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史•敬读碑文”系列音频节目丨与山共峻极 与水同流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碑志敬读

2024年04月06日14:35:37 历史 1598

来源: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网

“学习党史•敬读碑文”系列音频节目丨与山共峻极 与水同流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碑志敬读 - 天天要闻

编者按:

在中国,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她不仅深藏着历史的符号,还珍藏着我党诞生、成长的特殊记忆。为了建立新中国,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缅怀他们的英雄事迹,新中国成立后,各地陆续矗立起一座座丰碑,所刻碑文让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代代流传。

清明节前夕,我们特别策划制作了“学习党史•敬读碑文”系列音频节目。一同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缅怀英雄,铭记他们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本期为您播出:与山共峻极 与水同流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碑志敬读。

本节目由中央网信办传播局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支持。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出品。

“学习党史•敬读碑文”系列音频节目丨与山共峻极 与水同流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碑志敬读 - 天天要闻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狮子山,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由大型群雕、纪念碑、英名廊、闽西籍红军烈士纪念雕塑、赣州革命理想高于天纪念雕塑、清石园、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等组成。走进气势雄伟的烈士碑园,湘江战役中那一幅幅血与火、生与死、存与亡的历史画面仿佛重现眼前。整个纪念碑园布局新颖、创意独特,小型园林和大型雕塑相结合,集瞻仰性与游览性于一体,规模宏大,具有撼人心魄的强大感染力。山顶主碑高34米,碑体以三支步枪造型构成,体现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主题思想,纪念碑底座基室的门楣上镌刻着聂荣臻元帅手书“纪念突破湘江”。碑座周围镌刻着毛泽东的六首诗词。纪念碑旁立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碑志》。

碑志全文:

湘江源于桂北海洋山脉,北流入湘,蜿蜒八百里而归浩瀚洞庭湖,历为兵家必争之要津。

公元一九三四年冬,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央红军挥师长征。连破国民党三道封锁线后,由湘入桂,在湘江上游之兴安灌阳全州县境域,与国民党三十万军队鏖战七昼夜。红军将士以寡敌众,力挽狂澜,气吞山河,前仆后继,英勇突破国民党在湘江之第四道封锁线。然而,由于党内“左”倾错误之领导,致使红军主力损失过半。痛定思痛,血教方殷,唤起红军将士觉醒。突破湘江后,中央红军经龙胜、通道挺进贵州。一九三五年元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红军北上抗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开创出新局面。

悠悠岁月,六十春秋迭易。为褒扬英烈,昭示后人,经聂荣臻元帅建议,国务院批准,特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于兴安之狮峰。承革命前辈关怀,中央军委资助勉励,八桂军民踊跃捐款,历时两年,碑园于一九九五年底落成。烈士忠魂,敬以告慰;红军业绩,光耀人间。

桂山苍苍,湘漓泱泱。长征烈士,雄风壮节,与山共峻极,与水同流长。红军烈士永远活在人民心中!长征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奋发向前!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敬立

背景介绍: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撤离中央苏区,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于11月下旬进抵湘桂边境。这时,蒋介石调集30万大军,在桂北兴安、全州、灌阳3县湘江以东地域布下了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将中央红军全歼在此。面对生死存亡的危境,红军将士浴血奋战7昼夜,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党的绝对忠诚,誓死保卫党中央从兴安县界首渡口突破湘江。之后,中央红军一、二纵队在其他部队的掩护下,进入兴安县华江乡,艰难翻越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高峰——老山界,而后向云贵川挺进。可以说,没有红军突破湘江的成功,就不会有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以及爬雪山、过草地这些气吞山河、可歌可泣的革命历程,就不会有新中国的成立这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位于兴安境内的界首渡口是红军渡江最理想的渡口之一,它不仅离桂黄公路很近,而且西边紧邻越城岭山区,过河后便于隐蔽。该渡口江面宽约100米,水深流急。1934年11月27日下午,一军团二师四团抢占界首渡口。晚上,三军团四师接防。11月30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一、二纵队先后从这里渡过湘江,从界首渡江的中央领导包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为保证渡口的安全,红军将士与敌人展开血战。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惨烈的一战。“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红军战士们,实现了“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战斗过后,渡口两岸的群众见状,悲痛欲绝,后来,乡亲们“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来缅怀和纪念红军英烈。

1984年,著名随军老作家魏巍重走红军长征路时,来到界首光华铺红军烈士墓前,心潮澎湃,禁不住老泪横流。回到北京后,他与聂荣臻元帅共同向国务院建议修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以抚慰烈士英魂和教育革命后代。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1993年成立了筹建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领导小组。纪念碑园于1993年11月30日举行开工典礼,1996年1月19日建成开放。此后20多年里,在纪念碑园内相继修建了闽西籍红军烈士纪念雕塑、清石园、英名廊、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馆、赣州革命理想高于天纪念雕塑等。

湘江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一战,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广大红军指战员在湘江战役中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

专家点评:

本期点评专家:

于江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

我们要如何缅怀先烈?

缅怀先烈,就是要学习他们不畏艰险,顾全大局。光华铺阻击战是在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中意义极为重大的一场阻击战,事关党中央渡江安全。该战场离中央纵队渡江地点只有5公里,成败直接关系到党中央安危。因为光华铺基本上是开阔的水田和坡度不大的丘陵,并不是理想的阻击战场,因此这是一场无险可守的阻击战。为确保党中央安全,红三军团第四师与敌人反复拼杀,四师十团两任团长先后牺牲,终于完成了保护党中央渡江的任务。

缅怀先烈,就是要学习他们的信念坚定,对党忠诚。铁流后卫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长征开始就一直担任全军的掩护部队。湘江战役中,红三十四师在完成掩护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后,陷入敌人重围,仅400余人冲出包围圈。师长陈树湘后来受伤不幸被俘,为不做敌人俘虏,他从伤口处拉出肠子绞断,壮烈牺牲,实现了他“誓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湘江战役中,党中央和主力红军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几经挫折而斗志更坚,归根到底,在于广大红军指战员,秉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党的绝对忠诚。血战湘江的火热光芒,永远照亮中国共产党人的前行之路,让我们永不迷航!

总策划:许宝健

总导演:何忠国

监制:李莹

导演:王雪

编审:李步前

朗读:刘丽萍

杨伟克

点评:于江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听到岳飞遇害,李清照做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听到岳飞遇害,李清照做了什么?

绍兴十一年,岳飞在一天之内被十二道金牌紧急召回至临安。随即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但这只是一个幌子,是个缓兵之计,不久就被诬陷谋反,下了大狱。一时间朝野大骇!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 :“你们诬告岳鹏举谋反,究竟有何真凭实据?”秦桧奸笑一声:“其事
统一后,台湾叫什么名?台84岁老将王建煊给出答案 - 天天要闻

统一后,台湾叫什么名?台84岁老将王建煊给出答案

两岸关系一直是个敏感话题,尤其是“统一”这事儿一提起来,大家的耳朵都竖得老高。对此,台湾省84岁的前“监察院长”王建煊跳出来,抛出了一些关于统一后台湾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网上网下议论纷纷。历史咋回事儿?台湾跟中国大陆的关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董小姐们最憎恨的人,是他 - 天天要闻

董小姐们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开放后,商鞅、秦国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发明了“秦制”这个概念。在他们看来,中国落后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导致了落后,商鞅罪大恶极,竟然还写了个《商君书》,提出“驭民术”,教君主们怎么进行愚民,简直十
世界最长寿老人去世!百岁长寿老人往往有这些特点 - 天天要闻

世界最长寿老人去世!百岁长寿老人往往有这些特点

据法新社5月1日报道,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纳巴罗·卢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岁。美国老年医学研究组织和“追求长寿”组织称,现在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是115岁的英国萨里居民埃塞尔·卡特勒姆。“活到100岁,健康又长寿”,这是许多人向往的目标。长寿不仅取决于基因,更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大量研究已...
曹县莘冢集村 - 天天要闻

曹县莘冢集村

宣统二年地图莘冢集村位于曹县城西北8.2公里处。聚落呈正方形,东西、南北长约500米。全村总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3公顷,总人口6000余人。属青菏办事处。莘冢集村有夏莘国莘仲君墓,明朝初年,名为伊尹耕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