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其历史地位十分之高,历代领导人都给予井冈山高度评价。
奇怪的是,上千开国将帅中只有一位井冈山籍,那就是赖春风少将。
为什么这片孕育革命的土地没有出现大量的将军,而是只有一位呢?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情况。
全军唯一井冈山籍将军
民国16年(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顺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也有了一片农村革命根据地,为革命保存武装力量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对全军、全党影响巨大。
井冈山有着“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美誉,因为从这片土地走出五位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陈毅、罗荣桓)、三位大将(粟裕、黄克诚、谭政)、十五位上将、二十一位中将、十三位少将。
井冈山斗争时期大约牺牲了4.8万名烈士,井冈山人民为中国革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在全军大授衔时期,只有一位少将来自井冈山,而且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这位少将还不属于井冈山。
赖春风,江西永宁人,1928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长征时期跟着王震的队伍转移,抗战时期担任八路军延安留守兵团教导营教员,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中原突围和淮海战役,建国后担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
在这里必须说一下,陈云中将军的出生地是厦坪镇,今所属井冈山市,但是在当时厦坪镇归永新县管辖,而永新县的行政建制一直存在至今,厦坪镇是被划入井冈山市的,所以陈云中将军不能算井冈山籍,他应该算是永新籍。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赖春风少将也不属于井冈山籍,因为赖春风少将出生于江西永宁(今井冈山市宁冈县),因为永宁行政建制被撤销了,宁冈划入井冈山市,所以称赖春风少将是井冈山籍。
为什么全军上千将帅只有一位来自井冈山?而且还是非常勉强的属于井冈山籍,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全军没有一位井冈山籍的将军,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井冈山本身就人烟稀少
马自达写给中共中央的《井冈山斗争》报告中提到了:“整个的罗霄山脉我们都走遍了:各部分比较起来,以宁冈为中心的罗霄山脉的中段,最利于我们的军事割据……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军粮全靠宁冈、永新、遂川三县输送。”
为什么革命根据地选在井冈山?因为这里地势复杂,而且属于偏远山区,人烟稀少,社会流动性较低,在这里活动最为安全。
人烟稀少是选定革命根据地的一大原因,但是人烟稀少的井冈山就注定不会有多少人参军,一个人口不满两千的地方,能出多少兵?就算全民皆兵那也才两千人,这两千人能走出一个少将,那已经很了不起了。
井冈山斗争时期虽然有大量的烈士牺牲,但是这些烈士主要来自吉安、兴国,而这两个地方都有数万人参军,以兴国为例,最终兴国出了两百多名将军,但是仅有名有姓的烈士数量就高达23179名。
2:错杀袁文才、王佐
袁文才、王佐号称井冈双雄,他们在井冈山很有影响力,在他们的带领下大量井冈山人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其中袁文才还曾担任红四军军委委员、红四军参谋长。
但是当时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土客之争。
毛主席在井冈山时,多次做工作,想要消除土客之间的矛盾。但是在毛主席转移之后,矛盾就压不住了。
袁文才、王佐被龙超清错杀,成为土客之争的牺牲品。而在袁文才、王佐被错杀之后,由井冈山人组建的32团解体,袁王旧部与客家人纷纷脱离队伍,不再参与红军长征,也不再参加革命事业。
这让本来就少的井冈山籍战士变得更少了,赖春风等人因为在早期就随部队转移了,所以没有卷入此次纷争中,不然结果也很难说。
袁文才
王佐
3:红军转移根据地
红军长征后,革命根据地也随之转移,井冈山沦入敌手,一直到1949年9月才收复。
我认为红军转移革命根据地也有影响,如果红军没有转移革命根据地,那么组织一定会力压土客之争,同时会尽可能的做工作,避免双方闹矛盾。
而且如果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那么受革命风气的影响,一定会有大量井冈山人加入革命队伍。有前赴后继的革命战士,才会出现开国将帅,毕竟战场上牺牲率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