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汪东兴、吴德、纪登奎、陈锡联同时辞职,后来怎么样了?

2023年12月04日01:44:03 历史 1564

1980年2月,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汪东兴、吴德、纪登奎和陈锡联等四位中央领导同志主动辞去所担任的职务,后来他们都怎么样了?

汪东兴:东兴在我身边久了,我早已习惯,而且用别人我也不放心。

1980年,汪东兴、吴德、纪登奎、陈锡联同时辞职,后来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在辞去所有领导职务后,汪东兴选择了一种更为内敛和平静的生活。他定居在北京西单东侧的一条幽静胡同中,那里与繁华的都市隔离,时间似乎在这里慢了脚步。

尽管远离了政治舞台的中心,汪东兴依然偶尔与老友华国锋相聚,两位老人在怀旧中重温那些风起云涌的岁月。除此之外,他也经常关心政事,但仅仅保持着一种旁观者的姿态,从不做任何评价。

在这段宁静的岁月中,汪东兴酷爱书法,他常在家中静心书写,每一笔一划都透露着他内心的平和与深邃。他还喜欢在清晨的院子里散步,或是打打台球,这些简单而纯粹的乐趣填补了他的日常。

1980年,汪东兴、吴德、纪登奎、陈锡联同时辞职,后来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此外,汪东兴还尝试过撰写回忆录,但面对来自国外出版商的不菲开价,他却坚定地拒绝了。他曾说:“我的文字,如果得罪了人,那我将来有何脸面面对毛主席?”他对毛主席的忠诚和敬意,始终如一。

每逢毛主席的诞辰和忌日,汪东兴总是最早到达纪念堂,毕恭毕敬地献上花圈和花篮,成为那一天最早的固定常客。

汪东兴曾深情地表示:“我的一生,都致力于保护毛主席的安危,这是我最大的荣耀。”这句话,不仅是对过往岁月的总结,也是对自己信仰的坚守。

汪东兴贴身保护毛主席30年,是毛主席晚年最为信任的人之一。毛主席曾这样评价汪东兴:“他是一直要跟我走的,别人我用起来不放心,东兴在我的身边,我习惯了,人还是旧的好一点,他的长处是心细,缺点是理论水平差、不喜欢动脑子。但是,不要小看了厚重少文,汉朝周勃可是立了大功的。”

1980年,汪东兴、吴德、纪登奎、陈锡联同时辞职,后来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2015年8月21日,汪东兴在北京离世,享年100岁。他的一生,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毛主席。

吴德:吴德有德。

吴德在主动辞去职务后,并未完全出政治舞台。1982年,他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这一身份既是对他经验的肯定,也是对他智慧的依赖。

1980年,汪东兴、吴德、纪登奎、陈锡联同时辞职,后来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吴德的晚年,生活节奏变得更加平和。他选择在北京东交民巷的一座宁静大院中定居。那里,他每天都沉浸在书法的世界里,用笔尖挥洒着对毛主席诗词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他的书房里,时光仿佛放缓了脚步,每一滴墨水都凝聚着他对过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思考。

然而,在1992年,吴德不幸患上血液病。面对昂贵的医疗费用,他显得有些无助。在这个关键时刻,组织决定恢复他国家领导人的待遇,这不仅解决了他的经济困境,也是对他一生贡献的尊重和认可。

1980年,汪东兴、吴德、纪登奎、陈锡联同时辞职,后来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1995年11月29日,吴德在北京辞世,享年82岁。他临终前对子女说:“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

尽管他个人并未要求盛大的追悼,但中央依然为他成立了治丧委员会,并以副国级干部的规格举行了葬礼,这是对他一生贡献的最高敬意。

吴德的晚年,生活平淡而又幸福,他一生待人忠诚,光明磊落,正如毛主席评价他的一句话:“吴德有德。”

1980年,汪东兴、吴德、纪登奎、陈锡联同时辞职,后来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纪登奎:毛主席的老朋友。

纪登奎辞职时只有57岁,是四人中最年轻的,而且离退休年龄尚早,因此依旧充满一股干劲。在59岁的时候,纪登奎接受了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的职位,享受正部级待遇,成为级别最高的研究员。

1980年,汪东兴、吴德、纪登奎、陈锡联同时辞职,后来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住所方面,纪登奎搬到了位于内务部街的一座四合院,这里曾是华国锋的故居。在这个新环境中,纪登奎全心投入到工作之中,他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提出了许多富有洞见的建议,对农村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尽管按照规定,他作为正部长级别的官员可以享受六张车票的报销,但纪登奎总是只购买四张,与随行人员挤在同一包厢,这样可以为组织省下两张车票钱。

纪登奎晚年最想做的是教书和写书。然而,命运并不总是如人意。1988年7月13日,纪登奎因突发心脏病去世,终年65岁。他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

1980年,汪东兴、吴德、纪登奎、陈锡联同时辞职,后来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纪登奎一生都非常崇敬毛主席,他比毛主席小30岁,但是两人却成了忘年交。毛主席曾在公共场合介绍纪登奎:“他叫纪登奎,是我的老朋友,山西人。”

陈锡联:你要挂帅啊。

陈锡联辞职后,选择了一种更为平静的生活方式。他的居所在新街口航空胡同的一个四合院内,这里远离了都市的喧嚣。

1980年,汪东兴、吴德、纪登奎、陈锡联同时辞职,后来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陈锡联喜欢沉浸在钓鱼的乐趣中,这成了他晚年最大的爱好。北京周边有鱼的地方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家中更是摆满钓鱼比赛的奖杯。

1982年,陈锡联的生活遭遇了重大打击,他的次子陈再文在一次飞行任务中,遭遇空难不幸牺牲,年仅31岁。

面对失去爱子的打击,陈锡联表现出了难以想象的坚强。他对来访的中央慰问组说:“家中的事由我来处理,你们放心。空军的飞行风险难以避免,但我们应从这起悲剧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1980年,汪东兴、吴德、纪登奎、陈锡联同时辞职,后来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1997年6月,陈锡联回到家乡红安为母亲扫墓立碑。自从1953年送母亲最后一程后,44年后他再次踏上了回乡的路。在母亲的墓前,他跪地哭泣:“妈妈,我回来看你了。”

陈锡联的晚年,除了翻看一些文件外,还积极为战友们的回忆录校订事实,同时研究毛选。

值得一提的是,陈锡联是毛主席晚年在军内非常倚重的将领之一。在叶帅生病期间,毛主席还将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重任交到了他手上。因此,陈锡联是唯一一位主持过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开国上将。

1980年,汪东兴、吴德、纪登奎、陈锡联同时辞职,后来怎么样了? - 天天要闻

1999年6月10日,陈锡联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漳州芗城:抗战老兵后人捐赠红色传家宝 - 天天要闻

漳州芗城:抗战老兵后人捐赠红色传家宝

闽南网5月9日讯(通讯员 沈思虹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在抗战老兵许俊科家中,陈列着金光闪闪的徽章及牌匾,一枚“长江支队南下福建60周年纪念章”镌刻太行太岳精神在八闽绽放的铁血征程,一副“优秀共产党员”牌匾辉映使命荣光。
红场阅兵推动历史的车轮,有遗憾的和平胜利更珍贵 - 天天要闻

红场阅兵推动历史的车轮,有遗憾的和平胜利更珍贵

5月9日,莫斯科红场上的胜利日大阅兵,举世关注。莫斯科红场的阅兵式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军事表演。当铁甲洪流碾过克里姆林宫墙下的方石,当军靴铿锵声,震荡着圣瓦西里大教堂的穹顶,这场跨越时空的军事仪式,总在....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 天天要闻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双江口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高大坝。据相关媒体报道,该水电站已于5月1日开始蓄水,其开发商称,这距离正式投入运行又近了一步。这座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耗资360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已耗时近十年,主要用于发电和防洪。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 天天要闻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曹魏后期,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控曹魏大权,从此时起,司马氏开始夺政专权,此举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他们分别是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诸葛诞之叛。这三次叛乱都是被司马氏平定的,同时也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 天天要闻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前段时间,我们在文物普查时遇到了沙尘暴,后来安全撤到了塔中镇。”新疆和田地区文旅局文博科科长、普查队长买提卡斯木·吐米尔说。当时全队的给养只剩下两箱矿泉水,在普查队距离塔中加油站还有50公里时,汽车指示灯亮起,提示燃油即将耗尽。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 天天要闻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今天,我们说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行为和决策引发了后世无尽的争论。欣赏他的人尊他为拯救汉族于水火的民族英雄,讨厌他的人斥其为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恶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闵!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于公元 3
鲁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鲁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联鲁慕迅同志治丧小组5月9日发布讣告,湖北省文联离休干部、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一级美术师鲁慕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8日凌晨2时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岁。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 天天要闻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文 | 极耳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不过侬晓得伐,伊原来还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举办“DIVA演唱会”的阿姐,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而这也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当天的演唱会,阿姐诚意十足,除了换造型,全程没有下场。她唱了《勇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