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已经中断工作10年的宋任穷,被副总长兼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推荐到七机部工作。
宋任穷很想工作,尤其在1975年还找老首长询问,什么时候能被安排工作,但得到的回复有些失望。如今有工作了,反而“摆架子”不想去了,怎么回事呢?
1967年之前,宋任穷担任东北局第一书记,作为六大中央局之一的东北局,在新中国成立后担负国家建设的任务是繁重的,他被担此重任,足以证明上级对他的重视,甚至在八届十二中全会当选政治局候补委员。
作为一个上将来说,他可谓是57位将领中的佼佼者。
可随着大运动的展开,他这位封疆大吏受到冲击,而被保护起来。在京赋闲2年后,被下放东北的农场劳动5年,于1974年9月国庆节前夕被通知回京,并参加国庆节招待会,也就是说他被“解放”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新工作、新职务的安排。
到1975年大一批,地方干部、军队将领都有新职务,而他没有被任命新职务,继续赋闲。内心不着急是不可能的,甚至找老首长邓小平询问工作上的情况,而老首长说没有接到关于他工作的通知。
如今唯一的就是等,也没有办法。
1977年3月,召开军委会议时,刚刚复出工作的副总长兼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要开始大力整顿,七机部是重点,因为它担负着洲际导弹的试射任务,如果不能及时拨乱反正会影响项目的进度,而找谁来负责呢,想到赋闲的宋任穷。
他的建议遭到一些人否定,认为宋任穷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落实,不能在重要单位任职,张爱萍认为该查也查了,也没任何结果证明他有问题,怎么就不能使用。他甚至向当时主要领导提出要用此人。于是,主要领导找他谈话,而他也似乎“有情绪”,说到辽宁省委给他历史结论是错误的,不修改怎么能都如此重要单位工作?
他的这一问,反而把对方给问住了,对方给他的答复:不好修改,但可以工作。
要不要出来工作,他犹豫了,有人建议去,有人不建议,各有立场。张爱萍也多次催促他赶紧上任,他决定出来,但还有个前提。对于对自己的结论,自己还是需要有关单位修改,至于怎么何时改,自己做不了主,但自己的意见必须提。
他针对错误结论写4条意见,由他的老伴转给卓琳,请她把辽宁给他的错误结论以及自己提出的4条意见转给老首长看,老首长同意他写的意见,然后上任了。
至于他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处理的呢,是1978年调任中组部部长后,辽宁省委新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要给他修改结论。此时正是拨乱反正事情,宋任穷反而不着急,让他先负责别人的问题,自己的问题可以往后推,最终在1980年得到公正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