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改革开放期间的事务尤其繁多,他曾经就与人谈到:
“虽然我事务繁多,但在打桥牌的时候却感觉很放松,因为在打牌的时候什么东西也不用多想,一心专注在牌面上,头脑反而得到了休息。”
邓公的夫人卓琳也对此看在了眼里,为了缓解邓公的压力,卓琳特地在家里放了一张桌子便于邓公打桥牌!
其实,邓小平和桥牌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并且他与桥牌还发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现在就由小编带大家一同来看看!
一、邓小平与桥牌的渊源
很多人都感到疑惑和好奇,邓公平常公务缠身,百忙之中的他如何学会了打桥牌呢?
其实,邓公接触桥牌这项“运动”,可以追溯到他上世纪20年代在外留法求学时期。
但是也有人说,邓小平作为一名四川人,而且打桥牌本来就属于川蜀地区人文环境下能够使人耳濡目染习得的习惯,所以邓公大概率是在50年代期间在四川老家学会的。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对于邓公来说,打桥牌的魅力已经超过了他认识这项爱好所用时间的长短。
毕竟打桥牌需要人们运用一些较为复杂和严密的推理、计算,而且还需要用到判断和决策。
这些都说明了打桥牌能够让人专心致志,是考验人心、考验智力等方面的“高级”棋牌类活动。
也正是因为打桥牌对人的这种要求,使得邓小平同志一直对它情有独钟,直到晚年时期,打桥牌都一直是邓小平喜欢且擅长的兴趣爱好。
他甚至还用打桥牌来证明自己智力还行,邓小平同志曾对友人说过,
“我能游泳说明我的体能不错,我能打牌,说明我的脑子还可以。”
据了解,邓公游泳一般会选择大海而不是泳池,因为他觉得框起来的泳池实在太有限制性。
而广阔的海洋却能够让人有许多自由发挥的余地,所以游泳和打桥牌这两项运动对他的体力和脑力交替锻炼和磨练,能够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
这也使得邓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得到了同步的改善。
另外,邓小平同志也可以说是我国桥牌运动的创始人。
1978年,有几名“桥牌元老”联名致信给邓小平,请求在中国开展桥牌运动,邓小平很快就给他们做了同意的反馈。
至此,在邓公的支持和关怀之下,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桥牌运动悄然兴起。
到了1979年,体委就举办了第一届全国性的桥牌比赛,往后数年,我国的桥牌协会、桥牌新闻协会组织也相继创立,而邓小平同志在这之中所做的努力和贡献也非常大。
二、邓小平与牌友
在邓小平同志的一生中,桥牌搭档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据说,邓公的桥牌搭档分为老、少两代,少牌友如王大明、丁关根等,老牌友如吴晗、张致祥等人,甚至还有一些知名人物,如“棋圣”聂卫平。
据聂卫平回忆,每次他和邓公打桥牌的时候都被邓公的笑容深深打动,因为邓公每次对自己的牌艺感到满意的时候都会舒展出自己的笑容,非常真诚可爱。
聂卫平还大力称赞邓公的桥牌水平,他在采访中说过,“邓公的桥牌水平很高。”
这可不是聂卫平的空口无凭,也有事实证明。
1984年,我国举办了第一届“老同志桥牌比赛”,之后一连办了十届比赛,邓公一人就参加了九届。
他甚至曾经连续三届都获得了冠军,后来邓公还因此收到了桥牌比赛组委会的三连冠奖杯。
不过还有人表示疑惑,打桥牌可是需要长时间久坐的,邓小平能否适应长时间的打桥牌现场呢?
聂卫平解释道,
“这个对于邓公来说是完全没问题的,他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每周日都会约人打牌,而一打就是三个小时起步,甚至有时候吃完饭还会接着再打,一直打到夜里十点。”
他也非常注重桥牌的时间控制,会在成局或者难度大的牌局上多匀一些时间,但是无论什么牌局,邓公在桥牌桌上的精力和智力一直都是在线状态。
另外,著名的“桥牌女王”杨小燕就曾与邓小平有过“桥牌交锋”。
根据杨小燕的赛后回忆,他的桥牌水准都能称得上是专业赛者的水平了。
“打牌就要和高手打,这样输了也有味道。”
这便是邓公的态度。
时间来到1981年3月的一个晚上,杨小燕从美国来到中国,为的是参加当时将要在上海举办的国际桥牌比赛。
期间她在北京呆了一段时间,杨小燕听说邓公也是桥牌高手,所以产生了想要与邓公切磋牌技的想法。
她试着与有关部门联系,提出了这种请求。
不过考虑到邓公平常事务繁多,她并不抱什么希望,可是后面让杨小燕惊喜的是,邓公很快就答应了她的邀请。
3月4日的晚上,邓公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行程如约而至。
在邓公与杨小燕短暂寒暄之后,两人的桥牌对决正式展开。
杨小燕问邓公使用的是什么类型的叫牌法,邓小平笑着说道“是精确叫牌法!”
这个叫牌法的发明者正是杨小燕的老公,邓公这么说,也间接表达了对杨小燕的重视。
当晚,两人在牌桌上其乐融融,一直打到了夜里11点,邓公在桥牌切磋中表现的果敢、理智、自信等个人魅力给杨小燕留下了深刻印象。
尤其当年处于年近八十的邓小平能有这样的思考力和体力,不得不让人佩服。
邓公十多年来的打牌经历也为他积攒了丰厚的打牌经验。
有一年,邓小平应邀与胡耀邦等人参加了一次桥牌邀请赛。
在赛事中,邓小平同志思维敏锐、决策果断,进可攻,退可守,在比赛的许多环节中都让人觉得招招出奇,多次在牌桌上占领了主动权。
最终,邓公以20:0击败了对方赢得了胜利。
邓小平同志退休之后,就有更多的时间来与牌友们切磋牌技了。
据说,邓小平打牌不服输,如果遇到有争议的环节,就一定要搞清楚,弄出个所以然来。
有一次牌局结束了,但是最后邓公与对方的比分不相上下,于是邓公便要求再来一局。
但如果是对方与自己比分悬殊,落后了好大一截,也会给对方机会要求再来一局,其实邓公自己也不想那么快就结束打桥牌。
三、桥牌——邓小平缓解思虑的做法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伟大的领导人物之一,日理万机的确是常态。
每天邓公的脑子里充斥着诸多有关江山社稷的问题,有时候他连散步的时候也不断在想国家大事,因为他对事务一直都是如此上心、认真。
但是邓公也是人,这样容易给他造成思虑过度的结果,因此,他就找了能够让自己放松下来的桥牌运动,妻子卓琳索性就在家里收拾出一张桌子,专门给邓小平同志打桥牌用。
所以,家人在邓小平同志的桥牌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卓琳一直都在背后默默支持着邓公的所有,包括邓公个人这种桥牌爱好也不例外。
有时候,邓小平还会动员全家加入桥牌运动中,或者在与其他牌友切磋的时候,招呼全家人在牌桌周围观战,扮演“气氛组”的角色。
在邓公晚年时期,即便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也会坚持打桥牌。
但是迟暮之年的邓小平同志,大部分时候会因为身体状况而不能“亲自操手”,他就让子女替自己捋牌、洗牌等。
虽然身体条件没那么灵活,但是他在牌桌上的脑力还是不错的,大部分出牌也是由邓公自己决定,并且牌局也进行得很好。
可见,邓小平对桥牌运动的喜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
邓小平同志之前就曾表示,桥牌运动就像音乐一样有魅力,甚至可以成为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和平交往的桥梁,可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也是邓小平所注重的。
据邓小平家人说,邓公虽然不服输,但是他输了牌局也不会不高兴,他喜欢的主要是打桥牌带给他的感觉和快乐,并且能够充分地享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