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在用人上有什么办法?为何贞观时期官员质量普遍比较高呢?

2023年09月12日18:25:11 历史 1674

二、锉叙考核,用人不疑

贞观十一年,马周上书说到:“朝廷不能只注重身边大臣的选拔,也应该重视州、县两级地方重要官员的提拔。”唐太宗采纳侍御史马周的建议。

重视对地方上刺史官员的选择和考核。贞观二年,唐太宗对下属说:“我居住在深宫中,远离州县,只能依靠当地的刺史、都督。这些重要的地方长官与国家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关系,需要得力的人去充任。”

他提出了朝廷官员不在于量多,而是要量才授职,宁缺毋滥。在乱世时候,只能顾才华,不顾人品,而在太平之时,就必须要才行俱兼,因此要适当审查官员,让他们发挥各自的长处,国家便可实现无为而治了。

唐太宗在用人上有什么办法?为何贞观时期官员质量普遍比较高呢? - 天天要闻

唐太宗曾对魏征说:“任用了好的人才,做好事才能得到勉励;错误的使用了坏人,不好的人就会争相钻营。因此,对于官员的考核,需要赏罚分明。”魏征回答:“自古以来全面了解他人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所以需要考核官员的成绩来决定贬斥和升迁,考察他们是好是坏来决定取弃。”唐太宗十分重视官员的成绩考核,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官员,太宗还会另加奖赏。比如在《新唐书·太宗纪》中有记录:“官得上下考者,给禄一年。”

贞观二年,他对侍臣说:“我每天半夜总想着百姓的事情,担心都督和刺史是否能够安抚百姓。因此屏风上记下他们的名字,无论坐着还是躺着,都可以看。他们在任职过程中做了好事,都记在名下。”

唐太宗在用人上有什么办法?为何贞观时期官员质量普遍比较高呢? - 天天要闻

时常对官员进行监督考核,不仅可以防止官员利用权威谋取利益,而且可以避免官员失职等流弊。这样才可以加强官员工作时的使命感,责任感,使他们勤勤恳恳地奉职,为平民百姓提供服务。唐太宗不仅擅长识人,激发人才的潜力,而且他对任用官员充满信任。

从不听信谣言;对于开国功臣,他总是尽力予以保全。这一切,使得臣下们感激主上的知遇之恩,无不效死图报,忠于职守,各个在自己的岗位上鞠躬尽瘁,为贞观之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唐太宗吸取前朝皇帝用人多疑的教训。

贞观五年,他对下属说:“既然君臣是一个整体,就应该协力同心。事情有不稳妥的地方,应该极力规劝,毫无隐瞒。倘若君臣相互猜疑,不能完全说出肺腑之语,实在是治理国家的大害呀!”唐太宗对臣下的信任不疑。

唐太宗在用人上有什么办法?为何贞观时期官员质量普遍比较高呢? - 天天要闻

还体现在他从不听信小人陷害忠良的谗言,对以谗言诽谤、诬陷他人者“以谗人之罪罪之”。太宗对谗佞之徒,深恶痛绝。贞观初年,他对侍臣说:“世道混乱就是谗言各逞,防微杜渐是为了禁绝谗言构罪的发生。”

历史事实表明,唐太宗确实履行了他向群臣们所宣示的这一原则。总之,从官员的管理口上看唐太宗的官员管理思想,唐太宗慧眼识人,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用人需要遵循“舍短取长”,才能发挥官员人才的最大效能。

官员的管理少不了对官员进行监督考核,有效的考核才能激励有为官员为朝廷奉献的热情,淘汰无能的官员;唐太宗时期有许多忠于朝廷的官员,这与唐太宗用人不疑的思想息息相关,太宗吸取前朝皇帝用人多疑的教训。

唐太宗在用人上有什么办法?为何贞观时期官员质量普遍比较高呢? - 天天要闻

对他任用的官员充分信任,官员为此十分感激,为唐太宗时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第三节官员流出:鼓励致仕,厚待功臣一、精简机构,鼓励致仕唐太宗精减了机构、裁减了许多不必要的官员,有效提升了政府的办公效率。

贞观元年,唐太宗命下属统计中央官员,发现了许多不必要的职位,于是让宰相房玄龄进行裁减官员,两千余人只留643人。唐太宗总结了唐高祖时期“民少吏多”的弊政,开始“大加并省”,为开源节流,精减地方官员作了准备。

唐太宗秉承着“官在得人,不在员多”的管理思想,大刀阔斧的对中央机构进行调整,唐太宗对官员数量与质量关系上具有辩证思想,即少而精,也就是注重政府的办公效率。唐太宗执政的中期,政府办公效率虽有所降低,但唐太宗能知过思改。

唐太宗在用人上有什么办法?为何贞观时期官员质量普遍比较高呢? - 天天要闻

遂有裁汰老弱、制定安置退休官员的举措。如贞观十一年,刘洎上疏指出:“年老及老,或积病智昏”的官员,如久在任所,必妨贤路。年老多病、精力衰退、智力低下的官员在位,既降低办事效率,又妨碍新进的引用。

刘泊建议“对社会已经不能做出贡献的大龄官员,应当回家颐养天年”,是不无道理的;他还主张不适合该官职的老臣,应“优其礼秩”,即在保障政治待遇与生活待遇的基础上,让老臣其退出朝廷并妥善安置,唐太宗认为很有道理。

厚待功臣,关心照顾

吸取了前朝灭亡的经验,唐太宗对臣下说:“联览汉史......及居大位以来,常欲保全功臣,令孙无绝。”为此,唐太宗于贞观十一年特颁诏令,对“义深舟橄”、“谋定帷幄”、“身擢行阵”的“佐命功臣”,由于他们昔日同舟共济、共创基业的功劳。

唐太宗在用人上有什么办法?为何贞观时期官员质量普遍比较高呢? - 天天要闻

表明了自己“何日忘之”的心意。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下令画师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画出放于凌烟阁,阁内中隔三层,由内而外,分别为功高宰辅、劳重侯王、大小功臣。唐太宗说:“自古皇王,褒崇勋德,既勒铭于钟鼎,又图形于丹青。”

他仿照前朝帝王纪念功臣的方式用以缅怀故人,于是才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写真。晚年,唐太宗总结自己不枉杀人时说:“君主们大多讨厌坦率之人,明里暗里处死他们,没有哪个朝代不这样做。我登基以来,朝中尽是坦率之人,我从来没有贬斥过谁。”

对比唐太宗执政的这些年,基本符合。在凌烟阁的24位功臣中,只有因罪被处刑的张亮侯君集,其他功臣都是善终的。唐太宗对待退休的老臣,不仅给予精神上的激励,也有物质上的优崇,还包括生活上的关心以及照顾。

唐太宗在用人上有什么办法?为何贞观时期官员质量普遍比较高呢? - 天天要闻

贞观十一年,他命重臣勋臣死后可享有赐东园秘器,陪葬昭陵的殊荣。诏云:“功臣密戚者,如有薨亡,宜赐茔地一所。”至于物质利益上的优崇,唐太宗以为褒贤推恩,所谓“褒贤昭德,昔王令典,旌善念功”,原是为国应有之义。

既然天下须君臣共治,则福泽亦应君臣共享。太宗多次强调“德优者爵高,功多者禄厚”所以登基伊始,即高官厚禄,大飨功臣:“惟王建国,厚礼被于元勋。”要让功臣子孙与宗室后代一样,可以世袭刺史,以示与功臣共享天下。

对于有益政道的大臣,赐金、赐宅赐绢,亦从不吝其物质上的奖赏。至于生活上的关心爱护,以笼络君臣感情,以恩义结纳之,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功臣有病,常遣近侍探望,赐医部药,关怀备至,他为李思摩吮疮,为李勣割须疔疾,魏徵病笃。

唐太宗在用人上有什么办法?为何贞观时期官员质量普遍比较高呢? - 天天要闻

他亲自探望,榻前亲许其子尚主,感动得魏微老泪纵横,死后又为其亲撰碑文。总之,从官员的流出口看唐太宗的官员管理思想,唐太宗意识到官员重质量,不重数量,因此精简机构,提高朝廷的运转效率。

为了鼓励官员致仕,唐太宗保障了官员退休后的物质生活,减少了官员退休的焦虑,同时引进新官员,为唐太宗时期注入新的思想;对于退休后的功臣,唐太宗关心照顾,上门探望年老功臣的病情,感动得老臣老泪纵横,士为知己者死,君恩如此,臣下得不尽心竭智?

在用人方面,对比唐太宗举人的事迹,他确实做到了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从选拔官员上看,唐太宗关注的是是否有益于天下,因此“唯才是举”。他没有特殊照顾秦王府原来的老部属,也没有偏心亲叔父李神符。

唐太宗在用人上有什么办法?为何贞观时期官员质量普遍比较高呢? - 天天要闻

反而任用前太子李建成的手下王珪、魏征、韦挺等有才之人。人们心里总是会本能的信任可以依赖的熟悉之人,基于自我保护意识,对不熟之人和新进者,心理上总是会设下防备。回望历朝皇帝,尽管他们都明白治理天下需要“亲贤臣,远小人”。

但在治理国家的实践中,总是难以脱离个人情感喜好的问题,一般不愿意任用有情感隔膜的人才。唐太宗最为可贵的一点就是坚持“为官择人。

唯才是举,国之辅弼,惟赖忠良”的管理思想,在用人上,他看重人的才华和德行。信任并任用曾经旧仇,力求亲疏并用,并使自己的思想与行动一致。

唐太宗在用人上有什么办法?为何贞观时期官员质量普遍比较高呢? - 天天要闻

内举不避亲

任用舅舅长孙无忌对于亲戚,唐太宗亦坚持“唯才是举”的原则,不避嫌疑,不为闲碎语所动。例如,长孙无忌为太宗的国舅,唐太宗认为他“该博文史,性通悟,有筹略”,“常从太宗征讨”,在玄武门事件中亦有功劳。

贞观元年被拜为尚书右仆射。贞观七年,唐太宗封长孙无忌为司空,长孙无忌一直拒绝上任,他坚持说:“我是陛下的外戚,若提拔我,恐怕别人说陛下有私心。”唐太宗驳回他的话,说道:“我只是将人才放置合适的位置。

如果对方没有才华,就算是至亲我也不会任用;若对方才华横溢,就算是仇敌的手下,我也会任用,比如任用了魏征。”虽然长孙无忌是唐太宗的舅舅,但是唐太宗在任命他为宰相的时候考虑的不是他外戚的身份。

唐太宗在用人上有什么办法?为何贞观时期官员质量普遍比较高呢? - 天天要闻

而是他的才干和能力,并且没有因为长孙无忌的外戚身份而故意避开不任用他。可以说,正是因为唐太宗的任人以贤,才使得长孙无忌能够担任宰相。二、外举不避仇,任用“昔仇”魏征隋末时期政权风云变幻,魏征前期曾经跟随过许多人。

在天下大乱的无序中,他不愿作隋炀帝政权的殉葬品,决定另寻“明王”,之后魏征为太子李建成效劳,提醒李建成需尽快除去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魏征被唐太宗的人抓起来,其策划的非常之谋也被他人揭发出来,为此唐太宗特地召见他。

唐太宗在用人上有什么办法?为何贞观时期官员质量普遍比较高呢? - 天天要闻

严厉斥责魏征为何离间太宗和前太子的关系,魏征神色镇定自若,落落大度的回答说:“皇太子若从征言,必无今日之祸。”魏征的意思是李建成和唐太宗两兄弟早已经势不两立。

并不是魏征在中间挑拨离间,只是先太子没有听从魏征的建议,才导致李建成的失败。唐太宗听后,十分赏识魏征的坦诚,并且欣赏他杰出的才华,不报个人恩怨,出于公心,从国家大局出发,反而日见亲重。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这届山西年轻人!结婚主打一个开心 - 天天要闻

这届山西年轻人!结婚主打一个开心

当传统婚宴遇上Z世代脑洞山西这届年轻人彻底颠覆“结婚标配”!从电动车队的拉风接亲到火锅店里的誓言公交车上的浪漫他们用行动证明结婚不卷排场快乐才是终极仪式感Part.01没有豪车轰鸣却引得路人祝福鸣笛3月6日运城小伙带领30辆电动车迎亲车把系气球后视镜系红绸带车队穿行大街小巷路人纷纷拍照“比超跑车队还吸睛!环保又...
洪秀柱黄智贤邱毅王炳忠等,建议统一后台湾地区新管理团队名单 - 天天要闻

洪秀柱黄智贤邱毅王炳忠等,建议统一后台湾地区新管理团队名单

两岸关系这个大棋盘上,总有些声音让人耳朵一竖,特别是谈到台湾和大陆统一后的事。洪秀柱那句“两岸同属一中,终极目标是统一”,掷地有声,直接点燃了不少讨论。而黄智贤、邱毅、王炳忠这些名字,也常跟“统一”俩字绑在一起。他们不光是喊口号,还真提出了
上海著名公司突发讣告!CEO庄华逝世,享年62岁…圈内人纷纷悼念 - 天天要闻

上海著名公司突发讣告!CEO庄华逝世,享年62岁…圈内人纷纷悼念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知名猎头公司CGL德筑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庄华先生,因突发心血管疾病,于2025年5月12日晚在上海逝世,享年62岁。图片来自CGL官方公众号庄华被业内称为中国“最老”的猎头之一。公开资料显示,庄华有22年猎头从业经验。庄华离世消息传出后,不少猎头行业人士纷纷发文悼念。庄华于2017年创立...
痛心!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谢桂英去世,享年101岁 - 天天要闻

痛心!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谢桂英去世,享年101岁

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微信公众号,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谢桂英于5月15日上午去世,享年101岁。谢桂英出生于1924年9月。1937年,她家住在南京下关栅栏门3号。老人生前回忆:“日本兵进城前,母亲领着我们兄弟姐妹‘跑反’,留下父亲在家里看门。日本兵进城后,父亲被日本兵杀害。”此后,谢桂英的母亲带着孩子们艰难度...
特朗普“二进宫”,家族到底赚了多少钱? - 天天要闻

特朗普“二进宫”,家族到底赚了多少钱?

近期,卡塔尔王室将赠送美国总统特朗普一架价值4亿美元的波音747-8型客机,并作为“空军一号”。该消息一经曝光,迅速引发美国各界人士批评,其中存在利益冲突等道德问题以及违反法律,民主党人也迅速借题发挥,指责特朗普“受贿”。随着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特朗普和他的家族,人们开始质疑:特朗普再次入驻白宫以来,到底...
日本搜肠刮肚想辙,结果还是老一套:把日企在美生产的汽车进口回来 - 天天要闻

日本搜肠刮肚想辙,结果还是老一套:把日企在美生产的汽车进口回来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随着英美、中美相继在关税磋商中取得进展,作为较早与美国开启谈判的国家之一,日本现在非常着急,唯恐占据谈判先机的希望变得渺茫。为了减少美日贸易赤字,日本想起了一个旧策:把日本车企在美国生产的汽车,再进口回日本。据日本《每日新闻》14日报道,围绕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措施,日本政府内部正在...
揭秘李嘉诚长子被绑架勒索10亿始末,再问李家还有没有感恩之心? - 天天要闻

揭秘李嘉诚长子被绑架勒索10亿始末,再问李家还有没有感恩之心?

为什么李嘉诚没有第一时间选择向香港政府报案?没敢相信港英政府,没敢相信香港电视剧中英勇无比的飞虎队呢?……1996年5月23日,一个看似平常无奇的傍晚,香港深水湾道的一处单行道上,李嘉诚长子李泽钜的座驾被数辆车逼停。绑匪张子强手持冲锋枪,以炸药威胁,将李泽钜挟持至新界一处废弃养鸡场囚禁……长子李泽钜和李嘉...