洋人在徐州乡村所见:躺在地上的伤员,戴着日本钢盔的士兵 - 天天要闻

窝棚前

即便是窝棚,有的人还住不上,他们将铺盖卷扔在地上,直接躺在窝棚外休息,一副摆烂的模样。

1948年洋人在徐州乡村所见:躺在地上的伤员,戴着日本钢盔的士兵 - 天天要闻

全景

太阳的时候,很多人愿意在室外活动,有的人坐在地上喝着热水晒暖,有的则让理发师帮助剃个头,不过,洗头需要自理。

1948年洋人在徐州乡村所见:躺在地上的伤员,戴着日本钢盔的士兵 - 天天要闻

合影

在茅草屋前合影的几名士兵,按照摄影师的要求站成了一排。他们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当初只是为了有口吃的从了军,根本不知道为什么打仗,其战斗力可想而知。

1948年洋人在徐州乡村所见:躺在地上的伤员,戴着日本钢盔的士兵 - 天天要闻

装备

这几名士兵的装备比较好,腰间别着牛皮子弹盒,头上顶着日军的90式钢盔,有的还架着风镜。看这身行头,他们大概率是国民党的精锐了。

1948年洋人在徐州乡村所见:躺在地上的伤员,戴着日本钢盔的士兵 - 天天要闻

埋锅造饭

几名伙头兵正在准备食物,一个士兵在木桶里洗菜,另一个士兵在两只箩筐架着的木板上切菜。还有一名士兵拎着勺子站在不远的地方,呆呆地看着镜头。

1948年洋人在徐州乡村所见:躺在地上的伤员,戴着日本钢盔的士兵 - 天天要闻

开饭

饭准备好了,士兵们或蹲或站着便开吃了,手里端着很小的搪瓷碗。这些士兵都是些年富力强的年轻人,且不论饭菜的质量如何,就这幺小的餐具,不知要来上多少碗才能吃饱。

1948年洋人在徐州乡村所见:躺在地上的伤员,戴着日本钢盔的士兵 - 天天要闻

牛车

停在草垛附近的牛车,车夫站在一旁,年轻的国民党士兵坐在牛车后面,手里端着搪瓷缸正在吃东西。士兵长得很帅,但棉裤的裤裆烂了,许多棉花绽在外面。

1948年洋人在徐州乡村所见:躺在地上的伤员,戴着日本钢盔的士兵 - 天天要闻

高下立判

在迈豋斯拍摄的这组照片中,只出现了这一个赶车的百姓,估计还是被硬拉来的夫子。和我军身后后浩浩荡荡的独轮车大军相比,简直有云泥之别。还记得陈毅元帅曾讲过的那句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马达Ⅱ感知·感恩·感奋 - 天天要闻

马达Ⅱ感知·感恩·感奋

104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却是从苦难到辉煌的一部奋斗史。在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不止是 “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的铁血敌后岁月 - 天天要闻

不止是 “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的铁血敌后岁月

提到焦裕禄,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不是那个拄着拐杖、在兰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着麦穗、望着泡桐的慈祥面容?没错,他是“县委书记的榜样”,是在和平年代里为百姓谋生计、与风沙较劲的“老黄牛”。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传奇—
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问题 - 天天要闻

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问题

来源:解放军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要抓党性、严党纪习主席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学习陈云同志的丰富领导经验”。陈云同志关于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许多前瞻性、战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当年,陈云同志针对“不吃不喝,经济不活”“经济要搞活,纪律要松绑”等错误观...
国家移民管理局通报表扬!广东这支队伍上榜 - 天天要闻

国家移民管理局通报表扬!广东这支队伍上榜

日前,国家移民管理局通报表扬了一批“四强”党支部。记者留意到,驻守在深港边界的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皇岗边检站执勤十五队获评2025年度国移民管理机构“四强”党支部。皇岗边检站执勤十五队担负着福田口岸出境旅客边防检查任务,自2019年成立以来,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获评广东省青年文明号、深圳边检总站“先进基层...
危地马拉:拉丁美洲小国,因为美国的掠夺而陷入万劫不复 - 天天要闻

危地马拉:拉丁美洲小国,因为美国的掠夺而陷入万劫不复

说起拉丁美洲的历史,相信很多人会想起一个词汇:香蕉共和国。这个词汇指的是在近代的时候,拉丁美洲因为被美国控制,很多国家处于产业单一的状态。比如危地马拉只生产香蕉,所以得出个名字:香蕉共和国。其实拉丁美洲在世界历史上颇为尴尬:很多人印象里,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