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古代考上状元,就能在京城买房么?
有人说,古代的科考,没有今天的高考难?恕我直言,在古代,打进长安,比考进长安简单多了!打进长安,只需要招兵买马,还有一线机会;而想考进长安,只能说兄弟,咱没摆正自个的位置。
你知道科举有多难吗?《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一个乡试落榜3次;大文豪苏东坡,王安石,进士;鲁迅水平高吧,秀才没考上;左宗棠,举人,只可惜是补招的。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的张载,连探花都不是。
你以为范进中举是小说,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古代比范进可怜的人,一抓一大把。
晚唐诗人曹松,因一句“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名留青史,他考中进士时,70多了,结果2年后,就与世长辞了。
归有光,中学课本里的《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他考中进士,快60岁了。
乾隆时期的谢启祚,98岁才举,中举之后,因为年龄大,还上了大清朝的头条。
还有人觉得,古代才多少人,随随便便都可以考上;今天多少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比古代社会激烈多了。
但是兄弟,有一个问题你可能忽略了,那时候读书的人少,国家需要的人才也少啊。
举个例子吧,中国每年高考人数1000多万,毕业生800万,也就是说,每10个人里,就有8个是大学生。比例80%。
反观古代, 就拿离我们最近的大清朝说吧,从1645年首次开科取士,到1905年废除科举,长达268年的历史,总共112次殿试,录取26849个进士。录取率4%。
考个进士尚且如此,更别说状元了。
什么清华北大的才子,放在古代状元面前,真的不算什么。明朝276年里,总共90个状元,大清朝276年, 114个状元,放在今天,一个高考要产生多少状元?
毫不夸张的说,随便一个古代状元,放在今天,那就是作家,书法家,国学大师级别的存在。不但有才,你还要长得帅,还要家里有矿。
这样的人才,能不能在京城买房?您这不是玩笑话吗?别说落户买房了,在京城除了紫禁城他不能住,想去哪里都好说,并且,未来绝对是位极人臣,身居高位,进翰林院,入内阁,做驸马。
细数科举1000多年,总共除了592个状元,这简直是文曲星下凡啊!谁要是考上了状元,直接族谱单开一页,分支变成主脉。
所以你说古代的状元都是啥水平?
翻开《中国历代状元文章精选》,你会发现真实的状元,个个有才有格局。
80多岁发动神龙政变,拉武则天下台的张柬之是状元。
能写出千古好诗,亦能上马杀敌的文天祥是状元。
《三国演义》开局引用的《临江仙》知道吧,那是状元杨慎写的。
他们之所以没有李白杜甫出名,不是因为没才华,而是把精力都放在了政务上。
这本书是原文加译文的方式,汇集了唐朝至清朝,1300多年来状元们的精华文章,读这些文章,就像跟精英中的精英对话,可以学他们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也能深深领略古代文人的风骨和智慧,感受到他们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真是文以载道,字字珠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