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多月没好好写历史人物了,写一篇胡说吧

2023年12月10日07:43:05 历史 1837

愚蠢是会传染的,智慧亦是。

从传承的角度来看,愚蠢和智慧没有高下之别,他们都属于后天导向,从所谓的原生家庭开始,之后不管无意影响还是有意塑造,本质都是在冲击下一辈人的先天秉性。

国家地区、种族姓氏就像随机抽号、出生的家庭和遭遇的经历花样万千,然而这些并不是关键所在,纵观诸多历史人物的一生,充实且圆融的生命莫过于首尾相应。

这些人,是找回了自己天命的人。

天命,就像道和名那般玄妙,能给出定义的并不是恒道恒名,只能用殊途同归来总结,智愚贫富贵贱只是世俗的称谓,本质上没有褒贬之分,根窍在于觉醒之后的迸发。

智子疑邻、愚公移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些无限接近于道的道理,几乎都在嘲讽世俗的称谓,毕竟相对于人能看见的“有”,看不见的“无”更加浩瀚磅礴。

愚蠢有愚蠢的可爱,智慧有智慧的冰冷,在阴阳相随里,大者宜为下,柔弱可以胜刚强,我们不能跳出后天导向,但要从后天导向里汲取营养,滋养自己的先天秉性。

一颗莲子,静静地躺在污泥里,周围淤臭里混合着养分,它努力发芽也不管未来会不会被收割,等到开枝散叶濯清涟而不妖,它也听不懂什么赞美妒忌,此生凋谢枯萎的时候,已然脚踩莲藕而头顶莲蓬

一只蜜蜂,从生到死在忙碌,酿蜜筑巢叹为观止。

一条毒蛇,只是悠闲地太阳,身形扭曲见者可怖。

一头野猪,在地里连吃带拱,听见震响转头就跑。

诸子百家,法道墨儒兵医。

高山流水,坐观沧海桑田。

桃李不言,却又下自成蹊。

...

这一切,都是自然的组成部分。

就像有是无的一部分,世间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形而上的宇宙和造物过于玄妙,形而下的人和时间组成的世间,感觉像是一场漫长的进化,更像是一次次的拣选。

神权和王权共同织就的大网,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在不断推进,从原始部落到奴隶封建再到资本共产,如同一个人从婴儿长到了成年,谁也看不透未来会止于何处。

我们从教训里吸取经验,体制亦是。

不同之处在于,个体只能朝前走直到生命终结,群体却能在进三退一之中往复,自然有春夏秋冬,群体有元亨利贞,震荡的大节点永远存在,哪一代个体赶上了,也只能说是赶上了。

整体来说,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人,不用担心被抓去活祭,不用担心终身为奴,不用背着砖头修长城,不用拖家带口衣冠南渡...,而能吹着暖气在电脑上敲着字,顶多也就是被平台限流啥的。

回头再看,那些被拣选的人可敬可畏!

他们的物质不丰富,环境也没这般宽松,却能够跃出滚滚历史长河,或多或少改变了河道走向,以有形的身体言行为载体,以无形的精神意识为燃料,铸成一道道丰碑矗立两岸。

在我们看来,一侧河岸的丰碑是正的、善的、阳光的,另一侧河岸的丰碑是邪的、恶的、阴柔的,然而这些特质汇集到具体人物身上时,往往显得阴阳驳杂而功过两分。

在自然看来,两侧的丰碑是配套成对的,既有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平衡,也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脉动,就像动植物受困于春生冬杀,人也受制于权钱名利,而这些也是向前推进的动力。

幸运的是,每隔三五百年的地点,会有座异常宏伟的丰碑,其上凿刻的多半不是世俗功业,而是朴素且充满灵力的思想义理,不但抚慰着进化过程中的震荡,而且启迪人心努力找回自己。

或许,所有丰碑的后面刻着一列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三四个月没好好写历史人物了,这简直打破六年以来的记录,一是业余爱好本身水平有限,二是受主业影响精力不够了。

原本想从有到无提升一下,结果心性不够搞的稀里哗啦,“无”是一个无上的境界,去掉一周一篇的有形框架之后,连发个朋友圈都不会琢磨字句了。

土蜂蜜的回馈定下来了,今年做了些进山契,欢迎买过蜂蜜和思想交流的朋友来玩,秦岭一白带着大家进山里转转,山村里的吃住不需要费用,如今覆盖的养蜂人家多了,除了贫困户条件实在有限,已经定了几处不错的山里人家。

没有灯红酒绿,没有嘈杂喧嚣,让我们重温内心缺失的自然寂静...

最后,还是从虚无的大感慨回归小现实吧,先天秉性也好,内心喜好也罢,能够靠近这条路的人都是幸运儿,因为即便不能成功也能成就自己。

我们就像一只小蜜蜂,从生到死都在忙忙碌碌,数以万计的蜜蜂寿命极短,它们合力建造的蜂巢,好似世间的遗迹那般宏伟,然而这一切的最终目的,更像是物种繁衍的生生不息。

我们终究不是小蜜蜂,在劳动之外还有各种追求,不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只有通过树立目标、坚持拼搏的路径,才有机会体验终有收获的滋味,而这更像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没有高下褒贬之分,只有内心的充实喜悦。

王国维说过三种境界: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大师选用三句宋词作为路标,不但唯美而且读完余音绕梁,上高中时,语文老师讲到此处,我这颗缺乏美感的脑袋也听不懂真正含义。

后来,为了卖蜂蜜开始写历史人物,误打误撞也熬过了几个阶段,即便跑偏了也有点自己的心得,感觉跟金庸的武功招数倒有些契合。

第一段:斗转星移,谁打过来的招式,都能左手倒右手的输出。

第一段:吸星大法,谁的观点都能吸,浅尝辄止深受矛盾之苦。

第三段:易筋经,将脑海之中的诸多冲突融化吸收,百川归海。

其实,自己总结的这三种段位,合起来仅仅是大师的第二境罢了,不似那般文雅却更加实用些,虚与实,有和无,终究还是落了下乘。

我们是平凡的普通人,不管人前光彩还是晦暗,大多数时间都要面对自我,找回自我,做回自我,或许这就是作为普通人的专属幸运。

梦想有朝一日,我们都能看到灯火阑珊吧。

三个多月没好好写历史人物了,写一篇胡说吧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漳州芗城:抗战老兵后人捐赠红色传家宝 - 天天要闻

漳州芗城:抗战老兵后人捐赠红色传家宝

闽南网5月9日讯(通讯员 沈思虹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在抗战老兵许俊科家中,陈列着金光闪闪的徽章及牌匾,一枚“长江支队南下福建60周年纪念章”镌刻太行太岳精神在八闽绽放的铁血征程,一副“优秀共产党员”牌匾辉映使命荣光。
红场阅兵推动历史的车轮,有遗憾的和平胜利更珍贵 - 天天要闻

红场阅兵推动历史的车轮,有遗憾的和平胜利更珍贵

5月9日,莫斯科红场上的胜利日大阅兵,举世关注。莫斯科红场的阅兵式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军事表演。当铁甲洪流碾过克里姆林宫墙下的方石,当军靴铿锵声,震荡着圣瓦西里大教堂的穹顶,这场跨越时空的军事仪式,总在....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 天天要闻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双江口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高大坝。据相关媒体报道,该水电站已于5月1日开始蓄水,其开发商称,这距离正式投入运行又近了一步。这座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耗资360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已耗时近十年,主要用于发电和防洪。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 天天要闻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曹魏后期,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控曹魏大权,从此时起,司马氏开始夺政专权,此举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他们分别是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诸葛诞之叛。这三次叛乱都是被司马氏平定的,同时也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 天天要闻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前段时间,我们在文物普查时遇到了沙尘暴,后来安全撤到了塔中镇。”新疆和田地区文旅局文博科科长、普查队长买提卡斯木·吐米尔说。当时全队的给养只剩下两箱矿泉水,在普查队距离塔中加油站还有50公里时,汽车指示灯亮起,提示燃油即将耗尽。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 天天要闻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今天,我们说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行为和决策引发了后世无尽的争论。欣赏他的人尊他为拯救汉族于水火的民族英雄,讨厌他的人斥其为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恶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闵!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于公元 3
鲁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鲁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联鲁慕迅同志治丧小组5月9日发布讣告,湖北省文联离休干部、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一级美术师鲁慕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8日凌晨2时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岁。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 天天要闻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文 | 极耳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不过侬晓得伐,伊原来还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举办“DIVA演唱会”的阿姐,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而这也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当天的演唱会,阿姐诚意十足,除了换造型,全程没有下场。她唱了《勇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