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逝世: 重拾弱德之美

2024年12月12日13:20:31 历史 6827

近段时间,世人纷纷悼念叶嘉莹。

11月24日下午,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华古典诗词研究专家叶嘉莹逝世。她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穿裙子的士”。

叶嘉莹被世人所追忆的,不仅是她在古典诗词研究上的卓绝贡献,更是她深沉坚韧的品格,其一生所映照出的“弱德之美”——历经苦难,却始终在困境中持守信念,以诗词为舟渡过人生的风浪,为他人点燃精神的明灯。

认识一名听过叶嘉莹讲公开课的南开大学学生,即便所学并非中文专业、已经毕业十余年,他始终难忘那堂课带来的震撼:“课堂上,80多岁的叶嘉莹精神矍铄,气宇轩昂。几百人的礼堂里,座位上、过道上乃至窗台上全部坐满了老师和学生,仿佛都被她的讲述拢在了一起。听她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讲述诗词创作和研究,只觉得她站在讲台上,有一种无可替代的生命力,就像一株百年老树,深深地把根扎在这里。”

叶嘉莹生命力何来?她选择持守,持守中华古典文化的根,也持守自己的信念,生发出“弱德之美”,但她从不是弱者。她一生经历了家国沦丧、丧亲之痛、人生辗转的动荡,始终投身于古典诗词,认为那些文化词句不仅是审美的选择,更是心灵的容器,能够承载苦难的重量与人性的柔情,并坚持将这份“弱德之美”通过讲学传递,晚年主动回国投身教育,由此也深刻地激励着后人。在叶嘉莹的生命美学里,“弱”并非无能或退让,而是内敛的力量,是一种在面对无常时的包容与坚持,是于不争中守得精神的完整。

在崇尚力量与成功的现代社会,世人总爱崇拜强者,但在叶嘉莹身上,人们重新认识柔弱。有学者指出,现代社会中的许多人害怕被视为弱者,拒绝承认人性中本有的脆弱与依赖性,不愿意承认弱甚而“恐弱”。在追求与强者比肩的路上,这种恐惧强化了“强者”话语体系,从而进一步压制和否定了柔弱、依赖与共情的价值。叶嘉莹的“弱德之美”恰恰在这一语境下提供了一种示例:真正的力量不是抹去弱点,亦不是屈从,而是承认并拥抱柔弱的存在,以柔软的力量抵御外界的压迫。正如叶嘉莹所言:“弱德不是弱者,弱者只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就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

来源:工人日报

叶嘉莹逝世: 重拾弱德之美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免费≠公平?原神圣遗物为何评价两极分化? - 天天要闻

免费≠公平?原神圣遗物为何评价两极分化?

——为何“欧皇1天毕业”,“非酋300天坐牢”却0提升?贪生怕死角斗士,一往无前少女心大家好,我是拾柒。一、圣遗物系统的“双刃剑”本质1. 表面公平:免费获取机制“圣遗物可以免费获取的机制,这能让平民玩家也有机会获得极品词条的圣遗物。从一定程度来说,圣遗物系统相较而言会非常的公平。”零氪玩家可通过日常体力获...
残暴,屠出历史纪录!熟悉的威震天爆走拿下抢7!快船惨遭淘汰! - 天天要闻

残暴,屠出历史纪录!熟悉的威震天爆走拿下抢7!快船惨遭淘汰!

掘船抢七大战一触即发,快船相比此前做了首发五虎的变阵:哈登+鲍威尔+小卡+小琼斯+阿祖,即将小琼斯顶替了邓恩,提高了锋线上的深度。掘金则五虎未变:穆雷+布劳恩+小波特+戈登+约老师。开场后快船的变阵就立竿见影,小琼斯火力全开内外开花——挡拆下顺攻框、接球下快攻自投自抢以及底角三分一箭穿心,帮助快船抢占先机。...
援助圭亚那30余年 中国医疗队队服成“中国名片” - 天天要闻

援助圭亚那30余年 中国医疗队队服成“中国名片”

在万里之外的南美洲国家圭亚那,自1993年起,一批又一批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医生,用坚守和奉献精神,为当地患者带来健康与希望,也推动了圭亚那诊疗技术的发展。前不久,65岁的眼疾患者奇尼安到乔治敦公立医院找黄晓波医生复诊。他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过及时手术,他的眼睛已恢复了视力。乔治敦...
山河印记·寻访抗战足迹丨“响木”清脆 抗联密营里的“密电波” - 天天要闻

山河印记·寻访抗战足迹丨“响木”清脆 抗联密营里的“密电波”

笃笃笃……“啄木鸟”发出的悦耳声音回荡在林间,然而在80多年前,这个声音却是东北抗日联军预警及联络的“密电波”。摇动“响木”会发出类似啄木鸟啄木头的声音,抗联战士利用“响木”发出的不同声音可表达多种意思,其在抗联部队隐蔽传递消息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介绍,80多年前,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
那顶象征着梦想的草帽:照亮了整个三国的天空! - 天天要闻

那顶象征着梦想的草帽:照亮了整个三国的天空!

文‬/胡铁瓜‬建安十二年的深秋,新野县城外的芦苇荡泛起金浪。四十七岁的刘备站在城楼上,望着校场上整齐列阵的三千士卒,突然蹲下身揪起脚边的蒲草,在粗粝的指间捻了捻,露出孩童般顽皮的笑意。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 天天要闻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本文介绍《广西学生军》一书,借以反映抗战初期桂系军队组织发起的第二届广西学生军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