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多月没好好写历史人物了,写一篇胡说吧

2023年12月10日07:43:05 历史 1837

愚蠢是会传染的,智慧亦是。

从传承的角度来看,愚蠢和智慧没有高下之别,他们都属于后天导向,从所谓的原生家庭开始,之后不管无意影响还是有意塑造,本质都是在冲击下一辈人的先天秉性。

国家地区、种族姓氏就像随机抽号、出生的家庭和遭遇的经历花样万千,然而这些并不是关键所在,纵观诸多历史人物的一生,充实且圆融的生命莫过于首尾相应。

这些人,是找回了自己天命的人。

天命,就像道和名那般玄妙,能给出定义的并不是恒道恒名,只能用殊途同归来总结,智愚贫富贵贱只是世俗的称谓,本质上没有褒贬之分,根窍在于觉醒之后的迸发。

智子疑邻、愚公移山、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些无限接近于道的道理,几乎都在嘲讽世俗的称谓,毕竟相对于人能看见的“有”,看不见的“无”更加浩瀚磅礴。

愚蠢有愚蠢的可爱,智慧有智慧的冰冷,在阴阳相随里,大者宜为下,柔弱可以胜刚强,我们不能跳出后天导向,但要从后天导向里汲取营养,滋养自己的先天秉性。

一颗莲子,静静地躺在污泥里,周围淤臭里混合着养分,它努力发芽也不管未来会不会被收割,等到开枝散叶濯清涟而不妖,它也听不懂什么赞美妒忌,此生凋谢枯萎的时候,已然脚踩莲藕而头顶莲蓬

一只蜜蜂,从生到死在忙碌,酿蜜筑巢叹为观止。

一条毒蛇,只是悠闲地太阳,身形扭曲见者可怖。

一头野猪,在地里连吃带拱,听见震响转头就跑。

诸子百家,法道墨儒兵医。

高山流水,坐观沧海桑田。

桃李不言,却又下自成蹊。

...

这一切,都是自然的组成部分。

就像有是无的一部分,世间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形而上的宇宙和造物过于玄妙,形而下的人和时间组成的世间,感觉像是一场漫长的进化,更像是一次次的拣选。

神权和王权共同织就的大网,随着生产力的提升在不断推进,从原始部落到奴隶封建再到资本共产,如同一个人从婴儿长到了成年,谁也看不透未来会止于何处。

我们从教训里吸取经验,体制亦是。

不同之处在于,个体只能朝前走直到生命终结,群体却能在进三退一之中往复,自然有春夏秋冬,群体有元亨利贞,震荡的大节点永远存在,哪一代个体赶上了,也只能说是赶上了。

整体来说,我们是幸运的一代人,不用担心被抓去活祭,不用担心终身为奴,不用背着砖头修长城,不用拖家带口衣冠南渡...,而能吹着暖气在电脑上敲着字,顶多也就是被平台限流啥的。

回头再看,那些被拣选的人可敬可畏!

他们的物质不丰富,环境也没这般宽松,却能够跃出滚滚历史长河,或多或少改变了河道走向,以有形的身体言行为载体,以无形的精神意识为燃料,铸成一道道丰碑矗立两岸。

在我们看来,一侧河岸的丰碑是正的、善的、阳光的,另一侧河岸的丰碑是邪的、恶的、阴柔的,然而这些特质汇集到具体人物身上时,往往显得阴阳驳杂而功过两分。

在自然看来,两侧的丰碑是配套成对的,既有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平衡,也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脉动,就像动植物受困于春生冬杀,人也受制于权钱名利,而这些也是向前推进的动力。

幸运的是,每隔三五百年的地点,会有座异常宏伟的丰碑,其上凿刻的多半不是世俗功业,而是朴素且充满灵力的思想义理,不但抚慰着进化过程中的震荡,而且启迪人心努力找回自己。

或许,所有丰碑的后面刻着一列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三四个月没好好写历史人物了,这简直打破六年以来的记录,一是业余爱好本身水平有限,二是受主业影响精力不够了。

原本想从有到无提升一下,结果心性不够搞的稀里哗啦,“无”是一个无上的境界,去掉一周一篇的有形框架之后,连发个朋友圈都不会琢磨字句了。

土蜂蜜的回馈定下来了,今年做了些进山契,欢迎买过蜂蜜和思想交流的朋友来玩,秦岭一白带着大家进山里转转,山村里的吃住不需要费用,如今覆盖的养蜂人家多了,除了贫困户条件实在有限,已经定了几处不错的山里人家。

没有灯红酒绿,没有嘈杂喧嚣,让我们重温内心缺失的自然寂静...

最后,还是从虚无的大感慨回归小现实吧,先天秉性也好,内心喜好也罢,能够靠近这条路的人都是幸运儿,因为即便不能成功也能成就自己。

我们就像一只小蜜蜂,从生到死都在忙忙碌碌,数以万计的蜜蜂寿命极短,它们合力建造的蜂巢,好似世间的遗迹那般宏伟,然而这一切的最终目的,更像是物种繁衍的生生不息。

我们终究不是小蜜蜂,在劳动之外还有各种追求,不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只有通过树立目标、坚持拼搏的路径,才有机会体验终有收获的滋味,而这更像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没有高下褒贬之分,只有内心的充实喜悦。

王国维说过三种境界:

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大师选用三句宋词作为路标,不但唯美而且读完余音绕梁,上高中时,语文老师讲到此处,我这颗缺乏美感的脑袋也听不懂真正含义。

后来,为了卖蜂蜜开始写历史人物,误打误撞也熬过了几个阶段,即便跑偏了也有点自己的心得,感觉跟金庸的武功招数倒有些契合。

第一段:斗转星移,谁打过来的招式,都能左手倒右手的输出。

第一段:吸星大法,谁的观点都能吸,浅尝辄止深受矛盾之苦。

第三段:易筋经,将脑海之中的诸多冲突融化吸收,百川归海。

其实,自己总结的这三种段位,合起来仅仅是大师的第二境罢了,不似那般文雅却更加实用些,虚与实,有和无,终究还是落了下乘。

我们是平凡的普通人,不管人前光彩还是晦暗,大多数时间都要面对自我,找回自我,做回自我,或许这就是作为普通人的专属幸运。

梦想有朝一日,我们都能看到灯火阑珊吧。

三个多月没好好写历史人物了,写一篇胡说吧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感谢党接纳了我”,92岁高龄游本昌宣誓入党 - 天天要闻

“感谢党接纳了我”,92岁高龄游本昌宣誓入党

“感谢党接纳了我。终于有这样一天,我成为了预备党员。太光荣,太不容易了。感谢党,接纳了我。”七一前夕,在鲜红的党旗下,92岁的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游本昌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完毕,他用微微颤抖的手,珍重地抚摸着胸前闪亮的党员徽章,他说,“现在,我是党的一名‘老学生’了。”为这一天,等了太久出生于1...
王进喜钟南山张桂梅......上海艺术家15天“炼”成百枚劳模肖像 - 天天要闻

王进喜钟南山张桂梅......上海艺术家15天“炼”成百枚劳模肖像

昨天,“印见荣光——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全国职工篆刻作品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展览上,王进喜、钟南山、张桂梅等百位全国劳模的肖像印章引人注目,它们不仅承载着历史记忆,更展现了劳动者的精神风貌。这些肖像的背后,是上海画家刘双和他的团队在短短半个月内攻克难关、完成创作的故事。传统版画邂逅AI...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活动启动礼举行 - 天天要闻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活动启动礼举行

香港各界庆典委员会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系列活动启动礼6月30日在香港体育馆举行,为主题为“同心携手创辉煌 由治及兴谱新篇”的系列庆祝活动揭幕。 作者:阎月巧、梁嘉骏、黄茜恬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中新建交35年,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新机遇 - 天天要闻

中新建交35年,新川创新科技园的新机遇

图片来源:新川创新科技园提供最近,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大会搭建全球产业合作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在蓉汇集,为产业园区“特色立园、企业满园”提供更多的增量支撑。在众多园区中,新川创新科技园有些特殊。它是中国内陆省市与新加坡合作的首个大型示范性项目,也是四川国别园区的排头兵。今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