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之《易中天品三国》翻译并整理而来,意在传播三国文化。
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兼并天下后,秦汉两朝我们这个地方就一直是个统一的国家。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再统一之前,出现了一段特殊的时期,我们通常叫做:三国!
三国是一个动乱的时代、苦难的时代。曹操曾有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但同时,三国又是一个英雄的时代。因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很多人为了国家再次统一付出了自己的崇明才智。
比如:雄才大略的曹操、鞠躬尽瘁的诸葛亮、风流潇洒的周瑜、坚韧不拔的刘备等等,都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拿周瑜来说,读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三气周瑜、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把周瑜描写成了一个气量狭窄的人。
而实际上周瑜是一个非常忠诚而又英雄的人。24岁,就被孙策任命为建威中郎将,开始建功立业。同年,和与他同龄的孙策一同迎娶了大乔与小乔,可以说是少年得志、春风得意。少年时被乎做周郎,意为孙帅哥。
苏东坡有文写孙策为:遥想周瑜当年,小乔出嫁之时,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所以,周瑜20多岁就做了建威中郎将,还娶了当时最漂亮的妹妹,怎么可能会去嫉妒别人呢?事实上,周瑜的气量是很大的。
陈寿的《三国志》评其为:性度恢廓;刘备评其为:气量颇大;蒋干则说其:雅量高志。
周瑜又是孙刘联盟和曹操进行赤壁之战的总指挥。
所以说周瑜是气度狭窄的人是不科学的。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任何的历史人物基本都会有三种形象:
1,历史形象(不等于历史真相)
主要是历史资料中的人物形象。而三国这段历史的历史资料又非常不真实,因为时间短,如果从汉景帝驾崩到西晋统一也不过90年,而从正统史书记载算起更短。
从魏亡到晋朝,各种史书的记载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是什么情况,各种史书已经不一样,已经有分歧。然后这种分歧随着历史时间推移,越来越文学化、民间化。
2,文学形象
主要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比如三国演义。
3,民间形象
就是民间传说的形象以及每个人心里的形象。比如:人们在看历史影视剧时会说,这个曹操不像啊!怎么不像,真实的曹操谁知道?
三个形象即相互影响又存在距离。比如历史上诸葛亮的文学形象!
诸葛亮的形象是文学艺术作品着重塑造的,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有来历的。魏亡之后,对诸葛亮的敬重和推崇就已经开始,这里面的原因和道理以后在说。
在近代有一个叫郭聪的人,大概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他认为现在世人对诸葛亮的推崇远远不够,于是他就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就是说要公布大家都不知道的诸葛亮的五件事情。裴松之为《三国志》做着的时候,对这五件事进行了引用并一一加以驳斥,就是说这五件事都不存在!五件事情中,第三件就是空城计。所以空城计不是罗贯中编出来的,是郭聪编出来的!
郭聪说:司马懿率兵来打王平,诸葛亮当时手上没有兵,就使了空城计,司马懿就退兵了!
裴松之驳斥他的理由是,当时司马懿官居荆州都督驻节宛城,根本就不在阳平战场。人都不在,事情怎么可能发生呢?但是这个事情很精彩,所以被文学作品一说再说、被戏剧作品一演再演。
戏剧中的故事是这样的,说是马谡失了街亭,诸葛亮手上无兵无卒,司马懿大兵压境,就急中生智,命令打开城门,拍一些老兵在门口扫地,自己带两个小孩一张琴坐到城楼开始唱卡拉OK: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翻空隐,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马谡不中用,将帅不和,丢了街亭,你司马懿侥幸得了很多地方,贪得无厌,又来打我,那你就来打吧。我现在已经准备好了,街道打扫干净等着你来屯兵,杀了羊煮了酒准备犒劳你的三军,你既然来了,你就进城来嘛。”
“你犹犹豫豫干什么呢,告诉你吧,我这里既无埋伏又无兵,只有琴童人两个,来来来,走上城来,听我抚琴…”
司马懿在城下犯嘀咕,这哥们什么意思啊?邀请我上去和你一起卡拉OK,我上去卡拉,你把我OK了!我才不上这个当呢,撤!
这个事情裴松之说的很清楚,不是事实。其次也不合逻辑。因为,既然司马懿能看得清听得清,说明距离不远,为什么不用神箭手射之?再则,冷兵器时代的战争,那么个小城能藏多少兵或者什么武器?飞毛腿导弹?派一支侦察兵可不可以?退一万步说,按郭聪所说,双方的兵力悬殊非常大,无论是十万大军还是二十万大军,围三天,围而不攻可不可以?干嘛走呢?所以,这个事情靠不住!还有其他的什么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历史上都是没有根据的。
鲁迅曾说三国演义状诸葛多智而近妖!妖是装神弄鬼之妖人,而非女之妖精、男之妖怪。诸葛亮不该是这个形象!那他应该是什么形象呢?据资料记载,诸葛亮身高1米84,当时只有26岁,应该是个什么形象?
诸葛亮,历史上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才能主要在政治方面。他的贡献也主要是为刘备集团制定了战略规划-隆中对、促成了孙刘联盟以及后主时代治理蜀国!他治国的才能是非常杰出的,优于其军事才能!
所以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他是有距离的。而民间形象和文学形象往往也是有距离的。比如说关羽,民间形象就更怪了!民间把关羽奉为剃头祖师爷,还有我们的很多民营企业、生意人把关羽奉为财神爷。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么关羽还可以变成爱神,供奉在婚姻介绍所!
据三国志裴松之注引蜀记,关羽曾经爱上了吕布手下一个人的妻子,当时曹操要打吕布,关羽就对曹操说吕布灭了以后呢,那个女人要让她嫁给我。关羽可能担心曹操忘记,就反复提醒,弄的曹操心想,什么样的女人能让关羽这么上心呢?看看去,一看不要紧,曹操喜欢上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弄的关羽非常的郁闷!
所以面对这三种形象,首先我们还是先弄清楚历史形象,就是陈寿在西晋统一之后五年就完成的以及135年后,裴松之进行了严谨加注的《三国志》。而我们在评价这段历史时,也应该有三种意见:
以历史人物看历史的历史意见、以今人角度看历史的时代意见以及个人意见!三种形象、三种意见相结合,品读那个英雄背出、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下一篇:真假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