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尘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2024年05月21日15:55:06 历史 1375

原创 周晓


中国历史上,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立,是古代农业社会的三大灾害之一。研究表明,蝗灾通常在旱灾之后发生,蝗虫吞食禾苗庄稼,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巨大打击。早在春秋时期,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 有“初税亩,冬,蝝生”的记载,这里的“蝝”即当时对蝗虫幼虫的称呼。《礼记·月令》也有“虫蝗为灾”的记录。宋代以后,蝝改称为“蝻”,合称“蝗蝻”一直沿用至今。据统计,在中国历史至近代以前大规模蝗灾达到八百余次。

在长期与蝗虫灾害的斗争中,智慧的中国人总结出了诸多除蝗法。明人徐光启认为相对于水旱灾害,蝗虫的治理是可以靠人力预防和消除的。在他的《除蝗疏》中记录了历代除蝗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治“神”,如“祭拜蝗神”、“以德服蝗”等;治人和治虫三类。

治人者如北宋淳熙年间,要求官民及时上报蝗虫情报,并扑绝虫卵,违者受杖责处分;实行就近就地以蝗易粟,鼓励民众捕捉蝗虫等。治虫,则通过研究蝗虫生长的周期性规律,总结出众多针对蝗虫虫卵、蝗蝻、成虫等不同生长阶段扑灭蝗虫的办法。在蝗灾过后,还要检查冬月有蝗虫产卵处。

山西新绛县壁画捕蝗图(明代壁画描绘唐代人民捕蝗的情景)

历史的尘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闻

到了清代,统治者对蝗灾治理重视程度仍未减弱,防蝗治蝗成为地方官员的重要工作,一旦发现苗头,便要积极筹划,将蝗灾扼杀于萌芽。

由于清廷的重视,中央及地方官员也积极提出防治蝗患的办法。

乾隆四年(1739年),河南巡抚雅尔图提议,将该省灾赈仓库内原备折耗的余谷作为“预搜蝻子之费”,用以鼓励民众抓捕蝗蝻换取谷物。这种不耗正项,以小利防大害的思路很自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

河南巡抚雅尔图为动支余谷预防蝗患事奏折

历史的尘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闻

历史的尘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闻

历史的尘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闻

历史的尘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闻



乾隆十八年(1753年)时,都察院都御史梅谷成所奏的《敬陈消弭飞蝗之法》针对人迹罕至之处蝗虫飞起无法及时发现的情况,提出了解决建议。认为应由督抚在沿海州县派出专人,于春夏之交在滨海芦苇湿地等处不时巡查,一旦发现蝗蝻生发,及时出动兵役进行扑灭,同时要呈报上司“拨夫协办”。

清代关于治蝗的故事中,最为人所知的当属嘉庆帝的《见蝗叹》。嘉庆九年(1804年)六月的一天,皇帝斋戒进宫披览奏折,忽见御案上停着一只飞虫,便叫太监捕了来看,发现居然是一只飞蝗。嘉庆帝立即发动太监搜捕,在宫里捕到蝗虫十几只。深宫禁廷,远离郊野,这蝗虫是如何冲破重重宫门直至御前的呢?嘉庆帝认为飞蝗是传递 “上苍垂儆俾联早为饬办,用以保护田功至意”的信使。忧思重重的嘉庆帝御笔挥就《见蝗叹》一篇, 并将《见蝗叹》的墨刻发给各省督抚阅看,发出“……粉饰之习一开,则督抚等惟事敷陈吉语,而属员意存迎合,日久相蒙,必致一切国计民生之事概不以实上陈,……封疆大吏若事事务求粉饰,其流弊必至于欺罔”的上谕,就当时部分官员虚浮粉饰的作风提出了警醒。

直隶总督颜检为接奉喻旨并御制见蝗叹诗篇一章事奏折

历史的尘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闻

历史的尘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闻

历史的尘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闻

历史的尘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闻

历史的尘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闻

历史的尘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闻

历史的尘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闻

历史的尘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闻

历史的尘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闻



皇帝言辞之恳切,对民生之重视令人动容,而此份上谕也成为反应嘉庆时期整顿风气、治理官场的重要举动。

嘉庆帝对官员虚浮粉饰的作风提出警醒的上谕

历史的尘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闻

历史的尘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闻



清代对于治蝗不力的官员,也是严加议处。雍正六年(1728年)谕令:“嗣后各省地方如有蝗蝻为害之处,必根究其起于何地,其不将蝻子及时扑灭之地方官,着革职拿问。若蝗虫所到之地而地方官玩忽从事不能尽力扑灭者,亦着革职拿问,并将该督抚严加议处。”可见,对于那些防治蝗虫不力的官员随时面临被革职拿问的惩罚。

国家博物馆藏捕蝗图册

历史的尘埃——清代治蝗二三事 - 天天要闻

被问责的不仅是发生蝗灾地方的官员,飞蝗发源地的地方官也要被追责并处分。乾隆四年(1739年),皇帝谕称“从来捕蝗之事原可以人力胜者,倘地方大员董率不力及州县文武官弁奉行懈驰,经朕访闻必严加议处不少宽贷”,随后又多次下旨重申了追根溯源严行查参地方官员的态度。

各类方法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看较为可行。然蝗灾之人力可抑制者多在早期,一旦变成飞蝗,其发展往往迅猛异常不易收拾,因此漫长的中国历史中,蝗灾始终是高悬于农耕文明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古老的皮影,因小学生而智能 - 天天要闻

古老的皮影,因小学生而智能

极目新闻记者 张屏摄影记者 李辉通讯员 谢依灵实习生 陈丽丽光谷十五小的学生用电脑操作演绎皮影戏,非遗传人秦礼刚(右一)看了很骄傲 孙悟空还可以这样动起来6月12日,武汉市光谷第十五小学的智能皮影教室,一如既往的繁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云梦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秦礼刚带二年级的孩子们玩着传统皮...
秦王:我要吃公鸡下的蛋,甘罗:难不倒我!后12岁官拜丞相 - 天天要闻

秦王:我要吃公鸡下的蛋,甘罗:难不倒我!后12岁官拜丞相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骗人鬼编辑|骗人鬼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太惊艳了!沉海500年,928件神秘文物重见天日→ - 天天要闻

太惊艳了!沉海500年,928件神秘文物重见天日→

6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海南琼海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水下考古最新成果,经过为期一年的水下考古调查,两艘沉船的分布范围已经探明,并提取出水陶器、瓷器、....
黄埔物语③ | 学员创建红军无线电队 - 天天要闻

黄埔物语③ | 学员创建红军无线电队

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结晶。当时,黄埔军校在较短时间内创办了起来,迅速发展成为体制健全、组织严密、规模庞大的综合性军事院校。据了解,黄埔军校最多时有40多个附属机构。军校有着怎样的组织架构?分别发挥什么职能?
刘备表明自已是中山靖王之后,会有人质疑他吗? - 天天要闻

刘备表明自已是中山靖王之后,会有人质疑他吗?

其实造假的成分不高,虽然这样可以提高刘备的身份地位,可能代表什么呢,毕竟当时的汉王朝已经日落西山了。那刘备表明自已是中山靖王之后,会有人质疑他吗?我觉得不会,下面我讲几点,大家探讨一下。第一点,中山靖王是谁,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清中期的清军——从乾隆朝对外战争看清军精锐战斗力 - 天天要闻

清中期的清军——从乾隆朝对外战争看清军精锐战斗力

首先,要明确一点,本文分析的是外战,而非内战(镇压农民军起义、镇压土司叛乱等)。因为只有对外战争,才能看出清军与当时东亚范围的一流外军之间的战斗力对比。我们拿乾隆朝最难打、最硬核的两场关键对外战争看清军的真实战斗力。
历史上有哪些张姓建立的王朝 - 天天要闻

历史上有哪些张姓建立的王朝

#历史上有哪些张姓建立的王朝?#​这是头条君发给我的一个问题,可能是因为我今天发了一篇“张姓的由来”文章的缘故吧。那我就再就这个题目写一篇文章。张姓,曾经是我国的第一大姓氏,2023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是我国人口的第三大姓,仅次于李姓与王姓。
张姓的由来 - 天天要闻

张姓的由来

姓张的朋友和家人有姓张的朋友,对张姓的由来可能会有兴趣。据说,古代张姓有三个来源:相传少吴有个儿子叫挥,他通过观察弧矢星得到启发,从而发明了弓,因此被封为弓王,专管制造弓箭,并被赐姓为张。另一支源于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解侯,字张,他的子孙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