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张学良的墓地:朝向东北老家,墓室棱角分明,象征光明磊落

2024年01月17日23:15:04 历史 1422

1991年2月,张学良将要前往美国的消息公开后,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特意来到台北,对张学良进行了专访。

谈及返回大陆的问题时,记者询问张学良是否愿意返回大陆,张学良激动地说:“我想极了,那是我的家啊。”

然而,张学良至死都没有完成这项心愿,只能让自己的墓地朝向太平洋,这样,他就可以日夜遥望那朝思暮想的东北老家……

夏威夷张学良的墓地:朝向东北老家,墓室棱角分明,象征光明磊落 - 天天要闻

一、获得自由、赴美探亲

1990年3月,91岁的于凤至在美国洛杉矶病逝,身在台北的张学良痛心疾首,为不能前往美国吊唁而捶胸顿足。

三个月后,张学良在自己的90岁寿辰前夕获得了自由,邓颖超第一时间发来了贺电,希望张学良可以回大陆看一看。

张学良很珍惜这份贺电,并在给邓颖超的复电中说道:“我在台湾没有一天不思念家乡,有机会一定要返回故土……”

张学良已经下定了回大陆看看的决心,甚至还派人联络好了一切。

不过,在返回大陆以前,张学良还有一件事要解决,那就是去美国见一见他与于凤至的孩子。

夏威夷张学良的墓地:朝向东北老家,墓室棱角分明,象征光明磊落 - 天天要闻

1991年3月10日,张学良和赵一荻抵达美国旧金山,在儿女们的陪同下,张学良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旧金山的著名景点。

看到车水马龙的旧金山市容,张学良想起了自己开汽车和飞机的往事,还不厌其烦地同儿女们讲述着这段经历。

张学良虽然年过九十,身体却依然康健,而且思路非常清晰,对于美国市场上所卖的货物,张学良都能准确地说清来龙去脉。

观光过旧金山的景点,张学良与儿女们在法国餐馆中吃了晚餐,丰盛的晚宴,将张学良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尽。

张学良在旧金山参观了两天,然后乘飞机前往洛杉矶,来到于凤至生前的住处参观,并向于凤至表达最深切哀思。

夏威夷张学良的墓地:朝向东北老家,墓室棱角分明,象征光明磊落 - 天天要闻

在美国探亲期间,张学良家中的电话不断,身在美国的同胞都希望与张学良“聚一聚”,但是无一例外都被拒绝。

张学良无奈地说:“我多次发表公开讲话,差不多把该说的都说了,至于不愿意说的,终究还是不能说。”

离开洛杉矶,张学良又先后前往西雅图纽约华盛顿和夏威夷,探望儿孙和好友,最终才乘飞机返回台湾。

二、移居海外、传奇爱情

1993年8月,张学良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世人都以为张学良过不了关,可事实却是张学良的身体迅速康复。

同一年年底,张学良和赵一荻再一次乘坐飞机前往美国探亲,与前一次探亲相比,张学良的心情多了几分平静。

夏威夷张学良的墓地:朝向东北老家,墓室棱角分明,象征光明磊落 - 天天要闻

张学良似乎不知疲倦,仍旧像年轻时一样喜爱新环境和新事物,时值圣诞节来临,身为基督徒的张学良与女儿一家过了圣诞节。

张学良在旧金山短暂逗留了几天,然后在儿女们的陪同下来到夏威夷的檀香山,他的弟弟张学森就定居这里。

檀香山的气候条件十分宜居,很适合刚做完手术的张学良,在亲友们的劝说下,张学良与赵一荻决定永久定居在这里。

除此之外,张学良选择定居夏威夷,还有想要躲避新闻媒体采访的原因,毕竟这样一个风云人物,免不了受到记者的骚扰。

1994年初,张学良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文玩古物拍卖,因为张学良的名号,许多文物都卖出了极高的价格。

拍卖掉珍藏的文物,张学良又将自己在台湾的府邸出售,一年之后,张学良和赵一荻顺利拿到了美国绿卡。

夏威夷张学良的墓地:朝向东北老家,墓室棱角分明,象征光明磊落 - 天天要闻

张学良经过漫长的辗转流离后,已经将功过是非看淡,此时的张学良拨开历史风云,才发现只有与赵一荻的爱情历久铭心。

赵一荻陪伴张学良72年,将一个普通的爱情故事演绎成了传奇,如今,张学良与赵一荻厮守在夏威夷,或许是两人最美好的结局。

赵一荻生于官宦家庭,还受过西式教育,本该是社会上名流人物,却甘愿做张学良背后的女人,如此真情,实在是可歌可泣。

张学良在被囚禁的日子里,幸得赵一荻不离不弃的陪伴,才能走出心理上的困境,实现性格和行为的巨大转变。

三、与世长辞、陵墓细节

2000年6月,赵一荻在医院病逝,张学良在一旁做了虔诚的祷告,他紧紧地握着赵一荻的手,时间长达一个多小时。

在张学良的百岁寿诞上,他真诚地对记者说道:“我太太人非常好,是这个世上最关心我的人,也是我亏欠最多的人。”

夏威夷张学良的墓地:朝向东北老家,墓室棱角分明,象征光明磊落 - 天天要闻

按照与赵一荻生前的约定,张学良将赵一荻安葬在了神谷殿墓园,这是两人精心挑选的墓地,张学良去世后也会葬在这里。

赵一荻去世以后,张学良变得孤独又落寞,每天都坐在轮椅上遥望大海,努力回忆着自己在故乡的陈年旧事。

2001年10月,张学良永远地闭上了双眼,临终前张学良留下遗嘱:

“我不想打扰别人,死后也想安静一些,我去世后,不要把我葬在东北或台湾,就葬在神殿谷墓园,与我太太一起。”

神殿谷墓园被茂盛的植被覆盖,其中生长着各式各样的鲜花,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但是又不缺乏庄严和肃穆。

张学良的墓地位于半山腰,经过一条水泥小径通向墓园,墓地旁边的矮墙上,写着圣经里的一句话: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亦必复活。”

张学良的陵墓背靠青山,面朝大海,方向正是中国东北老家,没能回到家乡,为父亲张作霖扫墓,是张学良一生的遗憾。

夏威夷张学良的墓地:朝向东北老家,墓室棱角分明,象征光明磊落 - 天天要闻

张学良与赵一荻合葬在一起,墓室由紫褐色大理石筑成,是极为简朴的长方形形状,棱角分明的四边,象征着张学良的光明磊落。

在墓室正面的上方,刻着“永生”的英文单词,下面则是张学良和赵一荻的中文繁体字名字,还有两人的生卒年份。

张学良的墓十分耐人寻味,在墓地下方的凹洼处,有一座日本神社,张学良的墓正好居高临下,俯瞰日本的神社……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从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饭:看韩信如何将恩情淬炼成传奇 - 天天要闻

从胯下之辱到千金一饭:看韩信如何将恩情淬炼成传奇

秦末的淮水河畔,寒风裹挟着碎冰拍打在岸堤上。韩信蜷缩在芦苇丛里,腹中饥饿如烈火灼烧,他摸了摸腰间早已锈迹斑斑的青铜剑 —— 这是他唯一的体面,也是他最后的倔强。曾经的世家子弟,如今却要靠着钓鱼换钱果腹,若运气不好钓不到鱼,便只能在河边挨饿。
黄桥决战后,为何毛泽东预言粟裕“必成大器”? - 天天要闻

黄桥决战后,为何毛泽东预言粟裕“必成大器”?

1940年深秋的苏北平原,7000名新四军战士正面临16万国民党军的合围。指挥部里,34岁的粟裕伏在地图上,铅笔划过黄桥镇外的每一道沟壑——这个连军用地图都未标注的小镇,即将成为改写中国抗战史的关键坐标。
抗战结束后,假如不打解放战争,为何中国将走向深渊? - 天天要闻

抗战结束后,假如不打解放战争,为何中国将走向深渊?

1945年秋,重庆谈判桌上的烟灰缸里堆满烟蒂。毛泽东与蒋介石相对而坐,背后是八年抗战尚未散尽的硝烟,眼前是四万万同胞对和平的殷切期盼。当《双十协定》墨迹未干时,蒋介石却在日记中写道:“共党之要求,无异于要我自缚双手。”一年后,中原大地重燃战
名人谱:广东揭阳市历史上的十个名人 - 天天要闻

名人谱:广东揭阳市历史上的十个名人

在岭南大地的东南一隅,广东揭阳市宛如一颗镶嵌在潮汕平原上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这片古老而富饶的土地,不仅有着秀丽的山川风光,更孕育出了无数杰出的人物。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书写着属于揭阳的传奇篇章。让我们一同走进揭
对标实战夯基础 从严从难练硬功 - 天天要闻

对标实战夯基础 从严从难练硬功

练兵如逆水行舟,懈怠则退;战备似悬梁之剑,松懈即危。近日,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南平支队福安大队以实战打赢为导向,以坚韧战斗精神为根基,以精细保障为后盾,层层推进、步步发力,让大练兵活动在队伍中持续翻涌、愈燃愈烈。此次大练兵活动紧密围绕实战需求,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在体能训练方面,该大队严格遵循 “基础...
可怕的历史 揭秘14世纪最残酷的酷刑:犹大的摇篮 - 天天要闻

可怕的历史 揭秘14世纪最残酷的酷刑:犹大的摇篮

说到中世纪的欧洲,尤其是14世纪的西班牙,很多人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宗教裁判所那阴森森的画面。那是个信仰压倒一切的时代,教会为了维护所谓的“正统”,不惜用各种极端手段对付那些被贴上“异端”标签的人。其中,有一种刑具叫“犹大的摇篮”,光听名字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