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德国是世界上较早进行工业化的国家之一,也是工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随着工业化的逐渐推进,经济发展形态发生变化,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很大改变。社会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传统的社会性别分工准则也开始受到冲击,与此同时,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创造了更多工作岗位,妇女也开始出现在公共领域参与社会工作,开始了妇女职业化的发展。
“毕德麦尔”时代由来
德国三月革命期间(1815—1845 年间)的婚姻法修改,是当时政治上的一大变革,同时也引起了社会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这一改变的过程中,男人完全的从家事中解脱出来,并且可以拥有一份职业与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他们认为这是最自然的事情也是最理所应当的事情。
这一时期的性别分工格外明显,妇女被禁锢在家庭的方寸之地中不得解脱。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从妇女的自然本性来看,妇女注定生活在家庭之中。她们的终身任务就是照顾老公和孩子,她们最幸福的一生就是完全生活在家庭之中。家庭对男人而言只是寄托情感的地方,他们在外面的社会中有广阔的天地,而他们的很多理想要在国家、学术以及工作环境中才能够实现。社会急剧变化的过程中,男人参与社会工作的情况越多就越能够明显的体现出性别分工。
男人在外面世界打拼和改变世界的时候,妇女则只能留在家中,不断的重复着单调的家务,每天周而复始,不管外面风起云涌,家中永远保持传统。
“毕德麦尔时代”的称呼来自于 19 世纪 50 年代,是用来嘲讽在复辟时代的那种社会方式以及文化的蔑语。“毕德麦尔时代”典型的生活是悠哉悠哉的在家生活。当时的中产阶级被排斥在政治舞台之外,他们虽然可以通过官员的身份发挥一定的影响力,但是政府还是控制着言论自由,并迫害自由人士。
“毕德麦尔时代”对妇女工作的影响
妇女被困于家庭
“毕德麦尔”时代的生活方式,简单来说就是要将妇女们完全的限制在家中。妇女们所受的教育就是如何让自己的家变成一个舒适的小窝,让人完全放松。从外部观察,家庭包含的内容就只是爱、情感以及无限的温存,除此之外别无其他。金钱和工作只属于男性。为了家庭和谐,工作需要完全远离家庭,而丈夫却可以管理家中的事情,检查太太是否尽责。这种情况会出现男性将家中的事务也当成工作,这种矛盾需要妇女来解决。
妇女通过对丈夫的爱来找寻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然后通过对丈夫的爱支撑自己愉快的解决家务,如此一举两得,家务工作似乎也可以变成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这一时期中产阶级妇女的家务工作依然十分繁重,不仅如此,家庭情况不理想的情况下,妇女需要解雇仆役自己独立完成所有家务劳动。
唯一例外的外部工作——慈善工作
虽然很多人都在尝试着打破职业和阶级上的阻隔,但是在男女性别分工方面却没有很多努力,甚至还有人尝试着在生活领域中扩大这种男女性别鸿沟。理想的是妇女与社会完全脱节,但是妇女还是参加了一些家庭以外的社会会活动。
妇女还是拥有自己的天地的。除了家庭以外,也参加一些社会服务团体。这些服务团体在战争期间诞生,由富裕家庭组织成立,负责照顾伤病以及战争留下的孤儿寡母。战争结束后,这些社团就解散了,有的继续存在着,将工作扩大到了照顾贫苦人家。此外,她们还帮助贫苦人家建立学校,教导她们的女儿们做家事及裁缝等。这些事情大部分都是在教会的主持下进行的。一些没有结婚的妇女会在这些组织工作,照顾别人。
通过这样的做法,一些终身未婚的妇女能够在主流社会之外提升一点自己的社会地位。19
世纪时,这份工作成为一些清教徒妇女的终身事业,这些救助工作也出现在医院、贫苦
人家、孤儿院、养老院、育幼院及看护院等地。
这种在家庭外的工作,虽然与“毕德麦尔”时代的想法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与当时社会上所宣扬的妇女形象却非常吻合,她们可以将中产阶级妇女良好的美德发扬光大。比如干净、整洁勤俭等良好的品质。这样的生活活动中也有男性,对于男性而言这种社会性的活动是他们登上管理职位的前奏。妇女从事这样的劳动则是完全奉献性的劳动,没有也不允许有任何政治上的企图。她们的行动被称之为爱心,属于完全自愿的活动,不需要有任何奖励。
从 40 年代开始,妇女尝试着改善生活条件,她们开始外出工作,有了一些职业选择:老师、医师、药剂师以及社会工作者等等。慈善工作并不是中产阶级妇女的产物,在更早之前就出现过慈善团体。但是慈善工作却在妇女解放方面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妇女通过这样的组织可以发挥自己的力量,一点一滴的与当时的社会抗争。
面对妇女的那些情况,很多妇女想要从现有的状况中挣脱出来,就有一部分人开始自我觉醒了。这些自我觉醒的人是从找工作养活自己开始的,这是女权运动的前奏。这一时期妇女运动是用自身的行为影响他人。而女权运动开始的口号就是呼吁发展妇女工作。
妇女对工作问题的反抗——1848 年妇女运动
19 世纪 40 年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上到处有自由主义的人士反抗起义,他们反对阶层社会,反对警察国家,反对一切过渡的干预。中产阶级在这一阶段已经在社会、经济及文化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进一步要求政治上的权力,要求言论、集会自由,要求成立国会,要求司法民主,要求立宪。甚至像手工业及农夫这样的社会下层阶级也开始形成一定的组织开始凝聚自己的力量要求改善自己的政治及经济地位。
当时的社会气氛十分紧张。1848 年,法国二月革命的消息传到德国时,各地风起云涌地召
开国民会议,并集体签名要求实施民主。一个月之后,柏林甚至发生了军队示威的流血
冲突,后来王室不得不妥协。正因此,各地的政治团体、集会、俱乐部、选举委员会遍
地开花,纷纷讨论民主政策。
面对这样一个自由纷乱时期,妇女也趁机活跃起来努力地争取自己权利。她们在一些报刊上呼吁改善女子的教育,扩大妇女参与社会生活的要求。在一些宗教性的社团中,她们也争取与男性社员有同等的发言权以及执行义务的权利。就当时的社会情况而言,这些呼吁是破天荒的第一遭。此外,一些教区中,有一些妇女反对两性立足点的不平等,展现出了自我的自信和觉醒,希望可以达到精神上的独立。汉堡的“妇女教育社团”,1850 年时成立了一所为了妇女的学院,在校长的领导下,妇女可以在此上学,努力学习,希望日后成为老师,或者也是单单为了兴趣,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结语
19 世纪,是德国妇女职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大部分妇女都在农村家庭里帮佣,去工厂做事的人相对是较少数。许多迹象表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农村小农妇生活越来越困难,家庭主妇的工作量增加;农村商业化以及机械化的进程加重了妇女的工作负担,因为妇女工作领域很晚才引进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