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将领张发奎:参与辛亥革命,晚年定居香港,活到1980年

2025年01月11日14:02:26 历史 1445

国民党历史上,有个叫张发奎的大佬,或者说将领。当然,提起国民党,很多人会想起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薛岳这些将领,至于张发奎,似乎仅限于历史爱好者知道。而今天本文就要说一说关于张发奎的履历——这是一个让国共两党都非常关注的人物——甚至我军的贺帅、刘帅,都和张发奎有很大的渊源。

1、张发奎的早年经历

张发奎是广东韶关人,生于清朝光绪二十二年(西元1896年)。张发奎的父亲在衙门里当差,因此家庭条件虽然谈不上太好,但大概也不是太差。

国民党将领张发奎:参与辛亥革命,晚年定居香港,活到1980年 - 天天要闻

不过,在宣统二年(西元1910年)的时候,张发奎吃了官司。当地有个豪强的儿子掉到河里淹死了。当地豪强一口咬定是张发奎谋杀。张发奎眼看要吃官司,只好逃亡到广州躲避——也得亏那个年代没有身份证制度和天眼,否则张发奎还真逃不掉坐牢。

不过,张发奎在广州躲藏没多久,武昌起义就在湖北爆发了。之后张发奎也跟着参加了革命军

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张发奎报考了军校,而后还参加了同盟会。这期间张发奎积极为同盟会/国民党贡献力量,并且参与对军阀的暗杀活动。张发奎的积极态度加上确实有一定的办事能力,所以引起了孙中山的器重。为此,张发奎得到了孙中山的器重,并参与了这期间孙中山和军不发的一系列斗争。大约在民国十二年(西元1923年)左右,张发奎就已经被孙先生提拔为独立团的团长了。

国民党将领张发奎:参与辛亥革命,晚年定居香港,活到1980年 - 天天要闻

民国十四年,国民党高层决定把能控制的军队改组为国民革命军。这一年张发奎被提拔为旅长,并在民国十五年成为师长。

2、张发奎的国民党大佬岁月

北伐战争开始以后,张发奎的部队被视为北伐军的主力。当时张发奎的部队属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四军有个别称叫铁军,意思就是和军阀的军队交战中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时候还处于国共合作时期。四军里面有不少我党的成员。后来红军时代,我军的第一支部队番号叫红四军,以及抗战时期,南方八省游击队整合来的部队番号叫新四军,其实都是对这一时期的四军历史的一种纪念。毕竟,四军是王牌军。

1927年,老蒋和汪精卫纷纷开始对我党的成员进行杀戮。于是在这一年的8月1日,我党在南昌发起了南昌起义。当时国民党方面要求张发奎带兵去拦截、镇压南昌的起义军。但是张发奎对此并不积极——原因很简单,因为南昌起义军里,不少人都是他的旧部。因此让他对旧部开火,张发奎还真下不去手。为此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当家人老蒋对张发奎非常不满。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发奎积极申请希望能够前往东北,支持黑龙江省主席马占山的抗日事业,不过这些都被国民党方面冷处理。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张发奎参与了很多对日作战的活动,并且态度堪称坚定。

国民党将领张发奎:参与辛亥革命,晚年定居香港,活到1980年 - 天天要闻

解放战争后期,老蒋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一方面解放军高歌猛进,尤其是淮海战役之后,老蒋大量精锐被我军消灭,导致老蒋的统治岌岌可危。而另一方面,国民党高层也存在很多的反蒋势力。比如当时原粤军的大佬,比如余汉谋等人,就联系张发奎、薛岳等人成立影子内阁,打算把老蒋赶下台。到了1949年3月的时候,张发奎被委任担任陆军司令。不过之后因为政治斗争等因素,在这一年7月的时候,张发奎选择离开广州,到香港。之后张发奎一直生活在香港,并在1980年去世于香港。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闻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从八道湾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交恶的原因。鲁迅兄弟交恶,是从三兄弟合资买入北京八道湾胡同的三进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亲生活在一起开始的。当初买房的钱3500大洋,是大哥鲁迅出了大头,家里的开支也是以鲁迅的薪资为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 天天要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人都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在以前还有一个贞操观。明清时期,人们是非常看重贞操观的。贞操本来是指坚贞不移的节操。后来就演变成了专指女子不失节。有句话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说明贞操对于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还重要。那么,从古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闻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唠个硬核历史!咱今天要聊的这个事儿啊,绝对比电视剧还魔幻——当年号称世界第一“战斗民族”的苏联,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国坟场”(英国、沙俄都栽过跟头),却非得头铁往里冲,结果把自己整解体了!这事儿听着离谱吧?具体怎么回事,今天我就给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 天天要闻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邻居的瓷盘"六十万啊,这瓷盘怎么又回到了李老头家里?"我望着邻居家墙上那熟悉的花纹,心里五味杂陈。我叫周建国,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这小县城生活了大半辈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国,多少人的命运都在那场改革浪潮中被重新书写。我们这些"国企大军",转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 天天要闻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上周,我和来自上海的好兄弟卢博士相约,一起探访了位于广东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镇,近距离接触与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车去广西、下午乘火车返回村里的“担担军”。前一天下午四点,我们抵达河唇镇北部的HW村,满眼都是番石榴,一条铁轨就在村子旁边,不时有呼啸而过的绿皮火车。这一带盛产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