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
言语和逻辑颠三倒四,他的逻辑大概是“隆中"在汉北,我都懒的分析了!
大家注意啊,@南阳方正在这里提到了两部史料《荆州记》、《荆州图副》。
先来看看《荆州记》(南朝刘宋盛弘之(437年))记载:“襄阳西北十里许,名为隆中,有诸葛孔明宅……宅西背北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琴以为《梁父吟》。
@南阳方正你长个眼睛只能看见“襄阳西北二十里"吗?看不见“(亮)宅西背北临水”?
请问:亮宅西背北临水,这隆中亮宅能在汉北?
再来看看《荆州图副》: 邓城旧县西南一里,隔沔有诸葛亮宅,是刘备三顾处。
@南阳方正你长个眼睛只看见“邓城旧县西南一里",看不到后面的“隔沔有诸葛亮宅”?
请问:与邓城旧县隔沔,亮宅能在汉北?
以上,隆中亮宅位置是十分清晰的:汉水南、襄阳城西。
其实,历史上记录“亮宅在汉水南、襄阳城西"的记录非常之多,@南阳方正又“开创了历史",单单选择2个自认为可以胡扯一气的话题展开论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他是在开“历史玩笑"![大笑][大笑][大笑]
当然,@南阳方正又会狡辩:盛弘之《荆州记》曰:邓城西七里有独乐山,诸葛孔明尝登此山作梁甫吟。因此,他的结论是:独乐山在汉北,进而隆中亮宅也应汉北。
但是,盛弘之《荆州记》又曰:(亮)宅西背北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琴以为《梁父吟》。
《南雍州记》(鲍至(502年~557年)南朝梁)曰:隆中诸葛亮故宅有旧井一,今涸无水。盛弘之《荆州记》云:宅西有三间屋,基迹极高,云是孔明避暑台……宅西山临水,孔明常登之鼓琴,以为梁甫吟。因名此为乐山。
同样是盛弘之的记载:汉南也有一个乐山!
也就是说:盛弘之一下子写了两个乐山出来,@南阳方正你能偏听偏信?[大笑][大笑]
而《大元一统志》将“邓城西七里独乐山"篡改成“南阳县西七里有独乐山”,乐山位置真是“四处漂摇”了。[大笑][大笑]
拿着这样的自相矛盾的证据胡扯,@南阳方正你不要太搞笑!
@南阳方正这篇贴子其实还有一个搞笑逻辑:《荆州图副》本没有记载“邓城旧县西南一里”是指什么,但@南阳方正将其意会成了“邓城旧县西南一里为隆中"![打脸][打脸]
好吧,我们先将其当作“隆中”!学过初中数学都知道:“邓城西南一里",是“以邓城为圆心、一里路为半径、夹角接近90度的一段圆弧线”,理论上在这条弧线段每一个点都有可能为“隆中"。
但是,以襄阳城为起点,到这段圆弧线上每个点的距离都是20里?@南阳方正你学过勾股定理吗?[大笑][大笑][大笑]
这么无知还出来秀,不丑啊?[捂脸][捂脸][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