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人文:浔高故事——大是大非失大义成罪人,第八任校长赵正平

2024年12月11日13:04:04 历史 1372

桂平人文:浔高故事——大是大非失大义成罪人,第八任校长赵正平 - 天天要闻

提示:浔州高中的历史沿革,前几篇已经介绍过,网上也容易找,本文就不复述了,各历史时期校名有所不同,为方便叙写,本文一律用“浔高”指代。

桂平人文:浔高故事——大是大非失大义成罪人,第八任校长赵正平 - 天天要闻

桂平浔州高中,从1904年建校沿革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年的历史,历四十四任校长,除去复任,连任,大概四十人左右。

这四十人当中,人生各异,在历史中都有各有各自的精彩,在浔高担任校长,更是各有经历。

但正所谓,人无完人,世人对他们有好评,也有差评,这历任浔高校长中,有一人是最不堪提,最不想提,最不愿提的,提到也感觉是一段黑历史,以他为耻。

这就是第八任校长——赵正平。

为什么这么不堪提,还觉得耻呢?

查一下这位赵正平的人物标签就知道了:汪伪政权汉奸。

桂平人文:浔高故事——大是大非失大义成罪人,第八任校长赵正平 - 天天要闻

网图

赵正平(1877~1945),江苏宝山(今上海)人,他的人生前半段,还是可圈可点的,在那个时代中,他和众多热血青年一样,接受新思想,激进思想,追求进步,有理想,有心报国,留学日本学习明治维新后的东西,后来在日留学期间还成为了同盟会成员。

回国后,1910年8月任中国同盟会广西分会秘书长,亲历参加了辛亥革命在广西的事件。

总的来说,一直到抗战之前,他在方方面面还是做了不少正面的,积极的事的,参与了不少历史事件,但抗战爆发后,他的人生道路就走偏了,追随了汪精卫,成为了汪伪政府的教育部长。

主要从事文教方面职位事务,参与了汪伪政权诸多的事宜,1945年抗战胜利后,作为汪伪政府十大重要人物,被蒋某人三度下令缉捕,同年底,逃往浙江省镇海县躲避,最后传出畏罪自杀而亡的消息。

他的人物生平,网上一搜就出来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但是,其人物生平中,并没有说他当过浔高校长的事情。

那这样一位人物,怎么就和浔高扯上关系了呢?为什么没有提到呢?

桂平人文:浔高故事——大是大非失大义成罪人,第八任校长赵正平 - 天天要闻

其实,他人物生平中没有提到的“当浔高校长”这段,主要是时间太短,他是宣统三年(1911年)来到桂平浔高当校长的,这个经历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所以就忽略不提了。

他之所以当了近一年的浔高校长,主要和他在同盟会当广西分会秘书长时,参与的同盟会浔州起义有关。

同盟会是孙中山领导建立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以前,同盟会发动的比较大的武装起义有十次,其中有三次在今天广西境,钦廉防城起义1907年7~9月(当时属广东),镇南关起义1907年12月,钦廉上思起义1908年3~4月(当时属广东),但这些都是历史影响相对比较大的事件,细看历史,实际上和同盟会有关的起义在广西境内还有多次,如浔州起义。

浔州起义是同盟会广西分会所组织的一次起义,最后虽然也是失败了,但对区域的革命运动,及后来广西辛亥革命宣布独立都是有着明显影响的。

要是铺开来讲,同盟会广西分会领导的浔州起义就是一个很大的历史话题了,今天主题只讲赵正平部分。

桂平人文:浔高故事——大是大非失大义成罪人,第八任校长赵正平 - 天天要闻

简单说,同盟会的各次起义,从根源来讲,都是时代剧烈变革中,旧制度,新制度之间的新,旧思想的冲突,实际上都是由清末民初间,接受了新学教育的进步知识分子所领导发动的。这些知识分子,多数都有在教育界,文化界的经历,一是为了隐蔽身份,方便活动;二是为了传播思想,吸收更多的进步青年,知识分子加入革命。

当中有不少人都是在一些新学堂,教育部门和出版报社等,各种文化团体处任职,就说辛亥革命之前,同盟会很多人在广西的9所新式学校,5所军事学校任职,任教开展革命活动,支持革命力量的发展,其中,浔高就是其中之一。

1910年,赵正平被选为同盟会广西分会秘书长,还作为当时革命报纸《南报》,《指南月刊》、《武学报》主笔,在广西传播着革命思想。

1911年,由于浔高校长黄宏宪离职,受同盟会浔州部的邀请,他到了同盟会在浔州的重要活动场所,浔州中学堂任职,由此,开启了他和浔高的历史关系。

他在浔高任职一年期间,具体作了些什么事情,目前中找不到相关有记载的文献,但就在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浔州起义,二是辛亥革命广西宣布独立。

这也是广西从“大清朝”进入“民国”,从帝制走进共和,进而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至于后来,抗战爆发,他选择了跟随汪伪政权,那就不知他怎么想的,在大是大非之间,选择失大义,成为历史罪人,民族罪人,钉在耻辱柱上,被后世唾骂千秋。

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闻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从八道湾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交恶的原因。鲁迅兄弟交恶,是从三兄弟合资买入北京八道湾胡同的三进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亲生活在一起开始的。当初买房的钱3500大洋,是大哥鲁迅出了大头,家里的开支也是以鲁迅的薪资为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 天天要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人都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在以前还有一个贞操观。明清时期,人们是非常看重贞操观的。贞操本来是指坚贞不移的节操。后来就演变成了专指女子不失节。有句话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说明贞操对于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还重要。那么,从古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闻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唠个硬核历史!咱今天要聊的这个事儿啊,绝对比电视剧还魔幻——当年号称世界第一“战斗民族”的苏联,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国坟场”(英国、沙俄都栽过跟头),却非得头铁往里冲,结果把自己整解体了!这事儿听着离谱吧?具体怎么回事,今天我就给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 天天要闻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邻居的瓷盘"六十万啊,这瓷盘怎么又回到了李老头家里?"我望着邻居家墙上那熟悉的花纹,心里五味杂陈。我叫周建国,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这小县城生活了大半辈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国,多少人的命运都在那场改革浪潮中被重新书写。我们这些"国企大军",转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 天天要闻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上周,我和来自上海的好兄弟卢博士相约,一起探访了位于广东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镇,近距离接触与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车去广西、下午乘火车返回村里的“担担军”。前一天下午四点,我们抵达河唇镇北部的HW村,满眼都是番石榴,一条铁轨就在村子旁边,不时有呼啸而过的绿皮火车。这一带盛产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