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美国闹僵后,莫迪口风突变对华示好?外交部回应让拜登坐不住

2024年04月28日11:12:15 历史 4100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称,印度总理莫迪近日表示中印需要抓紧解决两国边界上长期存在的问题,以消除双边互动中的异常现象。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说,健康稳定的中印关系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边界问题不是中印关系的全部,应当将其放在中印关系的适当位置加以妥善管控。当前,中印正通过外交、军事渠道,就解决边境局势有关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并取得积极进展。

用莫迪的说法,中印关系意义重大,两国关系保持和平稳定对该地区和世界都很重要,但边界问题始终是横亘在中印关系面前的阻碍,他希望双方能够通过外交和军事层面的接触,恢复和维持两国边境地区的和平局势。如今莫迪对华突然发生转变,在中印边境问题上罕见放低姿态,着实令外界有些意外,不得不说,莫迪此时对中方“示好”非同寻常。众所周知,印度在中印边界问题上与中方叫板,一部分底气来自美国的“撑腰”,但如今美印关系闹僵,印度自然没了往日的嚣张气焰。

此前不久,印度外交部还召见了一名美国驻印度使馆官员,表示“强烈反对”,警告美方干涉印度内政“可能开创不好先例”。此事源于美国国务院对印度反对派高层被捕一事所作涉及印度内政的言论。印度德里首席部长、反对派印度平民党重要人物阿尔温德·凯杰里瓦尔早前因一项地方酒类销售政策触发反腐调查,被印度中央执法局逮捕。此时距2024年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选举还剩不到一个月。

与美国闹僵后,莫迪口风突变对华示好?外交部回应让拜登坐不住 - 天天要闻

众所周知,不久前,印度在中印边境地带动作频频。先是有媒体报道称,印度军方向中印边境地带新增了1万名印度士兵;不久后,身为印度总理的莫迪更是亲自前往印方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出席色拉隧道等项目的揭幕仪式。且印度国防部公然声称,色拉隧道有助于为达旺地区提供全天候通行能力,强化印军备战水平。要知道,印方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实际上是中国的藏南地区。时至如今,身为印度总理的莫迪,竟然公然前往此地,其主动对中国挑衅的意味,可以说是相当浓厚。

一直以来因为印度方面的挑衅,中印边境地带的局势一直都非常的紧张,甚至在前段时间,莫迪还宣布对边境地带增兵一万,使得边境地区的局势再次紧张起来。而莫迪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4月19日的印度大选,想以此来表示其对中国强硬的态度,从而为自己进行拉票。甚至莫迪还做出了更加越界的事情,那就是将美国也拉拢了进来,要知道美国本身就喜欢插手别的国家的事情,更何况此次还是针对中国。

莫迪这么做无疑是为了大选,防止大选期间,中方突然发起攻击。而且,莫迪认为中国周边事太多。现在中国南海局势紧张,而且美国在第一岛链对中国不断挑衅,莫迪认为解决中印边界问题,中国会让步。为印度进一步在中印边境完成全方位部署争取时间。现在印度虽然加强了中印边境的军事部署,不断向边境增兵,但印度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与中国差距很大,以印度建设能力,根本不可能全部建成。所以,莫迪肯定清楚,以印度的边境建设程度,想与中国打仗,根本不可能取胜。

与美国闹僵后,莫迪口风突变对华示好?外交部回应让拜登坐不住 - 天天要闻

目前,印度难得在边境问题上有了反思和新的认知,中方自然是无比欢迎。2020年6月15日是中印边境之争和两国关系的转折点,在此之前,双方士兵已经在加勒万河谷等地对峙已超过一个月,期间双方不断通过军事和外交渠道进行沟通。当日,印方部队突然两次越界,对中国领土完整和尊严造成严重威胁,双方这才爆发严重的肢体冲突,两国关系急转直下。中印关系骤起波澜固然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但背后也少不了美国对印度的支持怂恿。

印度可能重新调整其对外战略,印度虽然坚持独立自主的策略,但很多时候受到美国的施压,美国提出印太战略之后,便希望把印度来进来,让印度充当对抗中国的棋子。俄乌冲突以来,美国施压印度,希望印度一起和美国围堵俄罗斯,但印度坚持与俄罗斯贸易,不为所动。莫迪认识到,印度作为一个大国,理应保持自己的立场,而不是受美国的摆布。当下的世界格局在变化,印度要在多变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事实上,中方多次强调,边界问题不是中印关系的全部,应当将其放在中印关系适当位置加以妥善管控。希望印方同中方相向而行,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双边关系,坚持增进互信,避免误解误判;坚持对话合作,避免人为设障;坚持妥处分歧,避免制造争端,共同推动两国关系沿着健康稳定轨道向前发展。王毅外长曾表示,作为全球前两大发展中国家和永远的邻居,中印共同利益显然大于分歧,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具有全球示范意义。

与美国闹僵后,莫迪口风突变对华示好?外交部回应让拜登坐不住 - 天天要闻

此外,有分析称,莫迪这是向美国”撒娇“。在印度议会选举前夕,莫迪动用司法手段,逮捕反对派领导人,冻结反对党的资金,遭到白宫的批判,莫迪政府强烈不满。当然,印度希望“抓紧解决”中印边界问题,首要条件是拿出足够诚意,要摒弃其一贯的领土扩张政策,坐下来与中方好好谈。相反,如果印度继续漫天要价,那么莫迪有关“抓紧解决”的言论,就是一句空话,中印关系改善也就无从谈起。

如今美西方正在加紧对中国的围堵打压,印度也想要在大国博弈中捞一杯羹。例如美欧将矛头对准了中国电动汽车,莫迪政府便趁机提出,要将印度打造成“全球电动汽车制造中心”。虽然不现实,但印度的心思已经暴露无遗。对于我们来说,莫迪此番释出的“善意”,究竟有多少可信度,恐怕要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众所周知,中印边境问题之所以拖到今天都不能妥善解决,就是因为印度始终对领土扩张怀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不久之前,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司长洪亮同印度外交部东亚司联秘戴国澜在北京共同主持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WMCC)第29次会议,两国外交、国防、移民等部门代表参加。

双方积极评价中印边境局势管控取得的进展,就下阶段工作思路坦诚深入交换意见,同意聚焦边境现地有关问题,早日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推动边境局势转入常态化管控阶段;同意继续保持外交军事渠道沟通,完善谈判磋商机制,尽早举行新一轮军长级会谈。

需要关注的是,距离印度人民院(议会下院)选举还剩不到一周,一项民意调查显示,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是印度选民当前最关心的问题。

据《印度教徒报》报道,印度“发展中社会研究中心”日前通过对印度28个邦中19个邦的1万名选民进行调查,发现27%的受访者最关心失业问题;其次是物价上涨,占23%。印度总理莫迪领导的政府为北部城市阿约提亚修建一座印度教寺庙在印度全国引发争议。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 天天要闻

窦娥临刑前为何发下三桩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窦娥冤》中的窦娥在被行刑之前,对着苍天发了三个毒誓: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她发毒誓是为了让天下人知道她的冤情,但她为何要用这三件事来表达自己的冤屈呢?莫非具有什么象征意义?窦娥冤情《窦娥冤》的全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关汉卿的作品。
匈牙利人,真的是中国人的远房亲戚吗? - 天天要闻

匈牙利人,真的是中国人的远房亲戚吗?

很多人认为匈牙利人就是中国秦汉时期北方匈奴的后人。连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5月9日接受采访时也承认,匈牙利人来自遥远的东方,不光是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匈牙利民间都有一个共识,他们与历史上的匈奴人有或多或少的血缘关系。
姜维第二次北伐:差点弄死司马昭! - 天天要闻

姜维第二次北伐:差点弄死司马昭!

公元253年,姜维起兵二十万,命廖化、张翼为先锋,出阳平关第二次伐魏! 这次姜维准备的比较充分,他用重金贿赂羌人首领迷当,起羌兵十万出陇右,而自己也率二十万人马杀奔南安而来!
众观局|嘴上支持,“手下”反对,美国为何多次否决巴勒斯坦建国? - 天天要闻

众观局|嘴上支持,“手下”反对,美国为何多次否决巴勒斯坦建国?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5月10日,第十届联合国大会紧急特别会议通过决议,决定给予巴勒斯坦国更多联合国权利,并建议安理会重新“从有利角度”审议巴勒斯坦以会员国身份加入联合国的申请。国际舆论普遍认为,这是对此前美国否决“巴勒斯坦国成为联合国会员国”的决议草案的强烈回应。美东时间4月18日下午,由15个成员组成的...
沙俄反腐:陛下想治贪,为啥不可能成功?| 循迹晓讲 - 天天要闻

沙俄反腐:陛下想治贪,为啥不可能成功?| 循迹晓讲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主讲:赛艇队长策划:赛艇队长责编:马戏团长全文约3000字 阅读需要9分钟◇ 直接点击图片,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线下游活动前段时间俄军高层迎来一次反腐行动,俄国现任国防部副部长铁木儿·伊万诺夫落马,看名字还是个蒙古人。◇ 作为绍伊古的副手,伊万诺夫深受大元帅信赖这个副部长平...
低谷中重启,中国女足第五任外教何许人也? - 天天要闻

低谷中重启,中国女足第五任外教何许人也?

50岁的澳大利亚人安特·米利西奇成为中国女足国家队新任主教练。 图/新华社5月11日,中国足协宣布聘任澳大利亚籍教练安特·米利西奇为中国女足国家队主教练,备战2026年女足亚洲杯及2027年女足世界杯。中国女足将于5月31日、6月3日赴客场与澳大利亚女足进行两场热身赛,这位在澳大利亚男、女足国家队均有不俗执教履历的主...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32期:外国学者激辩中美关系 - 天天要闻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232期:外国学者激辩中美关系

“全世界都要问美国一个简单的问题:美国与中国战略竞争的终极目标究竟是什么?”“在关于中美关系的辩论中,夏伟的言论体现了典型的美式霸权思维和话语风格。”“在今年的国际背景下,中美关系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3月21日,新加坡著名学者马凯硕和美国学者夏伟(Orville Schell)在纽约进行了一场关于中美关系的激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