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榜眼朱汝珍:不仕民国,太洋气!

2024年03月18日19:15:31 历史 1871


末代榜眼朱汝珍:不仕民国,太洋气! - 天天要闻


朱汝珍清远人,是1904末代科举榜眼。朱汝珍故居在清远南门街,生于清朝同治九年,家族在清远十分有地位,家族在清远科举,考到功名三十多人,被授予官职十几人,受封爵号三十几人。朱汝珍家族世代为皇权效力,有官有爵有财有名。朱汝珍的家族是清远的豪门。

朱汝珍祖籍清远八片山,高祖、曾祖分别是恩贡、拔贡,担任教谕,即地方的教育部长。父亲曾为知府,系五品武官,而朱汝珍在辛亥革命以后,没有当过民国的官,有人说,这是因为他清朝祖业的福荫,因为朱汝珍感激清朝,清朝给了朱汝珍所有的成就及好处,所以,朱汝珍不服侍民国。

这个说法与朱汝珍的想法也许不一样。《道德经》说,能拥有的,必定是不在乎的。朱汝珍不在乎当官,所以一生有官做。朱汝珍没什么野心,只是想成就一个文人的生涯,而那些投靠繁荣发达的行为,在朱汝珍看来,不过是无法坚持操守,难以持之以恒的做法。

所以,朱汝珍选择了留在溥仪的小朝廷,编写史料。历史记载,朱汝珍除了能做史官,还是大清商业法律的修撰者,为人稳健,办事老练,而且家族世代为官,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文人,民国多次邀请他担任官职,他都一一回绝了。

朱汝珍在1919年的《五十自寿诗》写道,“已甘野服老闲深,屡征书讶不伦”,翻译过来就是说,已习惯了在野的状态,喜欢身闲无事,但是看到不断有邀请为官的征书,有点生气,这些官职不伦不类,没有兴趣。

朱汝珍如果为民国服务,那就是服侍两个朝代,这样对他那高贵的思想,也许会有所抵触,何况民国根基不稳,一切都在变化中探索,进了民国的船,难以安稳,朱汝珍喜欢平稳全面,反感轻飘,而动荡的民国,如果朱汝珍走了进去,不一定能干好,说不定损了他几十年努力所获得的声望。

朱汝珍不是投机分子,他的举动都是那种稳定的、厚积薄发的,更何况朱汝珍喜好文字工作,他祖上都是和文字打交道的,即使身为武官的朱汝珍父亲,也是一个拿捏文字的高手。

在民国没有那么强的背景,朱汝珍在不确定会成功的情况下,不仕民国。不仕意味着没有长期稳定好俸禄,要自食其力,或者帮人打点事务,这样做所受的苦,与他世代出仕的长辈们的不同。这种困难和结果,只有朱汝珍自己亲自去体会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马援:低调且战功卓著的东汉名将,为后世万代称颂的伏波将军 - 天天要闻

马援:低调且战功卓著的东汉名将,为后世万代称颂的伏波将军

序言马援(前14年-49年),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开国功臣,汉明帝明德皇后马氏之父。马援一生战功卓著,帮助汉光武帝刘秀平定陇西,击破陇右羌族,安定西北边疆。东汉建立后,马援于前41年受封伏波将军,平定交趾(今越南北部)二征姐妹叛乱,对南越地区实施汉化改革,安定岭南。
不能只搞民族主义:俾斯麦忽悠人爱国的同时,还搞了分配制度改革 - 天天要闻

不能只搞民族主义:俾斯麦忽悠人爱国的同时,还搞了分配制度改革

历史上,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在其执政期间,对内推行狂热的民族主义政策,将普鲁士打造成一个非常团结的军国主义堡垒。俾斯麦成功利用民族主义情绪,以统一德国、振兴德国为旗号,将普鲁士各阶层人士团结在其麾下,最终实现了统一德国的目标,也使新生的德国成为了世界列强。
张掖大事记之二(1952年——1953年) - 天天要闻

张掖大事记之二(1952年——1953年)

6 月 各县于 上年12月至是月开展反贪污、 反浪费、 反官僚主义的 “三反” 和工商界开展反行贿、 反偷税漏税、 反盗窃国家资财、 反偷工减料、 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 “五反” 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