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春节,毛主席请老乡吃饭,敬酒时:我还要到你们家里去拜年

2025年01月19日09:02:20 历史 1482

在一次讲话时,毛主席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毛主席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1944年春节,毛主席请老乡吃饭,敬酒时:我还要到你们家里去拜年 - 天天要闻

1944年1月25日,是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新春佳节。这一天,延安的农村到处张灯结彩,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

春节期间,为了表达对人民群众的关怀,毛主席特意在枣园小礼堂,举办了一场宴会,请村里的乡亲们来此吃饭。

考虑到村里的人数较多,小礼堂容纳不了这么多人,毛主席便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由每家每户派出一位代表,代表这个家庭来小礼堂参加宴会。

当天,在乡亲们来到小礼堂的时候,礼堂里已经摆了十几桌,桌子整齐地上摆放着软糕、油馍麻糖等好吃的东西。这些,都是乡亲们自己带过来,并由工作人员摆上去的。

入座后,大家发现在每一桌都有一位中央领导作陪,大家在一起有说有笑,欢度新春佳节。

期间,毛主席和大家一一握手,送上新春的祝福。在敬酒的时候,毛主席笑着对乡亲们说:“你们都是我的老邻居,不要讲客气,过几天我还要到你们家里去拜年呢。”

1944年春节,毛主席请老乡吃饭,敬酒时:我还要到你们家里去拜年 - 天天要闻

春节期间,毛主席家里还来了一位特别的客人,他的名字叫做杨步浩,是陕甘宁边区著名的劳动模范

杨步浩之所以在春节期间来到毛主席家里,是因为在他的心里,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他今天的好生活。

1905年11月28日,杨步浩出生在横山县魏家楼乡杨家楼村。

由于出身于贫苦农家,杨步浩从小就朴实勤快。然而,命运的不幸还是降临在了这个孩子的身上。

1913年,杨步浩的母亲去世。从此,杨步浩成了一个失去了母爱的人。后来,为了生存,杨步浩不得不给地主当了小长工。

那时候,杨步浩不仅要给地主家干重活,还要倒屎倒尿。即使如此,地主都不给杨步浩穿暖吃饱。那时候,杨步浩家里还欠了一些债务。

1928年,横山大旱,杨步浩家里实在无钱还债。于是,杨步浩便跟随父亲逃难到了延安,流落川口石家畔,以乞讨的方式艰难生活。

1944年春节,毛主席请老乡吃饭,敬酒时:我还要到你们家里去拜年 - 天天要闻

后来,他的父亲也饿死了。此后,杨步浩成为了一个孤儿。为了能够活下去,杨步浩种了一些田,再打一些工,勉强维持着随时可能熄灭的生命之火。

1932年,地主、团总告诉杨步浩,要缴纳6元钱。

然而,杨步浩根本就没有钱给他们。后来,杨步浩被打了40军棍,在家里躺了半个多月,才下了地。

后来,陕北红军来到这里领导人们与地主斗。杨步浩觉得这才是人民的队伍,便参加了赤卫军,为红军服务。

1935年10月,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来到陕北

不久后,红军解放了石家畔,开始给乡亲们分田地,分窑洞。在这个过程中,杨步浩分到了1孔窑洞,还分了地。从此,杨步浩种上了自己的地,并将共产党当做了自己的恩人。

1944年春节,毛主席请老乡吃饭,敬酒时:我还要到你们家里去拜年 - 天天要闻

1936年,杨步浩加入中国共产党,还担任了村干部。在杨步浩看来,这一切都是党给的,是毛主席给的。

因此,杨步浩对毛主席、共产党提出的号召,总是积极响应,并且超额完成组织上下达的生产计划,每年都会多交一些爱国公粮。

此外,杨步浩还领导乡亲们变工互助,发展牲畜,植树造林,兴办副业,打井建磨,积粮备荒。

1942年,杨步浩当选为延安县劳动英雄和模范共产党员。后来,在杨步浩的带动下,川口区六乡也成为了有名的模范乡。

在说完自己的身世后,杨步浩又激动地说:“吃米不忘种谷人。我现在翻了身,不能忘记共产党和您的恩情呀!”

这一年,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杨步浩被评为甲等劳动英雄。在开会期间,毛主席再次接见了杨步浩,并请他吃了饭,鼓励他要继续进步。

1944年春节,毛主席请老乡吃饭,敬酒时:我还要到你们家里去拜年 - 天天要闻

在毛主席的鼓励下,杨步浩再接再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平凡而又骄人的成绩。而他对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代耕也继续了下来。

在杨步浩看来,毛主席就是穷人的大救星,是他给穷苦人带来了希望。因此,杨步浩是永远都不会忘记毛主席的恩情的。

1944年春节,杨步浩特意来到毛主席家里,给毛主席拜年。

那天,杨步浩带来了他亲手制作的油糕黄馍馍、白馍馍。此外,在他的手里还提着一只鸡,

看到劳动模范杨步浩特意来给自己拜年,毛主席心里十分高兴,热情地款待了他。临别时,毛主席将杨步浩送出了门外,并让他转达自己对乡亲们的问候。

回到村里后,杨步浩立即向乡亲们传达了毛泽东对大家的问候与关怀。听了杨步浩的传达,乡亲们都很激动,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搞好生产,向毛主席上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1944年春节,毛主席请老乡吃饭,敬酒时:我还要到你们家里去拜年 - 天天要闻

这一年,杨步浩所在的村里,每家每户都喂了两头猪。为了提高劳动效率,乡亲们还搞起了变工队,办了粉坊,日子越过越红火。

看到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毛主席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在毛主席看来,这就是党与群众密切联系的结果,也是革命胜利的关键。

毛主席认为,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的联系。他觉得,只有通过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意见,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也才能把党的主张,转化为群众的实际行动。

在毛主席坚定不移的推动下,延安时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最好的时期之一。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1947年,国民党军在全面进攻解放区失败后,转向了对山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月13日,胡宗南指挥国民党军14万人分别从洛川宜川出动,目的就是为了占领延安。

1944年春节,毛主席请老乡吃饭,敬酒时:我还要到你们家里去拜年 - 天天要闻

当时,有人主张毛主席撤离延安,渡过黄河到安全有保障的解放区去。然而,毛主席却不愿意离开陕北,他解释说:

我们在延安住了十来年,一直处在和平环境中。现在一有战争就走,我无颜对陕北乡亲,日后也不好再见面。我决定和陕北老百姓一起,不打败胡宗南决不过黄河……党内分工我负责军事,我不在陕北谁在陕北?现在几个解放区刚刚夺得主动,我留在陕北,蒋介石就不敢把胡宗南投入别的战场。我拖住他的‘西北王’,其它战场就可以减轻不少压力。

这,也反映出了毛主席对穷苦乡亲们发自内心的看重!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太平天国失败后,残余逃亡到此国,现有20万华人,还讲着广东话 - 天天要闻

太平天国失败后,残余逃亡到此国,现有20万华人,还讲着广东话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他们说,那些太平军最后去了南美,听起来像传说,但人还在,说粤语,过春节,几十万人,真真切切地活着。天京破了,城墙塌得连块整砖都找不到。湘军围了三年,饿得城里人啃树皮,喝脏水,死人都没
前苏联加盟国里,又冒出了一个乌克兰?阿塞拜疆为何要和俄撕破脸 - 天天要闻

前苏联加盟国里,又冒出了一个乌克兰?阿塞拜疆为何要和俄撕破脸

这些日子,阿塞拜疆和俄罗斯之间的矛盾,直接摆到了台面上。起因是俄方抓了境内的阿塞拜疆人,甚至还造成了2人丧生的结果。俄方面表示,这些阿塞拜疆族人,是俄国国籍,且涉嫌谋杀案件。阿塞拜疆方面则表示,这是俄在针对阿塞拜疆人的暴行,因为他们有被打过的痕迹。因此,阿塞拜疆方面,也开始抓境内的俄罗斯人,同样给他...
大罢免忍受侮辱迫害!连胜文轰民进党:放任“黑熊”攻击国民党 - 天天要闻

大罢免忍受侮辱迫害!连胜文轰民进党:放任“黑熊”攻击国民党

国民党5日下午在台北市政府前,举办首场反罢造势。国民党副主席连胜文表示,台湾不准有皇帝,民进党不要想着当皇帝。他也轰民进党放任自己的禽兽攻击国民党,世上没有后悔药,如果不想后悔就出来投票。连胜文宣讲反罢,他说,台风来的前一天特别闷热,感谢大家愿意为了捍卫台湾的监督与制衡站出来,防止绝对权力绝对腐化,...
民进党发动的大罢免就是大恶罢!戴锡钦批:他们与恶的距离是零 - 天天要闻

民进党发动的大罢免就是大恶罢!戴锡钦批:他们与恶的距离是零

国民党一系列反罢免大型造势活动中的首场宣讲,5日下午在台北市政府前广场登场。台北市党部代理主委、议长戴锡钦上台助讲表示,这次民进党所发起的大罢免,是台湾自由法治推动三四十年来面对的最大人祸,还批所谓的大恶罢“民进党与恶的距离是零”,他们就是恶的代表!戴锡钦指出,7月5日没有发生大地震,也希望刚形成的台...
马达Ⅱ感知·感恩·感奋 - 天天要闻

马达Ⅱ感知·感恩·感奋

104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或许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却是从苦难到辉煌的一部奋斗史。在这不平凡的104年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不止是 “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的铁血敌后岁月 - 天天要闻

不止是 “县委书记榜样”:焦裕禄的铁血敌后岁月

提到焦裕禄,你脑海里浮现的,是不是那个拄着拐杖、在兰考沙丘上奔波的身影?是他捧着麦穗、望着泡桐的慈祥面容?没错,他是“县委书记的榜样”,是在和平年代里为百姓谋生计、与风沙较劲的“老黄牛”。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他人生中另一段少有人知的传奇—
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问题 - 天天要闻

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问题

来源:解放军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要抓党性、严党纪习主席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要学习陈云同志的丰富领导经验”。陈云同志关于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执政党建设的许多前瞻性、战略性思想,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当年,陈云同志针对“不吃不喝,经济不活”“经济要搞活,纪律要松绑”等错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